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甸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16-02-14李铭杨峥段婷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保山6780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缅北医学教育缅甸

李铭杨峥段婷(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保山678000)

缅甸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李铭杨峥段婷
(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保山678000)

留学生教育是学术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开放程度的标志,是国家教育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自2003年招收缅甸留学生至今,不断探索实践,结合缅北实际,初步形成了适合该地区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学校着力建设面向周边国家的医药与中国文化国际合作区域交流中心和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示范窗口有着重要意义。

留学生;医学教育;缅北地区;人才培养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大部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景色秀丽,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约5200万国民,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以曼德勒市为分界,以北称为缅甸北部,与云南接壤,克钦族为主体民族,与我国景颇族是同一民族,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交往频繁,亲如一家。保山与缅甸有167.8千米的国境线,有国家一级口岸1个、通商口3个,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之一。

缅甸目前仍然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缅北地区加之连年内战,生活水平低下,医疗条件非常落后,医学教育仅为中职教育的初级阶段。克钦邦迄今有2所护理学校、3所二级医院、5所一级医院。医学教育起步晚、条件差、水平低,根本无法满足正常水平的医学教育需求。医学人才匮乏、医疗水平偏低,传染病高发及伤员、难民日益增多的窘境导致缅北人民缺医少药,难以得到及时医治。

留学生教育是学术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开放程度的标志,也成为国家教育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非常重视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大环境下,云南教育部门紧密围绕“桥头堡”建设发展战略,以高等教育为重点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1-2]。由于和缅甸华侨、华人特殊的亲缘和地缘关系,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自2003年起,成功开办2届缅甸医疗中专班并连年招收缅甸中专医疗留学生及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留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市级课题“对缅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医学教育研究”1项。自2015年开办临床医学专业缅甸大专班,来自缅北地区的留学生到校接受正规的高等医学教育。几年来,随着办学空间的突破、教学模式的改变、从中专到大专留学生教育经验的积累,一方面为拓展我校对外教育,扩大医药教育合作交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如何做好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制定出适应缅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结合缅北和留学生自身实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该问题进行积极实践与探索。

1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

WHO提出的培养医生标准是:“医生应该是保健提供者、决策者、沟通者、社会领导者和管理者”[3]。鉴于缅北留学生学历层次、教育背景、生源国社会需要和医学专业人才标准不同,其培养目标无法等同于我国临床本、专科学历教育。我校客观分析缅北留学生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参照生源国课程体系和全面考虑我校医学教育的特色及条件后,经反复研究权衡、讨论调整,确定了我校缅北留学生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符合生源国需求,具有扎实临床知识、规范临床技能、良好职业素质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实用型医学留学生。并制定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缅北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留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医疗工作、卫生管理等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2.1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优化课程体系目前,我国招收医学留学生的院校,其教学内容安排多套用中国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缺乏对留学生特点的考虑,也不适应周边生源国家的具体要求[4]。因此,为保证缅北留学生临床医学教育的实用性及可行性,我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充分了解学员国当前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及学员个人学历层次、经历、留学目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水平相结合,构建“三台一节”的课程体系:“三台”即现代汉语教育平台、基础医学教育平台、专科医学教育平台;“一节”即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强调汉语教学在医学教育及实践中的沟通作用,基础医学教育的桥梁作用和专科医学教育实效作用。在课程结构上大胆改革,体现“三性”:科学性、简明性、实用性。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等与留学生学习关系不大的课程不再开设;开设了克服语言障碍的汉语拼音、医学汉语词汇、阅读、表达等现代汉语课程,强化汉语能力学习;适当调整了医学主干课程。由汉缅双语教学的课堂授课逐步过渡到中文授课并能用汉语熟练交流沟通的临床实习。加大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如在解剖学教学中基本在实验室中进行,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在生理、病理、药理的“三理”教学中融入机能实验,增强感性认识,直观了解机体由健康-患病-治愈的整个过程;在临床专科教学中大量的开展临床技能实训,利用开放式多媒体教学系统、虚拟操作实验系统、智能数字化技能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和模型,结合SP教学活动,真正训练了留学生对疾病的综合处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2.2科学设置教学模块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缅北留学生临床医学培养由理论知识教学(40%)、实验实训(30%)和临床专科实习(30%)三个模块构成,学制3年。第1、2学年在校内完成公共课(现代汉语课程、体育课)、专业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理论实践教学2124学时,其中公共课576学时,专业基础课720学时,专业课828学时;第3学年在我校的3所附属医院完成34周的临床实习。在专业课的安排中结合缅北地区实际需求,开设实用性较强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性病学、眼耳鼻喉口腔学、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基本护理技术、创伤急救、中医学概论11门临床课程,灵活调整具体教学内容,侧重于缅甸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症的处理。课程考核根据课程特点分为考试、考查两类,有笔试、口试、撰写小结、临床技能操作等多种考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临床实习以临床科室考核为主。留学生必须通过HSK3级或校内汉语水平考试,全程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完成规定实习任务,毕业综合考试合格,方准予毕业。

