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绿色化的内涵解析及其实践要求

2016-02-26李本松

理论与现代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绿色化生态文明新常态

摘 要:新常态是绿色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绿色化的提出标志着“新四化”向“新五化”的转变,这是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发展理念和发展布局的一次创新,是我国“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绿色化是关于发展思想的绿色发展观,内涵着发展为人的向度,包含有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原则,具有生态保护的内在要求,包含有绿色消费伦理尺度。实现绿色化的实践要求是: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发展为人的目的和向度,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坚持创新与改革,坚持节约高效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倡导绿色消费伦理与道德、培育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等。

关键词: 新常态;绿色化;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6)01-0030-07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平台、新特征,是我国基本国情的新变化。新常态也是部署我国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定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据,这也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绿色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因此,绿色化是在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新思想。深入挖掘新常态背景下绿色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实践要求对实现我国新发展,特别是实现“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绿色化是“新四化”向“新五化”的升华,是“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等各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此,绿色化的提出成为了我国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绿色化是在“新四化”的基础上提出的,绿色化的提出也实现了多种升华,主导着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其未来的发展。

(一)绿色化的提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1]由此,绿色化首次被提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化、绿色化”的“新五化”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布局正式形成。

绿色化提出之后不久,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再次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若干问题做了规定,这也是对绿色化发展等若干问题进行的全面化和细化,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化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绿色化是我国发展进入到新常态背景下在“新四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四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布局,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这就是“新四化”。

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化是在“新四化”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化”,这不是简单地增加一种提法,而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转向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内涵上作出的最新布局、提出的最新要求和最新理念。这个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从“新四化”到新常态,新常态下发展的新要求,绿色化的提出,“新五化”发展理念和战略布局形成。这是在国情变化呈现新特点的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二)绿色化的提出实现了“新四化”向“新五化”的升华,是“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绿色化的提出实现了“新四化”向“新五化”的升华,这种升华表现在如下的方面。

1.发展理念的升华。传统的发展理念注重量的增长,在这个发展阶段上我国特别注重生存的数量保障,这是生存型发展阶段的特征。这种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发展速度的提高、发展数量的增加、发展规模的扩大等等,这种发展理念最终导致在政策和发展理念上变成了追求GDP的思路和做法。这种“GDP为王”的“GDP崇拜”发展模式和支配理念虽然已经广受诟病,但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也有其合理性。这是因为为了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就像一个饥饿的人为了急于填饱肚子是不会对食物有太多挑剔的。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巨大发展成就是得益于这个发展模式的。但是,这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是,直接阻碍了我国的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这种发展模式正导致发展目的的迷失和错位,正导致发展走向初衷的反面。资源和环境条件无法支撑,发展变得不可持续,发展正被发展本身所阻碍。“新四化”的提出是对这种发展理念和这种发展模式的及时矫正,但还是不够彻底。绿色化的提出是在认识到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新阶段特征的背景下提出的新思想,绿色化强调“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走“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3]这是对“新四化”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2.发展布局的升华。“新四化”向“新五化”的升华也是总体发展布局的升华,绿色化在这种升华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新四化”的战略布局是要求实现“四化”协同、“四化”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发展合力。所以,“新四化”是强调发展动力,是强调怎样实现发展的手段,对于发展的目的、发展条件、发展质量要求等有所忽略,这种发展的布局是不够全面的。在“新四化”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化之后的“新五化”的新发展布局不仅注重了“新四化”的发展动力,也更加注重发展的目的性,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全面和可持续性。因为绿色化能实现生态经济化,这增加了发展的动力来源。同时,也实现了发展经济手段的全面性,因为坚持绿色化发展能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主要的是,在“新四化”基础上增加了绿色化形成的“新五化”直接着眼于发展为人的发展的目的性。这种发展才是我们想要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发展。绿色化的提出使得“新四化”的发展更加全面,是可持续的发展布局。

3.对发展与生态关系认识的升华。在以前关于发展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总认为发展与生态的关系是对立和冲突的。绿色化的提出突破了这种认识,指出了生态与发展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相反,生态可以成为发展的条件和动力。从一个方面来看,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因为发展都是要消耗资源的,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都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当前,我国发展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此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治理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这在一个方面确实表明了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和冲突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确实又有一致和统一的关系,这表现为生态经济化能使得生态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成为发展的一个新引擎,这要求我们换一个视角来认识这个问题,绿色化的提出就是这样的新思想和新理念。绿色化的提出是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发展和生态环境相统一理念和思想来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是一种认识的升华。

4.绿色化是我国“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是主导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实现绿色化发展是关乎我国在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上实现“怎样发展”和“实现怎样的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正如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的那样: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此,“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就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化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为此,要求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所以,坚持绿色化必然成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和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理念。

