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英咀华 烛幽探微
——读房日晰教授新著《论诗说稗》

2016-02-20李芳民

关键词:儒林外史学界学术

李芳民

(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含英咀华烛幽探微
——读房日晰教授新著《论诗说稗》

李芳民

(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069)

房日晰教授在唐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贡献为学界所熟知。他的《唐诗比较研究》《李白诗歌艺术论》等论著,以视角的新颖独特、持论的公允剀切、分析的细致入微颇受学界称道。唐诗研究虽是房教授投入精力较多的学术领域,但却并非其全部。唐诗之外,他对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研究都有所涉及,且都有不俗的成绩。作者近来将其有关唐诗研究中前出之专著未曾收入的成果与他多年来有关明清小说的论述合为一集,名之曰《论诗说稗》,交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14年12月出版,不仅是作者有关唐诗研究的精彩篇章的补充,而且也是其有关明清小说研究成果的较为集中的呈现。全书共收入论文32篇,分为卷上与卷下两部分。卷上19篇,以唐代诗人及其创作的论考为内容;卷下13篇,则以明清小说的论析为中心。通读全书,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含英咀华,但同时又表现出其勇于探索、别具只眼的学术功力。就全书的整体论述而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是特别值得关注与称道的。

首先是作者抉发幽赜、刮垢磨光的学术探索精神。本书虽分为论诗与说稗两部分,但力求从前人所忽略或前人未曾论及的角度做出新探索,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就论诗而言,书中所收入的19篇论文,涉及了李白、杜甫、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李贺、贾岛、李商隐、许浑等唐代诗坛上颇有影响的诗人。这些诗人,学界研究的程度不一,如何从不同角度做出新探讨,使研究更趋深化,使人们对所研究对象的认识更为全面准确,没有洞烛幽微的识力与披荆斩棘的勇气是很难做到的。以杜甫而论,学界的相关研究已十分充分了,但书中围绕杜甫的几篇论文,却多能蹊径独辟,别开生面,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众所周知,杜甫及其诗歌,自宋已降备受推崇,其研究也早成显学,但对于杜诗细节描写及价值,却鲜有作出系统地研究与论述者,几部通行的文学史,或语焉不详,或浅尝辄止。可说对杜诗细节描写艺术与意义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淹没。作者从对杜诗的细心体悟与中国抒情诗艺术演变的角度,就杜诗细节描写的特点与价值做了发掘,认为其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场大的革命”,“给我国抒情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气与活力”,并从杜诗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情感特点、类型、艺术渊源等方面,对其作了深入系统的论析,不仅使杜诗细节描写的艺术特征以及以此形成的学术命题得到了彰显,也为后来学者的进一步探索起了引领作用。刘长卿作为盛中唐之交的重要诗人,学界在对其诗歌的思想评价上多有分歧。《关于刘长卿诗的思想评价》一文,即从学界的有关分歧出发,通过具体分析,力求对刘诗的思想内容特点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对于刘诗中反映现实,特别是其对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巨大社会破坏、人民的深重灾难及生活痛苦之类诗歌的意义,学界此前的认识是有所不足的。作者在文本细读与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刘诗的这部分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刘诗中其他题材内容的诗歌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论诗如此,说稗也是这样。《关于儒林外史的“幽榜”》一文,可说是一篇阐发幽赜的高水平之作。“幽榜”一回,到底是吴敬梓原作还是后来妄增,学界有不同看法,而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儒林外史》整理本,多以“妄增”待之而径予删去,故通行的《儒林外史》大都为削去“幽榜”一回的五十五回本,作者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文章对《儒林外史》的版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对最早提出“幽榜”为“妄增”的金和《儒林外史跋》做了剖析,指出其“妄增”说并无根据。而对于学界以“幽榜”一回没有情节、“幽榜”与《儒林外史》的主题及叙写风格、思想感情不符的观点,作者从《儒林外史》的结构、主题以及卧闲草堂本“幽榜”回评的角度,对“幽榜”一回的价值与意义做了分析,认为通过这一回,作者“把攻击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及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皇帝,从而把全书的描写内容作了精练的概括使其对现实的揭露与批判达到了应有的高度”(第253页),这一看法无疑是颇有见地的。作者的这种新探索引起了学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儒林外史》即将“幽榜”一回作为附录而存之,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见本书《读明清小说札记》之二《儒林外史》“幽榜”所本条)。而像这样富于探索与开拓的论述,在书中处处可见,如关于李贺、贾岛生平事迹的考证,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评价,对《儒林外史》取材来源的补笺以及论刘半农与李贺、鲁迅与吴敬梓之间的影响关系等,皆多为前人所少言或未及言者。这种剔抉幽隐、刮垢磨光之功,其于学术之发展无疑是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的。

