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整合路径探析

2016-02-26马蔚姝辛怡博昭

理论与现代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高等教育京津冀

马蔚姝 辛怡 博昭

摘 要:京津冀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区域之间分布极不平衡,面临着各自发展的困境。本文以资源整合的视角,站在区域整体利益的高度上来剖析当前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和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路径,以推动京津冀地区优秀高等教育资源的有序生成和合理流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等教育;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6)01-0052-05

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其合作范围已从经济领域扩大到非经济领域。京津冀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但区域之间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浪费与利用率低下并存,面临着各自发展的困境;以往只重视本地区高等教育的扩张与建设,忽略了三省市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共同价值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也明显不足。因此,以资源整合的视角来研究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站在区域整体利益的高度上剖析当前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和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路径,以推动京津冀地区优秀高等教育资源的有序生成和合理流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区域竞争力,对进一步缓解北京教育资源过于密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升天津、河北两地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和品质,实现优势互补,发挥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集群的外溢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现实基础

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区域,历史上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就有着很高的依存度和关联度。随着2005年《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的提出,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更为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提供了现实依据。

(一)政策基础

从2005年提出《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到2014年京津冀三省市教育部门共同签署《积极推进教育领域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和资源整合有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其中,2005年签订了《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提出要实现区域内人才资源共享、人才优势互补、人才政策互认、人才政策互惠,共同提高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201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立高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探索新形势下大学合力建设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新路径[1];2014年,京津冀三省市教育部门共同签署了《积极推进教育领域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这些合作意向、协议的签署更为京津冀教育协同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二)经济基础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产总值总量达到66474.5亿元,占全国的10.4%;北京、天津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了1.6万美元,而河北人均生产总值不足京津的1/2;产业结构方面,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比重达到77.9%,并呈现高端化趋势。天津、河北第二产业比重在一半左右,天津市二、三产业发展比较均衡,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则相对不足。京津冀产业体系各自独立,协作程度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有效协调。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带动了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三)良好的合作基础

北京、天津与河北省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毗邻,在高等教育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为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例如,河北省廊坊市的东方大学城,北京曾有十几所高校先后在此设立第二校区,帮助北京解决了高校土地成本高、办学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在天津成立全日制独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2008年,天津大学药学院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签署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2009年,举行首届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论坛,“京津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始建设;201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三方共建河北工业大学工作正式启动;2015年,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签约合作,共同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三地高等教育的合作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动和协同效益的最大化。

二、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现状及比较分析

京津冀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区域之间差异巨大,客观比较和分析各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和不足是推动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前提。

(一)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基本情况

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方面,京津冀共有普通高校262所,其中北京89所,天津55所,河北118所。虽然从总体规模而言河北地区高校数量占据优势,但每十万人口中各级学校在校生数却占不到北京、天津的二分之一;在校生数、招生数、毕业生数均显示,大量的本科人才集中于京津地区,专科人才则主要集中于河北地区;专任教师数河北地区与北京相当,但就平均每所高校的专任教师数而言,河北为566人,北京为751,天津为562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所占比重北京为59.62%,天津为46.35%,河北为42.82%;就生师比而言,河北最高,北京最低(见表1)。由此可见,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大量的高校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集中于京津两地。

(二)京津冀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比较分析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从2012年、2013年京津冀三地普通高等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情况来看(见表2),天津有一定增长,增长率为5.37%,北京基本维持不变,增长率为0.01%,而河北呈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为-21.19%;普通高等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费用如表2所示,同样呈现出天津有较大幅度增长,北京不变,河北呈较大幅度减少的现象。因此,不论是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还是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均反映了京津冀三地教育经费政府投入水平差别很大的格局。

(三)京津冀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比较分析

高等学校中建立的研发机构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其人员数量、经费支出、课题数量等反映了各高校、各区域的科研水平以及科研资源的分布情况,对促进该区域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表3所示,天津和河北的高等学校研发人员基本相当,远低于北京;从高等学校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来看,北京是天津的2.7倍,天津是河北的5倍,外部支出同样表现出极大的差别;高等学校研发课题数方面,北京是天津、河北的4倍左右;天津和河北基本相当,但在课题投入人员、课题投入经费方面,天津则远高于河北,北京同样远高于津冀。总体而言,北京高等学校形成科研的高地,天津其次,河北地区与京津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为三地资源互补及人员流动提供了可能。

三、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随着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京津冀高等院校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尝试,但效果不明显,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也明显不足,存在诸多问题。

(一)开放合作意识和整体协作理念尚需进一步加强

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下,虽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已达成共识,但开放合作意识和整体协作的理念仍需进一步加强。三地政府应当从整体区域协同发展的高度出发,在管理体制机制上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界限,发挥京津地区的教育优势,不仅在实质数字资源方面进行整合,更在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等无形资源上实现整合和共享。

