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影片《船讯》看安妮?普鲁的生态思想

2016-02-23吴冬丽

电影文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电影安妮

[摘要]影片《船讯》取材于普鲁富于感情与幻想的文本,以影像方式呈现给观众应接不暇的美景,又以温情的节奏叙述了一个有关救赎与自我治愈的故事。《船讯》将人物的心路历程与其所处环境,尤其是风土人情给人以强烈震撼的纽芬兰岛联系起来,其中蕴含着普鲁深刻且带有一定局限性的生态思想。文章从影片生态思想在家庭伦理层面的反映、对自然与人类本性的向往、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否定三方面看安妮·普鲁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船讯》;莱塞·霍尔斯道姆;电影;安妮·普鲁;生态思想

美国女作家安妮·普鲁(Annie Proulx,1935—)可以说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位大器晚成者。其直到1998年才以《心灵之歌及其他》踏入美国文坛,而真正使她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等重量级荣誉的仍然要属长篇小说《船讯》(The Shipping News,又译为“航运新闻”,1993)。[1]普鲁的作品不乏在改编为电影后产生重大影响者,如取材于《近距离:怀俄明故事集》(1999)的《断背山》等,而《船讯》也在2001年由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搬上大银幕,普鲁也成为这部影片的编剧之一。可以说,影片《船讯》也是普鲁的代表作品。《船讯》取材于普鲁富于感情与幻想的文本,又以影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应接不暇的美景,同时还以温情的节奏叙述一个有关救赎与自我治愈的故事。其上映之后反响不俗,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普鲁在小说创作上的艺术成就,然而却甚少有人从其担纲编剧的电影《船讯》来对其思想进行分析。《船讯》除了给予人关于道德情感方面的思索以外,还将人物的心路历程与其所处环境,尤其是风土人情给人以强烈震撼的纽芬兰岛联系起来,其中蕴含着普鲁深刻且带有一定局限性的生态思想。[2]普鲁的作品中始终高举对现代文明进行批判的旗帜。从生态批评(ecocriticism)的视角切入普鲁的《船讯》,不失为一个了解普鲁如何对精神家园进行构建的有效途径。

一、生态思想在家庭伦理层面的反映

在《船讯》之中,普鲁的绿色生态思想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接触的家庭伦理紧密相连的。对于普鲁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困境,这样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家园的缺失。首先是生态灾难频发的地球家园,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其次是人类丰富的精神家园,由于世界一体化,人类对经济财富的追求空前热烈,导致人类逐渐丧失了个性与应有的灵气,精神世界几乎沦为荒漠;最后则是伦理意义上的家庭环境,这是人们直接感受到幸福的基础,相比起前两者,这一家园也是人类在纷繁而复杂的当代社会中最无法错失的一个“家”。

在《船讯》之中,直接导致主人公奎尔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决定改变生活方式,并对整个人与社会、自然以及自我关系进行思考的契机就是家庭的破裂。小说中普鲁详细介绍了奎尔的家庭背景,如他的家族中曾经出过杀人犯和施虐者,奎尔的父亲和哥哥都曾嫌弃、憎恨甚至责打他,认为他无论是相貌、智商还是人生态度都极为失败、一无是处。而在电影中,普鲁简化了这种表述,影片从奎尔被父亲训导游泳开始,在父亲对他狗刨姿势的呵斥中,幼小的奎尔沉到水底,而父亲的指责声仍然十分清晰,奎尔在水流中挣扎并渐渐变为在枯燥乏味的办公环境中木然的成年了的奎尔。正是因为奎尔年少之时从未感受过应有的家庭温暖,以至于当他认识妻子佩塔尔后,在完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迅速与对方发生关系并结婚。小说中两人相识于一次会议,而在电影中佩塔尔是在与男友吵架后上了陌生人奎尔的车,并直接要求与奎尔吃饭上床,初尝人间亲密接触滋味的奎尔忍不住对佩塔尔说了“我爱你”,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六年畸形而痛苦的婚姻生活。佩塔尔水性杨花,甚至将女儿卖给恋童癖,最后自己因车祸身亡,奎尔忍气吞声换来的家庭彻底破碎。由于此刻家庭已经不能给奎尔提供精神上的安全感,于是一蹶不振的他索性放弃作为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家,与女儿邦妮一起回到加拿大纽芬兰的海边。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回家”的行为,纽芬兰是奎尔祖辈居住的老家。

