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加减运用医案4则

2016-02-21封春杰

新中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太子参综合症茯苓

封春杰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医案研究◆

参苓白术散加减运用医案4则

封春杰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参苓白术散;放射性肠炎;帕金森综合症;格林巴利综合症;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参苓白术散是中医经典配方,药物组成相对简单,由茯苓、人参、白术、白扁豆、陈皮、甘草、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莲子等几味药物组成,功效以健脾益气为主,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该方加减治疗相关疾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 放射性肠炎

王某,56岁,女,2014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因子宫肿瘤而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化疗及放射治疗,放疗后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每天5~6次,进餐后即出现腹泻,均为稀水样大便,腹痛症状不明显,逐渐消瘦。就诊时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四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考虑存在脾虚症状,治疗上以健脾收涩为主,主方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茯苓、葛根各15 g,太子参、白术、陈皮、石榴皮、辣蓼、无花果各10 g,芡实、麦芽各20 g,薏苡仁30 g,甘草5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服药后患者腹泻症状有好转,继续服用上述方药,同时加用赤石脂10 g,加强收涩作用,继续服用7剂后腹泻减成每天2~3次,患者精神明显较前好转,面色稍红润,进食有所增加,患者信心增加,继续服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前后服用近3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建议患者饮食加用山药、薏苡仁调整,患者目前腹泻症状基本改善。

按:该患者为肿瘤患者,中医认为肿瘤多是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抑郁,饮食损伤,素有旧疾等因素,使得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本例患者经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出现脾虚等症状,临床上可以调配使用健脾补气之品,疗效明显。

2 帕金森综合症

樊某,80岁,女,2015年2月16日初诊。患者诊断为帕金森综合症2年,就诊时主诉右下肢无力,夜尿频多,大便费力,排便时腹痛明显,四诊见患者面色微黄,舌质淡、苔薄,脉细,考虑为脾虚主肌肉功能减弱,采用益气健脾的中药改善症状,处方:茯苓、黄芪、无花果各15 g,太子参、白术、熟地黄、益智仁、麦芽各10 g,薏苡仁30 g,龟板、芡实各20 g,乌药、甘草各6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患者服药后右下肢无力有改善,排便较前改善,患者信心倍增,继续服用健脾益气养血的中药,调整处方:茯苓、黄芪、山楂各15 g,太子参、白术、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各10 g,龟板20 g,薏苡仁、百合、麦芽各30 g,甘草5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服用此类中药近2月,患者下肢乏力较前明显改善,排便较前顺畅,夜尿次数减少,患者自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嘱咐患者继续使用山药等健脾的中药调节,目前患者生活良好。

按:该患者为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中医多将其归入颤证,颤证主要因为年迈体虚、情志郁怒、饮食失调、劳逸失当等原因导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日久则肾精亏损,筋脉失于濡养。本例患者出现肢体乏力,经诊断也存在脾气虚肌肉失养的症状,对症治疗后疗效明显。

3 格林巴利综合症

于某,52岁,女,2015年5月18日初诊。就诊2月前因腹泻4天而逐渐出现肢体乏力,上肢持物不稳,下肢行走费力,并伴有肢体肌肉阵发性痉挛疼痛,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症,住院期间给予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等对症治疗,患者肢体乏力较前好转,但出院至今仍未恢复到正常状态,上肢仍感乏力,阵发性肌肉疼痛,因服用西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故求助于中医。初诊症见面色萎黄,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考虑患者存在脾虚肌肉失养,治疗以健脾养血舒筋为主,处方:茯苓、黄芪、伸筋草、佛手片、白扁豆各15 g,太子参、白术、木瓜、白芍各10 g,龟板、麦芽各20 g,薏苡仁30 g,甘草5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患者服药后自述肢体乏力有改善,阵发性肌肉疼痛发作减少,二诊患者自述肌肉疼痛减轻,面色稍有血色,舌质淡白、苔薄,脉细,症状有改善,调整处方:茯苓、龟板、麦芽各20 g,黄芪、伸筋草、佛手片各15 g,薏苡仁30 g,太子参、白术、木瓜、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各10 g,甘草5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三诊见患者肢体乏力明显好转,肢体疼痛改善明显,患者自觉生活质量改善,建议患者继续服用健脾养血中药巩固疗效,前后服用中药近2月,患者乏力完全改善,恢复到发病前水平。

按:本例为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患者,临床可以出现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中医将这种情况归入痿证中,成因主要为外感温毒、湿热之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等原因导致五脏受损,气血亏虚,精津不足,肌肉筋脉失养,发为痿证。本例患者腹泻后出现活动肌肉无力,住院治疗后仍未改善,出院仍存在肢体活动无力,治疗当健脾养血舒筋改善症状,效果良好。

4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张某,男,60岁,2014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近10年,每年常常在秋冬季节发作,平素以舒利迭气雾剂间断吸入。现症见患者形体肥胖,舌质淡白、苔薄腻,脉滑,问诊自述平素痰液较多,活动后易出汗,大便稀溏。考虑患者为哮喘缓解期,治疗上应调节肺脾肾的功能,尤以脾气虚为主,治疗以健脾化痰、补肾益肺为主,处方:茯苓20 g,枸杞子、山药、黄芪各15 g,薏苡仁30 g,太子参、白术、陈皮、贝母、蝉蜕、款冬花各10 g,防风6 g,甘草5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患者服药后自述痰液减少,要求以上方为基本方调配成中药膏方,处方:茯苓、阿胶、龟板胶、玉竹各20 g,黄芪、鳖甲、山楂、南沙参、石斛、枸杞子各15 g,薏苡仁、山药各30 g,陈皮、贝母、蝉衣、熟地黄、麦冬、太子参、白术各10 g,防风、枳壳各6 g,甘草5 g。做成膏方后患者服用近2月,服药期间患者哮喘没有发作,痰液较前减少,出汗较前减少,建议患者继续服用健脾的药膳调节,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减少,近2年连续服用中药膏方调节。

按:本例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患者,中医认为哮病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哮喘缓解期根据肺脾肾损伤的不同,分别对症治疗往往能取得一定疗效。本例患者平素痰多,大便稀溏,治疗以健脾化痰、补肾益肺为主。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249

B

0256-7415(2016)12-0188-02

10.13457/j.cnki.jncm.2016.12.080

2016-06-28

封春杰(1974-),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病方向。

猜你喜欢

太子参综合症茯苓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健脾安神话茯苓
关注夹腿综合症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梦游综合症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太子参危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