二、绿色化的丰富内涵

新常态是绿色化提出的背景,这既是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常态的题中应有之义。新常态新在何处?其中,实现绿色发展,实现“新五化”协同发展,这是新常态的当然选择,所以,绿色化的丰富内涵必须要在新常态的背景和视角中才能解读,具体而言,绿色化具有如下的丰富内涵。

(一)绿色化是绿色发展观

绿色化是关于发展的思想,强调的是“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所以,绿色化的首要含义就是发展,但这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可以称之为绿色发展观。绿色化,并不意味着只要绿色不要发展,绿色代替了发展,不是这样的。在新常态下,绿色化的首要含义是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和中心。从国情来看,虽然我国发展进入到了新常态,国情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新特征,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因此,仍然要坚持以发展为中心毫不动摇。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到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4]新常态下,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这些都是实现绿色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内涵。

(二)绿色化发展的人本维度

绿色化包含着绿色发展为人的内在尺度和要求,绿色化是通过绿色发展来实现发展为人的目的,这是绿色化的基本内涵。绿色化是通过绿色化发展来为人民群众创造出生产和生活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1],由此实现人的发展。绿色化是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发展,实现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与共赢,是在生态保护中实现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中享受发展成果的统一。绿色化的发展成果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现实条件,绿色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同样是为了创造出实现人的发展的环境条件,所以,绿色化是以人的发展为尺度。人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发展的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从何处来,这只能从绿色化中来。

(三)绿色化意味着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绿色化包含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绿色化包含着以节约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的内涵。“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3]以节约节俭的方式进行生产,这是高效低耗生产模式,是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的经济方式和模式。所以,绿色化包含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绿色化包含有将生态转化为经济的内涵,即将生态效应转化为经济效应,也就是生态经济化效应。生态经济效应就是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例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有机产品等,生态环境好的位置商品房的价格高等,这些都能说明生态具有经济效应和经济价值。第三,绿色化包含有生态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内涵。通过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使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四)绿色化具有生态保护内在要求

绿色化以生态保护为尺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化。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发展不以损害或者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并且要求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发展和经济增长。在实现发展中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通过美丽社区、美丽乡村、美丽城市建设,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创造出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局面,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生态化,即实现经济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就是要求经济发展与增长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产方式绿色化发展路子和经济增长模式,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最终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实现国民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绿色化。

(五)绿色化包含有绿色消费伦理尺度

绿色化包含有倡导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绿色化的伦理价值导向,包含有人人、事事、时时践行生态文明的价值要求,即倡导绿色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行为模式。绿色化内含着要求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的绿色化,这就是要在全社会和每一个人实现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合理适度、生态环保的方向转变;“绿色化主张在消费上坚持节俭消费,这就是绿色消费,这是一种绿色消费观。”[5]绿色消费观力戒奢侈浪费、高消费、不合理和非理性的消费。绿色化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又是一种实践与行动价值取向和要求,努力使生态伦理成为社会的一种道德力量和实践行为准则。道德的落脚点是每一个个人,绿色化就是要求人人能做到事事和时时践行生态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要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大力培育生态文化,使得绿色化的伦理道德价值包含在生态文化中,成为生态文明的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文化的培养和塑造作用来形成人的绿色消费价值观并使之付之于实践。总之,生态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形成绿色化的伦理道德。

在解读绿色化的丰富内涵的时候,需要对如下的几个概念进行厘清:生态化、绿色化、生态文明。生态化与绿色化的核心内涵是统一的,都是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共赢。在这个意义上,两者是通用的和同一的,可以代替和互换互用的。但是,绿色化的外延要比生态化广泛和丰富得多,这表现为:绿色化包含有发展的首要内涵,包含绿色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包含有发展为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生态伦理道德等丰富内涵。生态文明是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摒弃征服自然、奴役自然的思维,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和谐、共赢等,具有丰富的内涵。生态化和绿色化是生态文明中的重要方面和内容,绿色化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的。

三、新常态下实现绿色化的实践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6]这表明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更加注重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更加注重发展为人的目的。新常态是我国发展的新平台、新基础、新条件、新起点、新动力。”[7]所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必须坚持绿色化发展,为此,应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做。

(一)坚持发展不动摇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主题仍然是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多个方面,所以坚持绿色化必须坚持发展不动摇。绿色化就是绿色发展观,发展仍然是绿色化的第一要义。所以如此,是多方面的原因:从国情来看,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发现根本变化;从国家当前现实来看,“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8]当前我国还处在发展的转型期、矛盾多发期,很多问题从根本上看还是发展的问题,是发展不足造成的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不动摇。

坚持绿色化发展就要求通过法制和法规的方式来保证绿色化发展不动摇,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政策和发展战略来实现绿色化,把绿色化的发展理念转化成党的意志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法治和法规,这是实现绿色化的保障。例如:“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经济政策”、“健全政绩考核制度”等。

