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凯治疗霾毒咳嗽经验介绍

2016-02-21黄娴马君

新中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外邪雾霾中医药大学

黄娴,马君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陶凯治疗霾毒咳嗽经验介绍

黄娴1,马君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雾霾;霾毒;燥浊毒邪;霾毒咳嗽;经验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效益飞速增长的同时,人类的生活环境也遭到了破坏。近几年雾霾渐渐地进入人们视线,因为它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临床上可以看到不少患者因雾霾而加重和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陶凯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教授。陶教授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结节病、气胸、肺囊肿、支气管扩张及其他呼吸系统疑难杂症等疾病,疗效显著,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本文根据雾霾的致病特点,初步探讨霾毒咳嗽和其特点,并总结陶教授的临床经验。

1 雾霾的起因

2013年1月28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首次针对霾发布蓝色预警。此前,中央气象台经常发布雾霾预警,但实际上,“雾”与“霾”有严格区分。雾由水汽组成,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是水平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雾是湿性的;霾,又称烟霞,是因为城市扩散条件不好,冷空气不强,风速不大,城市中的各种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扩散,并在近地面积聚,若又加上天旱少雨,日照强烈,湿度较小,污染物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及空气中大量的灰尘颗粒悬浮集聚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形成霾,霾是干性的[1]。霾这种颗粒物它的总体面积很大,聚集的活性也很强,而且携带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微生物等。

2 中医对雾霾的认识

目前,中医对雾霾没有明确的定义,各医家对雾霾有不同的见解。焦扬等认为雾霾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由口鼻吸入于肺,属于外来之邪,雾霾与外感六淫之邪同属外邪,但不同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因雾霾不具有明显的寒热之性,四季均可发生,可与当季的六淫邪气兼夹而致病[2]。程丑夫认为雾霾是因环境污染而出现的致病因子,归属中医湿邪范畴,其生于空中,笼罩大地,人之周身皆处其包裹之中,故耳鼻、肌肤、遍体皆可受侵,雾霾致病,主要是困遏阳气,先困遏肌表阳气,致经络肢节不畅,久则影响气血,内舍脏腑[3]。马重阳等认为雾霾是一种特殊的外邪,这种邪气兼毒、燥、湿等性质,其邪气性质较弱,一般不单独为病,但日夜熏袭于人,难以趋避,故雾霾袭人,不易察觉,其发病与正气是否充足及气血是否充盛关系密切[4]。

陶教授则认为中国古代虽有“雾霾”之名,但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雾霾,雾霾多发于秋冬季节,是一种自然现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为“寒雾”,《内经难字音义》一卷释“寒雾”为“白气也,状如雾而不流。”秋季为燥气当令,时秋收冬藏之际,随着全球天气变暖,然浊气不能敛降,悬浮于空中与污染物相结合形成燥浊毒邪。《丹溪心法》中载有“浊主湿热,有痰、有虚”,“浊”最初包括两层含义:浊气、浊阴。浊气相对于清气而言,指呼出的废气和排出的矢气等;浊阴则指体内消化、代谢的产物,如二便等。至汉代许多医家认为浊邪即湿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后来又有浊症之说,分为便浊与精浊,取其重浊黏腻之意[5]。霾浊,不清也。《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这里的“毒气”即病因之毒。中医学将某些致病力强,引起疾病并有相互传染而造成流行的致病之邪称之为“毒”[6]。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人体的生理活动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霾的严重程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失常,人体不能对自然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导致或加重疾病的发生。因此陶教授认为可将燥、浊、毒并具的霾称之为霾毒。

3 治疗经验

咳嗽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霾毒导致的咳嗽属急性咳嗽范畴。《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急性咳嗽时间小于3周。现代医学认为急性咳嗽的病因相对简单,普通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7]。雾霾中的微小颗粒上可以黏附致病微生物,雾霾的扩散,除了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外,单纯的微小颗粒的物理作用同样可以引起剧烈咳嗽[8]。人们的呼吸系统长期浸润在雾霾中,微小颗粒在呼吸道黏膜上累积,可以激发呼吸道的排异反应,这些微小颗粒也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上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粒细胞和多种炎症介质聚集和浸润,最终引起气道的高反应和痉挛,产生临床上的剧烈咳嗽[9]。陶教授认为霾毒咳嗽属中医外感咳嗽。《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外邪袭肺,一般指六淫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导致肺气壅遏,失于宣降,肺气上逆作咳,但也包括烟尘及刺激性气味等。霾毒是除六淫之外的毒邪,易侵袭肺系,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肺为娇脏,肺叶娇嫩,不耐外邪,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肺喜润恶燥,燥浊毒邪易袭肺脏。霾毒咳嗽是因霾毒侵袭导致的咳嗽,临床症状主要以干咳、咽痒、咽干、黏痰难咯为主,伴有咽喉中有异物感,或渴,或不渴,鼻干,或呼吸不畅等症状。

