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饮食调护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6-02-14吴江艳赵延玲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科平顶山46709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饮食食物病人

吴江艳赵延玲(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科,平顶山467099)

中医饮食调护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吴江艳赵延玲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科,平顶山467099)

中医饮食护理在中医护理实践中有着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适宜的饮食,达到治疗疾病或防病保健的作用,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药疗与食疗的有机结合。在中医护理工作中,把饮食和药物的配合,以及饮食的宜忌,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使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基础理论;饮食调护;中医护理

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条件,是人体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保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1],合理的饮食调配,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而且能调治疾病,达到补气养血,强身健骨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充分说明了中医一贯重视饮食在治疗和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把饮食和药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中医护理工作中,把饮食和药物的配合,以及饮食的宜忌,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饮食与药物的配合

1.1辨证施膳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食物有四性五味,疾病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膳食调配时,应根据病人的病症类型来选择不同的食物,遵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根据病人的体质,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寒证宜食温性暖性食物如:糯米、黄米、小米等;热证给予凉性饮食如:绿豆、赤小豆、苦瓜等;阴虚宜清补之品如:木耳、甲鱼、黑豆、鱼肚等;阳虚宜温补之品如:羊肉、虾、海参、鸡肉、乌龟肉等;实证宜清淡饮食如:五谷杂粮为主食,少油低脂的豆类蔬菜为副食等。

1.2食药搭配要得当将食物和药物搭配调护疾病,是饮食护理的内容之一,食物和药物都有四气五味之性,只有注意饮食五味的搭配合理,谷肉、果蔬相互调和,才能有效的补益人体的精气,起到良好的预防疾病和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和姜配合可加强温补之功,起到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又如赤小豆合鲤鱼汤,可互相加强利水作用易治疗水肿;栗肉合猪肾可增补肾壮腰之功效;杏子与蜂蜜、粳米同煮润肺以治咳平喘;黄芪加薏苡仁可加强渗湿利水的作用等。

如食物和药物的性味搭配不当,也可以起反作用,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要注意搭配,如土茯苓忌茶;天冬忌鲤鱼;羊肉忌半夏,蜂蜜忌葱;荆芥忌鱼鳖;鳖甲忌苋菜;地黄、参类忌萝卜;黄莲、乌梅、桔梗忌猪肉等。一般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及不易消化、刺激性食物,均应避免为宜。

1.3以食代药在疾病恢复期,以合理调配的饮食来调治疾病,如冬瓜、赤小豆、玉米须、鲫鱼能利水消肿,莲藕汁能清热凉血、止血;芹菜、洋葱、黑木耳、山楂、红茶能降脂、降压,预防动脉硬化等;生大蒜能杀菌抑制病毒,防治肠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止胆固醇吸收,预防动脉硬化;香蕉、蜂蜜、核桃仁、芝麻有润肠通便的功效;醋、大葱、生姜可预防感冒等。另外,中医的“以脏补脏”食疗方法在临床上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即用动物的内脏来治疗脏腑失调引起的疾病,如用猪腰补肾益肾,猪肝、羊肝补肝明目等。

2饮食调护的宜忌

2.1饮食宜有节合理饮食,是促进疾病痊愈的主要环节。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暴饮暴食,过饥则饮食摄入量不足,机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久之则精气虚少而为病,过饱或暴饮暴食,超过了人体脾胃的运化能力,则导致饮食阻滞损伤脾胃,使营血不和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内经》说:“饮食自信,肠胃乃伤”“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张景岳在《伤寒典》里也说:“凡伤寒饮食有宜忌者,有不宜忌者……不欲食者,不可强食,强食则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所以,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症和脾胃功能,给予相应的食物,做到饥饱有度。否则过饥伤脾,过饱伤气,不利于恢复健康,还会使病情恶化加重。饮食定时定量,是指导患者各餐食物量所分配也必须适宜,应做到“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的原则分配患者的饮食量。一般病人早起后,食欲较差,应选择营养丰富而量小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面包片、水果等,午餐前后、病人要做适当的活动,午餐宜选用富有蛋白质和足够热量的食物,晚餐后要休息,活动量又小,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因此要少吃。饮食有节,还应注意食物软硬,冷热必须相宜,食物过硬,不易消化,易损伤脾胃,食物过软,也会影响病人食欲。所以根据病情,应分别给流质、半流质和普通饮食,临床护理时,应根据疾病属性,常将流质、半流质饮食分为荤、素两类,如泄泻、痢疾、高热、昏迷、中风病人应给素流质或素半流质。时感温病热退后,牙病、噎膈病人,应给荤流质或荤半流质,还要根据病人病情给予冷热不同的饮食,如热证病人给温度低的冷食,寒证病人给温度高的热食。饥饱适中,既保证了机体所需水谷精气的供应,又能够和胃安脾,调理气机,从而有益于健康[2]。

2.2饮食卫生病人在就餐前后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气氛,病室内要空气新鲜,饭前半小时应停止一切治疗和排泄大小便,以免影响食欲,注意患者就餐前的情绪,应使患者在就餐前和就餐时情志舒畅,以免损伤脾胃。饭前应清洁双手,饭后漱口,早晚要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另外食物要清洁、新鲜,不宜吃生冷食物,饭菜要烧熟煮透,不可食用腐烂变质食物及生病家畜,以免变生新病。

