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邦才应用加味升降散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介绍

2016-02-21周文伟王邦才

新中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清阳全蝎蜈蚣

周文伟,王邦才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2.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王邦才应用加味升降散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介绍

周文伟1,王邦才2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2.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三叉神经痛;加味升降散;王邦才;经验介绍

王邦才为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荣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王主任精研古籍,善用经方、古方,从医三十余载,擅长各种内科疑难杂症的诊疗,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介绍其经验如下。

1 病因病机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本病的发病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骤发、骤停[1]。常有“触发点”(如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轻触可诱发。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属中医学面游风、头痛、偏头痛、面痛、齿痛等范畴[2]。王主任认为本病的病位在面之络,头亦为诸阳之会,高巅之上,唯风可及,而风邪可夹毒、寒、热等邪。如《证治准绳》曰:“面痛皆属于火……暴痛多实。”《张氏医通》又云:“面痛皆因于火,而虚实之殊。”头面部是三阳经交汇之所,而以阳明经为主,如《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还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景岳全书》云:“火邪头痛者,各经皆有火证,而独唯阳明为最。”亦强调了病位以阳明经为主。本病发病内在因素为正气亏虚,卫表不固,导致面部络脉空虚,易为邪所侵。清·韦协梦在其《医论三十篇》中说:“气不虚不阻”,叶天士亦云:“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头面位于人之顶部,其位高居,因风性善行数变、风为阳邪、易袭阳位的特点,故非风邪所不能达,而风邪可挟杂寒邪、郁火、痰浊,以致风寒凝滞、郁火上灼、痰浊阻络,病程日久,迁延不愈,久则成瘀,痰瘀阻络,蕴结成毒,以致清阳不得升发,浊阴不得下降,络脉闭阻,不通则痛,发为面痛。

2 遣方用药

王主任根据历代医家对面痛的阐述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当以疏风通络止痛、清热解毒、升清降浊为治疗大法,佐以辛温活血。在清代名医杨璇升降散的基础上,创立了加味升降散,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方由片姜黄、白僵蚕、川芎、细辛各10 g,蝉蜕、酒全蝎、甘草、生大黄(后下)各6 g,酒蜈蚣3条,生麦芽30 g组成。蝉蜕,味甘咸,性凉,能疏散风热,具有透郁热之功,如杨栗山在《伤寒温疫条辨》云:“夫蝉衣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肃之品,出粪土之中,处极高之上,自甘风露而已吸风得清阳之真气,所以能祛风而胜湿,饮露而得太阴之精华,所以能涤热而解毒也。”僵蚕,味辛,性平气薄,能祛风止痛、清热解郁、化痰散结,引清气上行。二者能够解郁宣透,疏风清热,升阳中之清阳。片姜黄,味辛苦,性温,能祛邪伐恶、行气散郁,如杨栗山称其“气味辛苦……疏散逆结痰浊。”生大黄味苦,性寒,能荡涤阳经之阴浊,兼清热解毒。片姜黄配伍生大黄可调气血,降阴中之浊阴。蜈蚣,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本病病位在诸阳之会,其位高居,非蜈蚣、全蝎所不能达,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且蜈蚣之为物,节节有脑,乃物类之至异者,是以性能入脑,善理脑髓神经,使不失其所司,而痫痉之病自愈。”全蝎,味辛,性平,乃治风要药,不仅能搜风通络止痛,还能开气血之凝滞,并擅窜筋透骨,如《玉楸药解》云:“穿筋透骨,逐湿除风”。二者相伍以达熄风通络止痛之效,其力相得益彰,且可携诸药上行而达头面部,二者酒制后毒性减低,活血通络之功倍增。川芎,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如《本草汇言》所言:“芎藭,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具有上行颠顶,下达血海,辛香走串,走而不守的特性,为血中气药、头痛圣药。细辛,味辛,性温,长于祛风止痛,走窜之力强,能通利九窍,如《神农本草经》将细辛列为上品:“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生麦芽可行气消食,顾护脾胃,同时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配伍寒温并用,辛散兼施,可使风去络通,痰消毒解,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故而“通则不痛”“荣则不痛”。

加减:热邪较盛者,加夏枯草、生栀子;寒凝者,去大黄,加桂枝、白芷;气血不足者,加生黄芪、当归;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肝风内动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

3 病案举例

陈某,男,51岁,2015年8月2日初诊。主诉:右侧面部反复灼热疼痛3年余,再发3天。患者3年前受风后出现右侧面部灼热疼痛,于宁波市某医院神经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每次400 mg,每天3次口服,效可,停服卡马西平后,每于受风后疼痛易复发。高血压病史。现症见右侧面部疼痛,痛如闪电,鼻翼及口角旁疼痛尤甚,面部灼热,不敢触碰,张口、洗脸、刷牙时易诱发,持续约数分钟,患者平素神疲易倦,情绪易躁,纳谷不香,大便秘结,数日一行,质干,夜寐尚安,口干,舌淡紫苔白,脉弦数。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中医诊断:面痛。因患者素体虚弱,卫表不固,每受风后易复发;病程反复数年,病程日久,病邪入络,脉络瘀阻,不通则痛;大便秘结,情绪易燥,为郁热在里、浊阴不降之候。急则治其标,先拟祛风通络止痛,清热解毒,升清降浊,辛温活血。处方:片姜黄、白僵蚕、川芎、细辛、荆芥各10 g,生大黄(后下)、甘草、蝉蜕、酒全蝎各6 g,酒蜈蚣3条,生麦芽30 g,7剂。水煎分服。

2015年8月9日二诊:服上方1周,患者面部疼痛减轻,面部灼热感消失,大便好转,但仍欠畅,纳谷好转,寐安,舌淡紫苔白,脉弦数。守原法,加养阴清热之品生地黄30 g,继服7剂。

2015年8月16日三诊:疼痛消失,洗脸刷牙未诱发,大便已通,纳谷可,寐安,舌淡紫苔薄,脉弦数。上方去大黄、全蝎,加黄芪20 g,白术15 g。继服7剂,巩固疗效。

2015年8月23日四诊:患者诸症缓解,舌淡紫苔薄,脉弦数,缓则治本,予以玉屏风散及六君子汤加减,培土生金,使得卫表得固,邪无所侵。随访至今,未曾复发。

按:患者平素体虚,御邪无力,情绪急躁,郁而化火,病程较长,风寒之邪浸淫面部经络,脉络不通,血脉瘀滞,瘀久化热,阳气不得升发,浊阴不降,故疼痛性质为灼痛;神疲乏力、大便秘结、舌脉均为瘀热之症。王主任认为本病治疗上要遵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急性发作期,当祛风通络止痛,辛温活血,升清降浊,佐以清热。缓解期,当固本,使营卫调,肺卫足,则邪无所侵而人安。

[1]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8.

[2]王世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80例辨证论治[J].甘肃中医,2006,19(11):21-22.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249

A

0256-7415(2016)12-0149-02

10.13457/j.cnki.jncm.2016.12.063

2016-07-12

周文伟(198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

王邦才,E-mail:wbcnb@163.com。

猜你喜欢

清阳全蝎蜈蚣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小蜈蚣穿鞋
Combien de pattes a donc cette chose ?
蚯蚓与蜈蚣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