其次是精彩的艺术鉴赏与深中腠理的理论分析的结合。书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无论是唐诗还是明清小说,皆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英华,这一特点,当然也对研究者的艺术修养、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纵观全书,有一个贯穿一致的特点,那就是注重对作品的细读与品鉴,在含英咀华中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特色做出别具会心的揭示,又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富有理论价值的提炼与概括。比如《略论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作者将孟诗之清,分为清雅和清旷两端;论其淡,则以思想情感之淡、诗意表现之淡、语言色彩之淡来细作剖别。而每一端之概括,都是建立在具体诗歌艺术的细致品鉴基础上。作者在对作品做出品鉴时,往往抓住要害,将诗艺之精妙处,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揭示出来,使人每有匡鼎说诗令人解颐之感。又如《刘长卿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文中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两首五言绝句的评赏:“前者写天寒日暮、风雪交加、旅人望门投止的景象,描绘如见,宛然生动;后者写山林幽深、夕阳西下时的惆怅情绪,境界悠远。两首诗写得含蓄空灵,启人深思。”(第83—84页)阐发诗艺,真是文字简淡而要言不烦。而在不少地方,作者对诗艺的阐发,更见其别具的艺术眼光。书中《杜诗札记》(二则)对《石壕吏》《新安吏》二诗中所蕴含的答问解读,《贾岛考证》(四则)中对贾岛“二句三年得”的别解,莫不如是。擅长艺术分析,不仅表现在论诗上,同样也体现在说稗上。作者对小说艺术体会的深入与阐释,绝不亚于其对诗歌艺术的评析与鉴赏。《且说胡屠户》一文对作品中围绕胡屠户形象刻画的艺术分析及对胡屠户形象意义的揭示,则可作为其颇重小说艺术分析的典型例子。胡屠户在作品中并非主要角色,因而塑造这一人物的意图,学界也就多少有所忽略。作者则指出,作品对胡屠户的描写是颇费匠心的,是经过精心设计、工笔细描的人物,在艺术构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围绕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表现,揭示这一形象特殊的作用与作者的艺术匠心所在,则可谓是揭示艺术形象奥秘的探本之笔。相对于诗歌,小说的分析不仅需要敏锐的感受与妙赏,更需要高屋建瓴的眼光与细密严谨的理论分析能力。书中所论,不仅看出作者艺术感受上的敏锐,而且也表现出深厚的理论修养与缜密明晰的思辨水平,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能将其良好的艺术感受与精彩的理论概括有机地统一起来。《论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悲剧形象的描写》一文,作者纵览小说中对诸葛亮的全部艺术描写,敏锐地将小说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以失荆州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在精彩细致的艺术分析基础上,归纳其对诸葛亮形象塑造的艺术得失,认为小说的“前后描写,似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笔法:前半部分理想色彩丰浓,后半部分现实描写深厚,如出两人之手,不够和谐”。《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表现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一文,则是一篇从哲学思想的角度分析《儒林外史》所体现的作者思想倾向。文章持论公允,分析准确,对吴敬梓在小说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高度给予了恰切的评价,给人以有益的启迪。《论儒林外史对喜剧形象的描写》一文,论述小说的讽刺与喜剧形象描写的关系,作者刻画喜剧形象的手段以及吴敬梓对不同的讽刺对象采取的不同手段与态度,不仅表现出作者对作品中喜剧形象塑造的独到认识,而且也体现了作者在讽刺、喜剧、人物塑造等艺术美学原则方面深厚的理论修养。由于作者的分析是建立在艺术美学原则的基础上的,故其论述摆脱了感性的肤浅而具有了理论的高度,同时也具有了令人服膺的逻辑力量。

其三是对学术本义的持守与惟求其是的学术品格。近年来由于受到不良世风的影响,违背学术精神、学术道德的现象在学术界时有发生,图书出版市场的不严谨、不严肃也常有表现。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个对学术精神、学术本义十分敬畏的学者。书中所论,没有迎合时尚的追风之作,也没有炫奇弄巧的惊人之论。作者本着学术的理念与原则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作出探讨,故而也就具有了严肃雅正的学术品格。书中围绕李贺诗歌艺术瑕疵的讨论,即为一个显例。李贺是一个天才诗人,其诗歌艺术上的创造性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肯定。不过,其诗歌艺术上的瑕疵也是显然的。但人们论述李贺诗歌时,往往对其艺术优点多加肯定,对其艺术瑕疵却少有系统认真的研究。作者连写两篇论文,专论贺诗之瑕疵,这不仅是艺术修养与眼光的体现,同时也见证着对学术精神的持守。而其关于刘长卿、韦应物、许浑等论述,也大都是在学界评价有分歧或论述薄弱的情况下做出的探讨,其在持论与评价上力求客观公正的学术追求,无不是对求真求实的学术本义的践行。不过,其恪守学术精神,维护学术的严肃态度,更鲜明地体现在他对学术研究及学术出版物中出现的一些学术失误、错误直言不讳的批评上。在学术的是非问题上,作者没有半点含糊,绝不做学术上的乡愿。这种坚持真理,维护学术尊严的勇气与态度,是十分可贵的,也是令人敬佩的。这在《读明清小说札记》一文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有些是围绕一些具体学术观点的辨析,有些是针对图书出版界的一些不良现象的批评,而不论何者,作者都能秉持学术公心,坚持学术真理,以明辨是非为旨归,体现了一个关心学术文化发展的学者的可贵品格。在《何来续群花宝鉴》文中,作者在对一套丛书的错误做出辨析后,有这样的议论:“看了这套丛书,我觉得编者似乎缺少一点实事求是之心,却有哗众取宠之意。有些急功近利,对读者不够负责。出版社不给读者生产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却拿出这类犯有常识性问题的出版物,封面设计也带有广告和炒作性质,似乎在向‘钱’看了。出版家要赢利是理所当然的,但同时还要有真诚的学术良知,力争良好的社会效益,千万不要被钱扰乱了视线。”在《是到悬崖勒马的时候了》中,作者对出版市场不良现象的批评,则更是不假辞色,直斥一些出版社为了赚钱,“把一个好端端的生产精神食粮的圣地,搞得乌烟瘴气;圣洁雅致的一片净土,变得有点污秽发霉了”。由此不难看出作者持守学术本义,维护学术尊严的学者良知以及坚持真理、明辨是非的学术勇气。

[责任编辑刘炜评]

2015-05-16

李芳民,男,陕西大荔人,西北大学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书评】

I207.22文献标识码:A

10.16152/j.cnki.xdxbsk.2016-01-026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学界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界亮点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单宝塔诗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