APP下载

议程设置在网络群体极化中的影响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3期
关键词:议程设置网络传播

孙 妍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议程设置在网络群体极化中的影响

孙 妍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虚拟社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开始崭露头角,并由此引发了网络公众舆论的多样性。正反两方意见的对峙,也反映了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愈演愈烈。本文以2015年初在网络媒体中被热议的“陈赫离婚”事件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假说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议程设置;网络群体极化;网络传播

在社交网络媒介出现以前,群体极化现象仅属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范畴,并没有走入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地。但是随着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特别是在中国接入互联网20多年后,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也导致了群体中表现出的极化现象从现实社会延伸到了网络虚拟社会。

1 群体极化与网络群体极化的内涵

群体极化本是社会学概念,指持有相同观点倾向的人通过群体讨论之后,不但更加固守原有观点,而且变得更为极端的一种社会现象。1961年,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斯托纳在验证群体决策时最早提出了“群体极化”的概念,[1]之后,美国当代哲学家凯斯·桑斯坦提出了网络群体极化概念,他在其著作中指出: “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2]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对大多数人而言,网络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人们很容易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寻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并与之交流沟通,从而听不到或不愿听其他不同的意见。用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来解释就是:听取“伙伴”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伙伴”的立场。

2 议程设置假说与网络群体极化

议程设置假说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提出,指“新闻媒体向公众提示了什么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件,这种提示影响了公众对于重要事件的认知”。[3]在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突破了以往的传统模式,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网络交互性带来的“无障碍传播”,传者和授者不再是单一的方向,网民不但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发布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议程设置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首先,在网络媒介中,议程设置加快了网络群体极化的信息传播速度;其次,网络时代的“自由议程设置”提高了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爆发频率。网络群体极化的开端多是由网民的自主发声,引发舆论的关注后,通过多级的议程设置,最终形成舆论导向,形成网络群体极化。

3 议程设置在网络群体极化中的案例分析

2015年初,有网友爆料,最近人气火爆的跑男陈赫已与妻子离婚,随后网络上的大V人士纷纷出来辟谣。1月22日,陈赫发长微博证实离婚传闻。这条微博堪称是2015年初的微博之最。4小时互动量200万,是王菲离婚时的2倍;10小时互动量近280万,刷新了文章出轨10小时250万的记录。

整个离婚事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赫保持沉默阶段。这一阶段,网民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则信息不过是网友的恶意炒作,纯属子虚乌有。在这阶段中,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网民对一名ID为“软柿子jampasg”的网友的攻击。该网友在微博留言,希望陈赫能退出跑男,没想到陈赫居然回复了这条微博,称“好的我退出,对不起”,这名网友随后又写下“对不起没用”。该网友因此遭到人肉,其微博下面甚至出现了50多万条回复,基本以谩骂为主。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的威力是多么强大。对“软柿子jampasg”的攻击,体现了大众传媒在引导受众应该对哪些事物进行思考上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网络时代的议程设置提高了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爆发频率。类似于“软柿子jampasg”这样的事件,几乎在每一个公共事件中都会发生。正是由于网络的高度发达,互动性强,极度削弱了个人隐私,舆论暴力因而此起彼伏。

第二阶段,陈赫发长微博承认离婚阶段。在这阶段,网民的态度产生了极化表现:一面是由支持陈赫到谴责陈赫;另一面是继续支持陈赫,这部分多数是陈赫的粉丝。与此同时,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也就陈赫离婚事件,对公众设置了“议事日程”,从新浪微博在1月22日的实时热门话题中不难发现,新闻媒体提供和安排了相关的话题左右网民的关注方向。

网络群体对陈赫离婚事件的极化现象说明,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议程设置提高了网络群体极化信息的传播速度。陈赫离婚事件,仅仅经历了两三天的时间,就成功夺取了各家媒体的头条,可以说议程设置使网络群体极化的讯息传播更加快捷、更加及时。但同时也不难发现,网络群体极化现象达到最高峰值以后,它会产生强大的破坏力。这时候媒体要通过议程设置,对公众加以积极引导,有效遏制网络群体极化的负面效应,构建一个良性的网络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YJSCX2015-131HLJU)。

猜你喜欢

议程设置网络传播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