(二)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受到体制制约,合作协议未落到实处

京津冀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政府部门及民众均在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下形成根深蒂固的行政壁垒观念。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区域内招生、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资源利用等存在较大差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封闭,相互之间缺乏稳定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机制。已经实现的资源整合多为数字资源,集中于图书文献资料和开放课程资源方面,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特色等难以实现整合和共享;当前合作主要依赖于京津冀三方达成的合作意向或协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加之体制、政策差异,许多合作协议也未得到实质性落实,需要跨越权力和利益的门槛,通过区域整体规划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合作。

(三)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缺乏共建共享标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京津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高度集中的区域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等教学课程资源,实验中心、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实践资源,以及中外文图书文献、数据库等图书文献资源。但这些教学资源由于缺乏统一标准,资源对接的接口非常复杂,给共建共享带来较大难度。一方面,三地之间平台建设和资源规模差距巨大,京津地区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在质和量上明显优于河北;另一方面,由于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配置效率低下[2] 。

(四)公共服务差距限制了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动

由于在过去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以行政方式配置资源为主,行政级别高的城市所获取的公共资源也越多,导致区域之间资源配置差异巨大。同样,京津冀三地在养老、医疗、交通、教育等方面公共政策差别明显,导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巨大。优质教师资源倾向于流向生活条件优越、福利待遇水平较高的京津地区,河北地区留住优质人才面临较大困难[3] 。

四、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整合路径

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教育市场分割和公共服务差距等因素,阻碍了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流动。京津冀三地高校的教育资源既有强强联合的基础又有资源互补的差异,将三地有利优势形成互补,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有力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打破体制性障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着眼于京津冀全局进行统筹规划,排除阻碍教育资源流动的体制性因素,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和人才自由流动。首先,应建立官方高层协调机制。例如,组建“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协调委员会”,承担起高等教育合作的协调、规划、管理等职能,下设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4],开展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协调运行和咨询评估等工作,积极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其次,建立基层协调机制。京津冀教育主管部门的高等教育职能部门健全定期沟通机制,研究制定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具体工作机制和模式。

(二)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京津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优质资源集中,但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多项因素。北京地区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面临土地资源短缺、空间不足等问题。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明显,普通本科高等教育面临如何与北京高等教育错位发展的问题。河北省面积是北京的11.4倍,人口是北京的4.4倍,而每十万人口中各级学校在校生数却占不到北京的二分之一,且大量的专科人才集中于河北地区,高等教育需求强烈,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但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数量充足的生源。

鉴于此,应当在整体优化的原则下,发挥京津冀三地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北京高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应集中力量办好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天津高校经过多次布局调整,已形成多个高校聚集区,可以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大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转移到天津,疏解北京压力,进行对接转移[5]。对于河北省而言,积极创造有利环境,承接北京高校整体迁入或建立分校区、分支机构,办好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教育[6]。京津冀三地通过分类和分批次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多层次的、有序的、结构合理、充分共享的高等教育资源体系。

(三)加强政策对接,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

为了尽快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还应在合作办学、招生、人才培养、人才流动、就业等各项政策方面实现对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一是合作办学。以院系合办的方式共建优势特色学科;二是促进人才流动。通过接收访问学者共享优质高校资源,尽量缩小京津冀三地在养老、医疗、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完善其协同发展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三是建立跨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转换的制度和机制。通过高校间的联盟发挥优质课程和师资力量的区域效应。四是探索高校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围绕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联合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寻求三地高技术、低能耗、低污染、收益稳定的产业增长点或生产链。

(四)完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利用慕课、微平台、云平台等新理念、新技术,在现有共享平台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共享标准,搭建多种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京津冀高校实验设备、技能实训、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毕业生就业信息等方面的共享[7],为区域内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相互共享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雪,静丽贤,孙晖,等. 基于大学联盟视角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8-91.

[2] 杨双琪,王颖,刘志国. 京津冀高校教育资源整合调查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5(6):47-50.

[3] 李佳航,蔺丰奇.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探究[C]∥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24-232.

[4] 吴岩等. 探索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0(8):1-7.

[5] 张伟. 天津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C]∥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4:7.

[6] 李捷.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C]∥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4:5.

[7] 吴玫. 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初探[J]. 天津经济,2010(11):14-18.

Abstract: There are abundant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ut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s very uneven and there is their respective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from the height of regional overall benefi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and main integration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explored the integration path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rderly and reasonable flow of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e, and enhanc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责任编辑:萧雅楠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高等教育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