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中融入STS教育的教学设计

2016-02-23成春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STS教育教学设计初中物理

成春英

摘要: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STS教育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本文以《噪声》一节为例,探讨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渗透STS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关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初中物理;STS教育;教学设计;噪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277-02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STS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我国《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了解STS,关注学生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1]。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注重课程与生产、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2,3]。

本文以《噪声》一节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并设计了渗透STS教育的教学设计。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是当代社会的环境污染源之一。为了防止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一节的教学知识点虽然不多,但涉及到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与日程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所以比较适合安排STS活动。

一、课前准备

在授课的前一周末,将学生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用录音机录下马路上机动车的声音、操场上学生活动时的声音以及教室里课间休息时的嘈杂声,而第四组准备一段学生喜欢的歌曲,如《听妈妈的话》。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保护的角度出发,阐述噪声对环境的危害和如何减小噪声的实际影响,让学生自我探索和总结防治噪声的具体措施。(2)培养学生热爱、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3)使得学生能够关注到噪声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由此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两面性问题。(4)启发学生思考噪声是否只有害处,如何利用噪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三、学习方式

自我体验、小组讨论、网络调研。

四、辅助教具

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

说明:教具尽量使用容易获得的器材,从而更加贴近生活,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主动积极思考。

五、进行新课

(一)噪声来源(此处安排两个学生体验活动)

活动1:

(1)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先由第四组同学播放一段乐音。播放时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摇头晃脑地动起来。中断《听妈妈的话》的播放,再请其余三组学生将录好的噪声放给同学们听(此处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去比较,思考并讨论)。

(2)接着请学生述说自己对噪声和乐音的体验,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会令人心烦意乱(此处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3)教师总结并板书:①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悦的声音。②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③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活动2:

(1)引导学生思考噪声本质。教师提问:这是乐音和噪声的本质区别吗?(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本质来认识噪声和乐音)

(2)用Window media player播放器显示波形图。先请学生分别观察噪声与乐音的波形图,再利用示波器观察学生课间活动时产生的噪声波形图,并与乐音的波形图进行比较。

(3)请学生描述噪声的波形和乐音波形的区别。答1:乐音的波形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而其他几组声音的波形好像一直在不停地变化。答2:乐音的波形过一段时间总有相同的形状出现,而其他几组声音的波形没有出现相同的形状。

教师总结:从物理学的科学角度来看,噪声的定义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活动3: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讨论以及生活经验归纳噪声的来源,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说明:此处要注意处理理论知识的获得与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的关系。在物理教学中,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是为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获得和深化及应用服务的。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活动1:噪声的等级。

教师提问:虽然都是噪声,但它们的强度大小并不相同,也是有级别的,如何描述噪声的这种差别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将声音分成一定的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用分贝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用符号dB来表示。

教师:我们大家会想到什么样的强度噪声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的影响。

活动2:噪声的危害。

请学生举例说明噪声对人的心理、生理、物理破坏方面的影响。

(1)噪声的心理效应:使人心里烦躁不安、精力无法集中、无法正常休息等。

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

(2)噪声的生理效应:出现耳鸣、头昏、消化不良、看不清等反应,严重者休克或死亡。

举例:喷气飞机、螺旋桨飞机和直升机等飞行员由于受巨大噪声的影响会出现损伤;纺织厂的工人需要专门的防噪措施来减少噪声对工人的影响。

(3)噪声的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会对建筑物和金属构件带来损伤

举例:喷气式飞机低空飞行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门窗玻璃破碎、墙壁开裂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它会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居住的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从自身做起,减小噪声污染。

教师总结指出:在我们居住的现代化城市中,噪声污染与其他社会关切的污染一样,都是社会公害,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说明:此处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噪声与社会的关系。

(三)噪声控制

1.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2.学生实验。(1)目的:课本上没有实验的,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特增设学生实验。(2)实验步骤:用闹钟做声源,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将闹钟置于空纸盒中;用棉花塞住耳朵,学生认真聆听都可以感觉到噪声减弱了。

3.小组讨论。观察书本图,指出上述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说明: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比较深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强。

(四)布置作业(课虽止而STS教育活动未止)

1.目的:(1)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噪声其消极的一面我们要积极防治,但其也有积极的可被人们利用的一面,鼓励学生勇敢猜想。(2)引导学生学会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查阅资料。

2.作业:安排课后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为4人,指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研究。(1)作业1:噪声是四大公害之一,如何变害为利呢?(具体有那些方法,用投影仪打出此问题)。(2)作业2:研究噪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六、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首先绝大多数学生对“噪声”和如何防治噪声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对他们解决将来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其次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通过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2]方丽梅.“STS教育”指导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

[3]蔡海静.初中物理STS教育渗透原则及策略分析[J].湖南中学物理,2013,(12).

猜你喜欢

STS教育教学设计初中物理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应用探讨把
STS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