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与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2016-02-15赵晓瑞王文峰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法教学

赵晓瑞,陈 静,王文峰

(西安工业大学 北信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3)



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与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赵晓瑞,陈静,王文峰

(西安工业大学 北信学院, 陕西 西安710043)

摘要:以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以及顺序象似性原则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结论显示:用认知象似性理论引领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去感知语法规则,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语言结构的系统性和理据性,有助于揭示英语语法规律,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语法教学;

中国传统语法教学都是以输出式练习为导向的。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法授课时,往往只注重对语言表达形式的教学,主要讲解语法规则,孤立地分析词汇结构和语言基本句型,注重语言的形式, 对语言规则做演绎式的讲解, 强调对语言结构的反复训练,使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语法的兴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们学习有理据的东西比学习任意性的东西容易,基于语言理解所形成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因此,把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

1象似性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它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探求语言结构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解释。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符号与它所指称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联系,即语言符号在语音、形式或者结构上与其所指称的事物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相似现象。象似性概念(iconicity)是“现代符号学之父”皮尔斯(Pierce)于19世纪末提出的,他指出符号可以分为象似符(icon)、标记符(index)和象征符(symbol)3种符号[1]。 基于皮尔斯对符号的分类,Jacobson提出人类语言也具有象似性的特征,即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相似联系。换句话说,象似性是指语言形式与表达的意义之间的非任意的、更为具体的理据性关系[2]。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对语言各个层次的细致观察和不断研究,他们发现在语音、词汇、句法,甚至在语篇层次上,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都与人类认知系统的概念结构之间存在着诸多理据性的联系。沈家煊指出,认知语言学对语言象似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语言的句法结构,认为语言的句法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象似性理据,是非任意的,有动因的,跟人的经验以及所指的客观世界之间有自然的关系[3]。认知语言学学者把认知象似性的原则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主要有数量象似、距离象似、顺序象似、标记象似和重叠象似等,下面主要介绍几种与英语语法教学密切相关的象似性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教学上的应用。

2象似性原则与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必须始终贯彻以使用为基础的基本指导原则,应当强调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有机结合。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主观识解方式,因为它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4]。王寅曾指出“将象似性原理贯彻到语言教学之中,会有很多意外收获。”[5]本文主要研究象似性理论中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以及顺序象似性原则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适用性。

2.1距离象似性原则与英语语法教学

距离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之间的距离象似于所要表达的主客观世界中的概念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如果两个概念越靠近,人们在思维上就越容易将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思考和认知。概念上的距离相近,也就是说它们同属一个意义群或者语义场,人们在思维时就容易将它们放在一起思考,它们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转化为语言表达时,语言符号之间的距离也往往靠得更近。语言表达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6]。

2.1.1名词多个修饰语的排列顺序

在汉语中,当多个定语连用时,人们习惯把最能表明事物本质的放在离所修饰词较远的位置,而把表示规模大小、力量强弱的放在离修饰词较近的位置。英语则相反,越是能表示事物本质性质的修饰语越要靠近它所修饰的词,往往根据定语和它所修饰的词之间的关系来安排它们的排列顺序,修饰词和被修饰词关系越密切,二者的距离就越近。通常情况下是主观形容词在前,客观形容词在后,因为客观属性是被修饰词的本质属性,比主观的更为本质,因此客观属性就更加靠近被修饰词。

当几个表示客观属性的修饰词连续使用时,最能体现主要的、本质的修饰词就越靠近被修饰词,如事物的出处、材料、用途就比大小、形状、新旧、颜色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

例1a very attractive round Chinese cloisonné vase (景泰蓝花瓶)[7].

英语语法中的多个限定词出现时的排列规则体现了距离象似性原则:限定词—主观形容词—大小—形状—新旧—颜色—材料 + 被修饰词。语言结构之间的距离反映它所要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修饰语和被修饰成分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它们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修饰语和被修饰成分的实际概念联系越紧密,反映在语言上它们之间的语符距离就越近。意义关系在形式关系之中得以体现,这体现了人类倾向于将形式距离和概念距离对应起来的倾向。例1中,Chinese cloisonné对于“花瓶”来说是最本质的属性,因此该修饰词最靠近被修饰词“花瓶”; 修饰词 “attractive”是说话者的主观判断,因此它位于整个名词词组的较前位置。

在有些情况下,词汇的排列不仅仅涉及是否符合语法的问题,有时候修饰词排列顺序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会不同,如:

例2his third unfinished book.

例3his unfinished third book.

例2的意思是“他的三本未完成的书中的第三本”,即“他写了三本书且都没有完成”。例3的意思是,“他的未完成的书中的第三本”,即“他可能有多本未完成的书”。

2.1.2英语中的分隔修饰

分隔修饰是指修饰语和被修饰语被分隔的现象。英语存在介词词组、非限定分句、同位语分句、关系分句等语法结构作后置修饰语被分隔的现象。现就以 “分隔式同位语分句”为例分析分隔修饰表达背后所蕴含的认知理据。

例4An order has come from Berlin that no language but German may be taught in the school[7].