通过这一次迁徙过程,普鲁在影片之中塑造了两个带有价值观取向的家庭意象。一个是位于大都市纽约的,现代化推进得极为彻底的家。而这个家因为处于车水马龙、喧嚣纷扰的城市之中,导致了奎尔本人遇人不淑。贩卖报警器的佩塔尔唯利是图,她的精神世界极为空虚。佩塔尔屡次出轨,致使两人的婚姻一败涂地。而另一个家则位于几乎接近极地的冰川大海之间,就生存环境而言极为严酷,本来这只是奎尔落荒而逃的一个落脚点,然而正是在这里,奎尔避免了步佩塔尔被异化的后尘。他目睹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到这相对粗鄙的生活更接近生命的本质。同时,奎尔在驾船与海浪搏击的过程中获得了勇气,足以面对自己身上有着家族罪恶血缘这一事实,老房子的消失意味着奎尔彻底走出童年阴影。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奎尔与文静的女性韦苇产生了久违的美好感情,真正意义上的家得以重建。

生态意义上的地球家园与人类在婚姻下缔结的伦理家庭本身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普鲁却在《船讯》中将其联系起来。对于普鲁而言,家庭的和谐与生命力是否强大有密切的关系(如人是否能够正视家族伤痛,在受伤后仍然对家庭成员付出真挚的感情等),而生命力与自然生态亦是息息相关的。奎尔在美国只能成为工业化社会的一个机器部件,每日毫无创造力地印刷报纸。然而,在纽芬兰岛,由于环境的需要,奎尔要为《拉呱鸟》报报道船讯,他就此有了一个表达自我观点的出口,报社负责人与当地人对他工作的肯定使得他获得了“新生”,纽芬兰岛赋予奎尔的诗意栖居是人类中心主义占据上风的大都市所不能提供的。

二、对自然与人类本性的向往

如前所述,普鲁对于大城市的定义是与人类中心主义相联系的。普鲁认为,现代大城市的出现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无情的征服和控制的结果。[3]这种控制程度的逐渐加强,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人与人之间触目惊心的互相控制与利用,当这种关系升级到一定程度,人类之间的矛盾就会逐渐尖锐,从而实现多重意义上的“无家可归”。正如《船讯》中童年的奎尔忍受父亲与兄长的辱骂、中伤和殴打,成年之后父母双双自杀,自己成立家庭后又一再忍受妻子的冷淡对待和背叛。奎尔的前半生始终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无论在事业、亲情还是爱情上都没有实现个人的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中,奎尔的本真状态是被抑制的,其并未形成良好的精神生态,更无从谈起人与自然生态的良好互动,只能一直为物欲而浑浑噩噩地奔波。而在纽芬兰,软弱的奎尔却找回了野蛮、坚韧的维京人精神,驱走了笼罩于自己头上36年的厄运。这实际上就是普鲁对现代人出路的一种探讨。

普鲁一再强调人对大自然具有依赖性,直到搬进纽芬兰后,奎尔脱离了机器的奴役,为了完成撰写船讯的任务而不得不驾起小舟,面对风暴、严寒和喜怒无常的大海。但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奎尔与多年前敬畏自然的维京先祖达成了心灵的沟通,领悟到了前辈们的海洋情结。如果说奎尔是作为一个外来的“寻根”式人物,是一个工业文明下的失败者和绿色生态中的成功者,普鲁通过他的视角表现了人从世风日下的都市跨入纽芬兰这片灵魂净土的感受,那么土生土长的比利、杰克等人就代表了普鲁最为看重的对工业文明十分排斥,固守自己精神家园与本真存在的人。换言之,比利和杰克就是普鲁生态思想的代言人。[4]如,杰克反对加拿大政府将纽芬兰的捕鱼权贩卖给其他国家,让外国拖船在当地大肆捕捞,不少鱼类濒临种族灭绝。另一方面,脱离当地居民生活实际的环保组织,盲目提出禁止当地人捕猎海豹,使得一部分当地人的生活陷入困窘。在杰克看来,人与自然应该达成一种和谐,才能实现长久共存。