(二)坚持发展为人的目的和向度

绿色化是坚持绿色发展为人的目的,这是绿色化的人的发展向度。绿色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为了人的发展。绿色化内涵清楚地表明实现绿色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绿色化的发展来实现发展为人的目的,绿色化就是要通过在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由此创造一个人民群众良好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和实现人的发展。绿色化发展实现发展为人的目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一切政策的尺度标准,实现保障人的生产和生活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3]为此,就要建立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环境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绿色化发展为人的目的和向度就要坚持两个标准的统一:坚持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标准,坚持客观环保量化指标的标准。坚持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环境质量满意度的评价标准,这是从侧重于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的角度来评价绿色化的实现程度和现状。同时,要坚持客观量化指标,坚持生态环保的量化检测指标,以此进行生态环境的检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是实现发展为人的实践的必然要求。

(三)改变人们思想观念

实现绿色化的发展,需要人们必须改变思想观念,这是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实践要求。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没有认识到自然的辩证法,由此导致了对待自然的无知、狂妄和贪婪,对待自然只有征服、占有、索取的思想,这直接导致了对待自然的疯狂索取、掠夺性的开发,于是导致生态的灾难和环境的巨大破坏,导致了资源破坏性的开采。这种生态和自然的灾难和严重后果只能是由人类自己来承受,人类自己酿下的苦酒只有自己来喝下。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结果,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9]

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继承我国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类必须记住,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任何对待自然狂妄无知的野蛮行为都会受到自然的某种形式的惩罚,有时这种代价是非常巨大的,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来消化这个恶果。因此,要建立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等作用,充分发动群众,实行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民战争。

(四)坚持创新与改革

绿色化发展就是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追求又好又快发展,这就是新常态下要求的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因此在新常态下,实现绿色化发展就要求进行大胆创新,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通过创新实现发展的转型,最终实现绿色化发展。在创新实现绿色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科技创新和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的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能减少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新技术和新工艺能大大减轻和避免发展和经济增长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并能实现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绿色化是科技创新与进步引起的转型与创新发展。

从根本上看,实现绿色化,缓解经济增长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经济与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普遍采用循环工艺和清洁能源,大幅降低发展与增长的生态资源环境代价。同时,还要注重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创新,这是实现绿色化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曾多次提出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想,这实际上是对我国也进入到发展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新要求,这实际上也是创新和改革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绿色化发展的实践要求。

(五) 坚持节约高效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绿色化包含有经济效应的内涵,强调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注重生产中的节约高效和环境保护,以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求发展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在保护好生态环境中实现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所以在新常态下实现绿色化发展,就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耗能,最终实现节约高效生产。

实现绿色化,就必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以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等为抓手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要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与资源支撑相适应,实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评估和生态环境代价核算,最终实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六)倡导绿色消费伦理与道德,培育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坚持绿色化还必须在全社会倡导实现绿色消费观,倡导实现节俭文明健康的绿色消费,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绿色消费就是倡导绿色环保、节俭理性消费,就是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为此,要做到绿色消费就要从每个人的点滴行动、日常生活做起,倡导使用节能低碳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小事做起,培养生态环保、勤俭节约消费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在引领民众绿色消费的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绿色消费伦理道德,使之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最终实现通过绿色消费观引领实现全社会的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

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化生活方式和绿色伦理道德观的同时,也要在全社会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生态文明。在实现绿色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大力培育生态文化,使得生态文化能成为我国的先进文化、时代主流文化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道成为我国的一种文明形态,这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任何一种文明都重在建设一样,生态文明也同样重在建设,要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实现绿色化。

参考文献:

[1]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研究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方案[N].人民日报,2015-03-2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5-06.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2-12.

[5]李本松.绿色化的经济学向度[J].理论视野,2015(6).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2-12.

[7]李本松.论新常态下“包容性增长”的价值考量和世界历史意义[J].江汉论坛,2015(3).

[8]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 ,2015-03-16.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Abstract:The "new normal" is the era request of era background for the forwarding of greening, after forwarding greening,"new four hands"transforms to"new five hands",and it had realized innovation of our development idea and development layout under new normal,and is one of "five developments thoughts" during "the thirteenth five years plan". Greening contains rich connotation: greening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of green development,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for human,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economy and economic ecology,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ethics dimension of greening consumption. Practic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greening is: adhering unswervingly to the development, adhering to the purpose and the orientation of development for human,changing people's ideas, insisting on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adhering to saving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adhering to walk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vocating green consumption ethics and morality, fostering ecological culture, carrying forwar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tc.

Keywords:the "New Normal"; green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责任编辑:王之刚

猜你喜欢

绿色化生态文明新常态
河北经济发展绿色化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
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绿色化”观念
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