在例4中,不同于普通的同位语分句,该同位语从句被一部分成分分隔了。在该句子中that no language but German may be taught in the school 本应贴近它所修饰的an order,却被谓语部分has come from Berlin 所分隔。许多诸如此类分隔现象的产生都是有认知理据的。从人的基本认知规律来看,人们首先知道的是 “an order has come from Berlin”, 并不一定清楚“命令”的内容,“命令”的内容将在随后进一步说明,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同位语分句被分隔的现象,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就不难理解此类分隔修饰分句了。

2.1.3英语中的使役式

英语中的使役式基本上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用单一的动词来表达,一种是用分析性的结构来表达。

例5The outlaw killed the sheriff.

例6The tamperer caused the sheriff to die.

学习者在学习kill和die时通常会认为是同义词,常常将二者替换使用,然而,二者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例5中,动词kill直接作用于 “受事”,通常暗示 “施事者”the outlaw和宾语 the sheriff 之间有某种客观上的、直接的接触,对其造成的结果负直接责任;而例6中,主语the tamperer远离动词die,则暗示施事和受事之间的接触是间接的或者没有接触,主语只是该事件发生的一个因素,并不一定为事件负主要责任。这充分说明如果两者的结构在语言距离上有所区别,在概念上也有相应的语义区别。

2.2数量象似性原则与英语语法教学

日本学者Hi raga指出语言形式的数量与所要表达的意义的力量或者程度之间存在着象似关系,即 “形式愈多, 意义愈多。” 反之亦然,量大的信息, 表达它们的语言形式也往往比较复杂[8]。在语言中相对简单的概念通常由相对简单的形式表达,而相对复杂的概念则由相对复杂的语言形式表达。例如英语中few,a few; little, a little是很多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组词,如果通过数量象似性原则分析一下,则学习起来就会很容易了:a few明显比few字符数多,根据“形式愈多,意义愈多”,那么,few/little若不与a连用则表示否定意义,而a few和a little则是带有肯定含义的“少量,一些”。这样a few表达“一些”,而few表达“几乎没有”的意义也就很好区分和理解了;同理little 和a little 亦然。此外,英语的单复数对立很清楚地反映了数量象似性原则。英语中book的复数为 books,从形式上来判断则可以说明books表达的含义比book要多。类似的还有很多,如house—houses, face—faces, class—classes, kangaroo—kangaroos等。 英语中,表示英语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er)、最高级(-est)意义的语素在音素的数目上是依次递增的。

2.3顺序象似性原则与英语语法教学

顺序象似性也被称为“时间象似性”,是指语言形式在时间轴线上单向度地展开。语言结构在顺序上的安排对应它所表达的概念的次序安排。沈家煊指出,语言中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3]。顺序象似性的认知基础是按事件发生顺序叙事,这符合人们直接体验的认知规律。

例7Rich got up that morning, showered, shaved, got dressed, and got on the train[9].

例8When it last rained, a month ago, at night, she woke up, climbed out of bed, and opened the window to feel the drops on her arms[10].

很显然,上两例中,动词的排列顺序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发生顺序一致。以上两个例句所描述事件的发生顺序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不过,英语中有多种时态及各类连接词语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先后顺序,因此有时候,句子的顺序并不受实际时间顺序的束缚,而按照语言自身习惯的表达顺序或作者的语用意图来排列句子成分的先后顺序。

3结束语

运用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指导英语语法教学,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验语言结构形式背后蕴含的认知规律,教师应从研究英语语法的内在理据出发,善于挖掘语言形式背后反映出的认知理据,充分利用语言符号中的象似性,引领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去感知那些看似复杂的语法规则,揭示英语语法规律,对英语语法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PEIRCE C S. Logic semiotic:theory of signs[M]// BUCHLER J. Philosophical writings. New York:Dover, 1995:98-119.

[2]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4.

[3]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2-8.

[4] 曾欣悦,刘正光. 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教学的启示[J]. 外国语文,2009(4):111-117.

[5] 王寅.从后现代哲学的人本观看语言象似性——语言学研究新增长点之六:象似性的哲学基础与教学应用[J]. 外语学刊,2009(6):32-37.

[6] HAIMAN J. Natural Syntax[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102-146.

[7] 章振邦. 新编高级英语语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367.

[8] HIRAGA M K. Diagrams and metaphors: iconic aspects in language [J]. Journal Pragmatics, 1994(22): 5-21.

[9] SANTORA N.Fifteen digits:a novel [EB/OL].[2015-09-10].http://corpus.byu.edu/cocal.

〔责任编辑: 张敏〕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conicit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ZHAO Xiaorui, CHEN Jing, WANG Wenfeng

(Beixin lnstitul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Xian 710043,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conictity of Cognitive Linguisti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istance iconicity principle, quantity iconicity principle and order iconicity i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adopting the theory of iconicity to guide students to perceive grammatical rules from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to urge studerts to pay attention to systimaticness and motivatives can help find out English grammatical rules,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 iconicity;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作者简介:赵晓瑞(1986—),女,山西临汾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汉对比与外语教学研究; 陈静(1988—),女,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翻译与外语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1

中图分类号:G319.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16)01-0092-03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语法教学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四大原则”助力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走向高效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