陶教授认为霾毒的致病因素是燥、浊、毒三者合而为邪,导致霾毒伤肺,肺失清润。治疗上当以润肺化浊、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自拟清霾止咳汤,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霾毒外出;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外邪,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外邪的同时,兼顾了霾浊易化热夹毒的特点,三者共为君药。麦冬味甘,性微寒,阳中微阴,治肺中伏火热毒,保肺强阴益精,又补肺中元气不足,麦冬虽滋润,但用量不及桑叶之半,为臣药。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桔梗、苦杏仁为肺经之气分药,苦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二药相须为用,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功能而止咳,为佐助之治;百部、紫菀两药味苦,皆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腻,均可润肺化痰止咳,相须为用,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佐使。全方宣、清、润三法并用,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润不腻膈,是本方配伍特点。若痰多者加川贝母、瓜蒌以润燥化痰;肺热明显者加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气虚明显者加党参、生黄芪来补肺脾之气。党参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能,其性较缓和,使用安全,对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生黄芪既能健脾又能益气,还能防止助热生火。

4 病案举例

李某,男,33岁,2015年11月15日初诊。咳嗽3天,患者3天前从海南出差到济南,下飞机后感到咽痒,继而出现咳嗽,咽喉中有异物感,有少量黏痰,难咯,晨起时咯棕黄色黏痰,咽痛,口干,口渴,饮水后咳嗽减轻,偶有胸闷,无胸痛,无发热,纳眠可,大便干,小便可。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略数。诊断:咳嗽。辨证:霾毒伤肺证。治则:润肺化浊,清热解毒。方以清霾止咳汤加减,处方:桑叶15 g,金银花18 g,桔梗、瓜蒌、苦杏仁各9 g,百部、紫苑、连翘各12 g,麦冬、甘草、清半夏各6 g,生姜3片,大枣5个。3剂,每天1剂,水煎服。3日后二诊,患者诸症减轻,偶有干咳,大便稀,舌淡红苔薄,脉滑,去瓜蒌,加陈皮6 g,茯苓、黄芪各12 g,继服5剂以清润化浊解毒而收工。随访患者已治愈,未再咳嗽。

按:此案患者出差疲惫,素体本虚,又逢秋冬季节,霾毒严重之时,本虚是发病的潜在因素。霾毒为燥浊毒邪,侵袭于肺,正当秋冬时节,霾属金石之气,其性本烈,燥为秋之主气,亦会增加霾毒的燥性,表现出咳嗽、痰量少质黏难咯、咽痛、咽痒、口干、口喝等症状。《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燥胜则干”,《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医述》“欲治其燥,先贵乎润”,《张氏医通》“燥本火气之余…润燥养阴为第一要义”,治法当润肺化浊,清热解毒。以清霾止咳方加减,方中桑叶、金银花、连翘轻宣透霾毒外出,三者共为君药;麦冬润肺解肺中伏火热毒,其用量不及桑叶之半,为臣药;桔梗、苦杏仁复肺脏宣降功能而止咳;百部、紫菀润肺化痰止咳,相须为用;清半夏、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佐使;生姜、大枣顾护脾胃。二诊患者诸症好转,大便稀,舌淡红苔薄,脉滑,思瓜蒌润肠之力太过,故去之,加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化浊健脾,黄芪补气扶正。嘱患者注意外出防护。

[1]葛梅,王东,王进军.浅议轻雾与霾的区别[J].黑龙江气象,2010,27(3):30-31.

[2]焦扬,吴志松,曹芳.雾霾致病的病因病机特征初探[J].中医杂志,2016,57(9):740-742.

[3]程丑夫.雾霾的中医认识与防治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5):1-4.

[4]马重阳,王庆国,张纾难,等.雾霾致病的中医病机与治法[J].环球中医药,2015,8(9):1097-1098.

[5]王正品,李佃贵,杜艳茹,等.浊毒致病论与现代中医病因学[J].中医杂志,2010,51(1):11-13.

[6]孙朝润.中医学对“毒”的认识[J].中医研究,2011,24(9):1-3.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5):453-456.

[8]高永久,岳天明.中国新疆周边地区社会运行规范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 (3):94-100.

[9]梁德浩,王喆.150例雾霾天所致咳嗽的分析和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73-74.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249

A

0256-7415(2016)12-00151-02

10.13457/j.cnki.jncm.2016.12.064

2016-07-08

黄娴(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

马君,E-mail:majunszy@163.com。

猜你喜欢

外邪雾霾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从雾霾中突围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