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龄期女性乳腺增生影响因素解析

2016-02-15黄艳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乳腺增生作用机制影响因素

黄艳艳

育龄期女性乳腺增生影响因素解析

黄艳艳

【摘要】乳腺增生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育龄期女性的40%,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被认为是乳腺癌变前病变,其癌变率为2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乳腺增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通过对育龄期女性乳腺增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剖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育龄期女性;乳腺增生;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以乳房局部肿块和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乳腺组织发育与退化失常所引起,主要是乳腺成熟期复全失常,乳腺小叶的腺管和腺泡及间质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所引起乳腺正常结构错乱,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1]。乳腺增生与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有直接关系[2],而精神状态、月经情况、生育情况、生活习惯、疾病手术史、性生活等都能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水平,是乳腺增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其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该病的诊治与预防。

1 情绪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抑郁、焦虑、过度劳累等可作用于机体丘脑-垂体-卵巢轴,致使垂体前叶和卵巢功能失常,造成黄体分泌素生成减少,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等分泌增多,使乳腺长时间处于增殖不能恢复或恢复不完全的状态,最终产生乳腺增生症。姚玲等研究表明[3],学历越高;经济收入低,生活压力大;脑力工作者;过度劳累,或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者发生乳腺增生的几率更大。

2 饮食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不合理的饮食会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生风险[4]。研究表明,喜荤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率为33.58%,喜素饮食发病率为25.65%,原因在于荤食中含有较高的脂肪、蛋白质和热量,蛋白质是体内雌性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而脂肪又可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丘脑-垂体分泌雌激素分泌增加[5],使乳腺增生发病概率增加。此外,高热量的食物能加快内源性脂肪的合成,脂肪代谢负荷增加扰乱内分泌失调,最终增加乳腺增生发病率。

3 肥胖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肥胖女性体内脂肪比例较大,而脂肪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肥胖女性血浆中性激素与球蛋白结合能力下降,主要来源于脂肪组织的雌酮被利用转化成更具有生物性的雌醇,两者共同作用,使血液中E2生物性增加,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增加的乳腺增生的发生几率[6]。

4 月经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月经周期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当出现月经紊乱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失调,导致性激素分泌紊乱。痛经时患者精神紧张,疼痛诱发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孕酮缺失或催乳素消退过快,导致内分泌分泌紊乱,增加乳腺增生风险。

5 孕育、哺乳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第一胎足月妊娠可以使乳腺上皮发生一系列变化而成熟,而成熟后的上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抗基因突变能力,妊娠期间机体内孕激素水平较高,促进乳腺二次发育,对乳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哺乳可使本来发育不良的乳腺小叶得到发育,哺乳时幼儿的允吸动作能够使乳管通畅,减少乳汁及乳腺分泌物的淤积,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生率[7]。正常妊娠对乳腺有保护作用,而流产是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人流造成激素水平在体内波动,妊娠早期,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产生,使乳腺细胞增生、增大,一般在妊娠第3个月,体内激素水平达到平衡,增生细胞分化,但如果在此时终止妊娠,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快速下降,未能成熟分化的细胞复旧不全,严重影响乳腺组织修复,造成乳腺修复功能减退,修复不全,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生。

6 疾病手术史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钟文莲等研究表明[2],曾有妇科不良疾病史或手术史的女性发生乳腺增生的几率要高于无妇科疾病或手术史者,乳腺和子宫有同样的靶细胞,如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是该部位的组织选择性保留浓度较高雌激素;乳腺纤维腺瘤与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作用反应性过高有关;甲状腺机能亢进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增高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使雌激素分泌增加。因此,一些妇科、乳腺疾病都可以使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失调,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生危险性。

7 性生活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夫妻性生活是维持家庭和谐、夫妻和睦的重要因素之一,和谐的性生活能使夫妻关系稳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女性心情愉悦,增强幸福感、温馨感,使女性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保持稳定,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及比例正常,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减少乳腺增生的发生。一个完整的性生活包括3个性反应期,每个反应期的乳房状态不同,在性兴奋期,乳房增大,血液循环增加,乳房表面静脉清晰可见;在性持续期,乳晕充血,乳房继续增大,可增大至平时的20%~50%[8];在性消退期,乳晕充血及乳头勃起消退,充盈的血液逐渐减少,恢复至正常,在性反应期,乳腺的修复加快,从而降低了乳腺增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金葵,张小兰. 农村妇女乳腺增生病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67-68.

[2]钟文莲,吴双,史晓蓉. 已婚妇女乳腺增生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05-207.

[3]姚玲,段克姿,王瑞珍. 南昌市事业单位妇女乳腺增生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8):4849-4850.

[4]胡克菲,郭琪,裴晓华,等. 435例女性乳腺增生症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319-322.

[5]贾玉东,张爱玲. 乳腺增生的预防及自我护理[J]. 中外医疗,2010(14):169-170.

[6]李卉,黎晓彤,宁平,等. 女性乳腺增生症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17-19.

[7]吴碧娟,谢彩颜,马康胜,等. 清新区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易患因素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4,21(3):377-378.

[8]刘庆. 育龄期已婚职业妇女乳腺增生症的影响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1):1492-1494.

Analysi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 Hyperplasia in Female of Child Bearing Period

HUANG Yanyan Department of Breast and Throid,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He'nan 473000, China

[Abstract]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 is a common disease in women of child bearing period,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s about 40%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ccounting for 75% of all breast diseases, is considered to be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the breast, the cancer rate is 20%.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not the sam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main infuencing factor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female breast hyperplasia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Key words]Female of child bearing period, Breast hyperplasia,Infuencing factors,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R32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3-0042-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3.024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猜你喜欢

乳腺增生作用机制影响因素
乳宁颗粒联合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低频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150例分析
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