此外,普鲁将当地世风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在工业文明未影响到纽芬兰的方方面面之前,岛上的人们十分团结,为了迎战凶险的自然环境而互相帮助。以单身母亲韦苇为例,她并不是寡妇,而是遭到了丈夫无情的抛弃,岛上的其他人均对这对母子关爱有加,使韦苇得以勇敢地继续生活。又如奎尔的父亲老奎尔曾经强暴了奎尔的姑妈,而姑妈却不计前嫌,在将哥哥的骨灰冲入马桶之后依然疼爱从未谋面的奎尔的女儿。普鲁试图用纽芬兰作为一个与发达国家相对立的,小人物之间和谐融洽的精神净土。

三、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否定

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但是普鲁对于现代工业文明基本上采取了否定的态度。首先,普鲁认为,工业文明在满足人类无止境的欲望的同时,也摧毁了原本美好而纯洁的大自然。在《船讯》的小说中,普鲁用了几乎三章的篇幅来讲述纽约以及美国行将崩溃的生态环境,如臭氧层被破坏,化学物品不慎泄漏,很多人患上癌症,等等,这些都是人类非理性地对自然进行改造后受到的惩罚。而在电影中,由于篇幅的限制,普鲁并没有对上述生态灾难进行详细的表现,而是重点表现了小说中“石油”一章的内容。在《船讯》中,报纸总编特德自己拥有一个油田百分之十的股份,对于石油工业十分看好,认为油田是发展当地经济的关键。然而,当奎尔采访了“金鹅号”油箱漏油污染大片海域的事件并将其写成文章后,奎尔的环保观念与特德发生了冲突。特德的立场是维护工业文明,而奎尔则认为石油对当地生态造成了巨大的隐患,这次的泄漏事件就几乎葬送了当地的渔业。特德窜改了奎尔激愤的文字,而最终奎尔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和支持,他本人的自我精神也在这一次关乎环保的论争中凸显了出来,向着最终的自由、独立,回归内心真正意志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方面,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反映着人对大自然的索取;另一方面,石油工业又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石油的过度开采是双重的竭泽而渔。因此,将“石油”提取出来,表现工业文明入侵大自然的代表元素是极精辟的。

其次,普鲁通过纵情声色的佩塔尔这一人物,表现出现代工业文明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也促使当代人放任自己的灵魂堕落,污染了人类的心灵。小说中佩塔尔生下了邦妮和阳光两个女儿,电影中则缩减为一个。佩塔尔对女儿始终没有表现出任何母爱与责任感,当得知丈夫并没有从死去的父母那里继承到多少遗产时,佩塔尔竟然丧心病狂地将女儿卖给了收养黑市与情夫私奔。佩塔尔结识奎尔的空间与他们生死相隔的空间都在汽车上,汽车在电影中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象征物。奎尔深陷在失意生活的沼泽之中,误以为佩塔尔是他的救命稻草,而实际上,作为一个内心世界已经完全被物欲所占领的女性,佩塔尔将奎尔向绝望的境地推得更深。也正是佩塔尔彻底地从奎尔的生活消失之后,奎尔才得以回归到庄严的大自然中。与汽车的隐喻类似的还有奎尔一家在纽芬兰的房子,当邦妮第一次听见这座被绳索束缚的老宅在冰雪中发出的声音时就说:“它是被人强拖到这片土地上的,它本不属于这里。”这座阴气森森的房屋是人造物,并且象征着海盗世家奎尔的罪孽,最终绳索没有捆住祖宅,在暴风雨后房子分崩离析,代表自然的大地重回平静,奎尔、韦苇和姑妈也终于埋葬了各自内心的痛苦经历。

安妮·普鲁通过《船讯》表现了她独特的生态思想,不仅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正确方式,并且对人的精神生态也给予了关注。尽管普鲁的生态思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顺应了人类由工业文明时代进入到生态文明时代的大潮流。也正是因为普鲁对生态自然的“复魅”,既为人类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展开对话提供了启示,也为文学及影视在净化人类灵魂这一题材上的创作提供了典范。

[参考文献]

[1] 周怡.安妮·普鲁和她的区域文学[J].外国文学动态,2009(03).

[2] 林晓慧.安妮·普鲁作品中的生态理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3]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02).

[4] 冯芳.《船讯》的生态思想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吴冬丽(1983—),女,湖南桂阳人,硕士,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电影安妮
好久不见的自己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