2.3饮食不宜偏嗜饮食要多样化,不可偏嗜,偏嗜则易生病,中医认为咸味过重,大骨之气疲劳,肌肤收缩,心气易受到抑制,过度辛辣,易化热化火,火热灼津成痰,易生疮、发热。苦味过重,则脾气活动障碍,胃气厚积不化。因此,饮食有道,贵在合理,要荤素搭配,保证人体必须的动物蛋白和控制油盐的摄入量。

2.4食物四性五味对五脏疾病的宜忌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为寒、热、湿、凉,如高热汗出,伤津耗液,宜选清凉有滋润作用的瓜果饮料和食品,如西瓜汁、梨汁、甘蔗汁、绿豆汤可清热养液。冬天怕冷,四肢不温可食用羊肉、牛肉、鸡肉等偏温热性食物,身体虚弱,宜患感冒可常用生姜、大枣、红糖水煎服,以益气温中、散寒健脾。食物的五味为辛、苦、酸、甘、咸,对脏腑疾病亦有宜忌,如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只有注意饮食性味的搭配合理,谷肉果菜互相调和,才能有效地补益人体的精气,更好地维护人体健康的需要。

2.5饮食对不同体质、性别、年龄病人的宜忌人的体质不同,饮食宜忌也有差异,如体胖多痰湿,宜食清淡、化痰食物,忌食肥甘厚腻,助湿生痰食物;体瘦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食滋阴生津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硬固、粘腻食物,老年人脾胃功能虚弱,气血容易亏损,宜进补气助阳或养血滋阴之品,宜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硬固、粘腻食物;青年人活动量大,气血旺盛,宜食营养丰富的血肉有情之品和五谷杂粮新鲜果菜,以补充活动所消耗的营养,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女子以血为本,饮食应以补阴、补血为主,尽量选择多汁多液食物;妇女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宜食有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并注意多食富含矿物质的食品,以满足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3]。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饮食应营养丰富多样化,宜多食谷肉果蔬,不可偏嗜,以免过胖或营养不良。

2.6饮食对四时气候的宜忌四时气候的变化,饮食宜忌也不相同,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依据四时气候的特点,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宜适当食用辛甘升散的食物如大枣、黄豆、花生、核桃、糯米制品,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肉、牛肉、鱼肉、鸡蛋等,少吃酸味、生冷油腻之物,夏季天气炎热,由于暑热夹湿,脾胃容易受困,宜食用营养丰富、清淡、少油食品,忌生冷油腻、热性或不洁食物,以防胃肠疾病。夏季应多食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百合、茶等。秋季万物收敛凉风初长,燥气袭人,早晚凉爽,易致咳嗽或咳痰复发,应护阴防燥,以滋阴润肺为原则。宜食酸性果蔬、生津滋润食品如苹果、葡萄、石榴、银耳、百合、莲菜、菠菜、蜂蜜、鸭蛋等,忌辛辣燥热食物。冬天天气严寒,易遇寒邪,宜食温补热属性食品,以助防寒如羊肉粥、人参粥、红豆粥、栗子粥等,忌生冷、过咸食品。

2.7病中忌口所谓忌口,即是病人对某些饮食的禁忌,忌口的范围包括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禁忌,如羊肉反半夏;石菖蒲、茯苓忌醋;葱忌蜂蜜;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百合、苍术、人参恶黑豆,忌山楂、茶叶等;脏腑病变时对饮食的禁忌,如黄疸忌食油腻食物;温病高热忌辛辣荤腥;痤疮、痈疮忌食燥性食物;产后、经期忌食寒凉食品;脾虚泄泻忌食生冷瓜果、油腻食物;消渴者淡渗养阴,忌糖;水肿者渗利,忌咸食[4];痰湿之症忌肥甘之品;四时气候对饮食的禁忌,以及某些过敏性体质病人对“发物”的忌口,如鱼虾等海腥、芫荽、牛羊肉等甘温、香燥之品,食后助热生火能诱发哮喘、寻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或使疾病加重,应严格禁忌。

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学的一大特色,合理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尤其在慢性疾病和重病的恢复期,给予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合理安排膳食,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1]刘虹.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51.

[2]尚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大全[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1:11.

[3]何正显.怎样进行膳食养生[J].中国民间疗法,2010(3):71.

[4]慈艳丽.黄帝内经饮食养生智慧[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 Nursing in Clinic Nursing

WU Jiangyan,ZHAO Yanli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Management,Pingdingshan Hospital of TCM,Henan Province,Pingdingshan 467099,China)

Chinese diet nurs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practice has a unique irreplaceable role.It uses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gives patients a proper diet to achieve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or prevention.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CM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nd embodies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tion and diet.In the work of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diet,drugs and diet taboo were used in clinical nursing,so that patients can obtain early rehabilitation.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iet nursing;TCM nursing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14.0551672-2779(2016)-14-0122-03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张艳玖2016-04-05)

猜你喜欢

饮食食物病人
谁是病人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病人膏育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