2.3合理选编教材加强课程建设教材是知识和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向导,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一套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若完全直接套用国内临床专科教材则与缅北留学生课程设计不匹配,因此我们遵循以国内统编教材为主、自编教材为辅的教材建设原则,成立了缅北留学生教材编写委员会,根据各自学科特点,编写真正适合缅北留学生学历层次、文化背景、专业需求的教材。如《医学汉语词汇》的编写利于让留学生在第一学期的现代汉语课程学习中就能对常用医学词汇有所认识,为下一步更好学习医学课程,赢得更多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机能实验、临床技能课程利于直观掌握实践操作要领,训练临床思维能力;中医学概论课程利于掌握简便实用的中药、方剂使用原理和针灸、推拿、拔罐技巧,使中西医治疗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上,针对缅北地区传染病高发,加大传染病学课时比例;针对当地时局,开设创伤急救课程;针对当地经济落后,缺医少药现状,增加中医学概论、基本护理技术2门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留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特点以及跨文化因素,更加有序、合理地安排教学,强化医术的同时亦注重医德修养的培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3调整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留学生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教育模式效果并不很受学生欢迎,他们更容易接受西式教育模式。因此,我们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个性发展,注意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巧,丰富教学手段。针对课程内容将传统讲授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将循证医学(EBM)引入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开设以问题为中心(PBL)、以案例为基础(CBL)的学习方式,探索适合留学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在课堂讲授中要求教师以图文并茂、多样化、立体化的CAI课件、教学视频、多媒体教案为主,辅以适当的个性化板书,高效直观地表达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招募了英文基础较好的在校志愿者,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助留学生,克服留学生中文基础较差,沟通困难的问题。同时志愿者可将自己在学习上的心得体会、切身感悟、经验传达给留学生,使其更易领会掌握,夯实基本功。“结对子”后两国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交流,不仅锻炼了日常口语沟通能力,还加强了国与国的文化传递,建立了友谊。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每个科室选定一名英语或缅语水平较好、责任心强临床医生专门带教,成立一对一中外学生互助组,有效促进留学生医医交流、医患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临床诊疗,争取临床动手操作机会,保障了缅北留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4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也逐步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对外交流与发展重要的评估指标[5],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留学生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临床教学工作者面临的趋势性挑战。我校开展留学生教育时间不长,虽在缅北留学生医学人才培养实践工作通过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乏实地调研,不能深入了解生源国医学教育和人才需求情况;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对留学生语言沟通、医学知识理解的效果亟待验证;在教育评价中由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留学生海外就业反馈的瓶颈而不能全面把控;教学实训场地和资源有限;师资力量和教材建设还有待加强等。

留学生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跨国界的特殊教育形式。留学生的跨国学习也是传播和交流国家文明和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5]。结合教育部2010年印发的《留学中国计划》,我校将紧密结合保山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民族侨胞优势和医药教育优势,着力建设面向周边国家的医药与中国文化国际合作区域交流中心和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示范窗口,加强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合作,培养适宜缅北地区的高质量医学卫生人才,更好为缅甸人民服务,增进胞波情谊,培养更多对中国满怀深情厚谊的缅甸民众,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同时,通过不断努力探索,树立先进办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结合中医药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大力发展留学生医学专业学历教育。

[1]窦安旎,杨倩.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动云南“桥头堡”战略全面发展[J].金融经济,2015(14):30-32.

[2]杨颖,罗明东,牛亚凡.云南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问题研究[J].科教导论,2012(9):9-11.

[3]王剑军.医学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 (6):654-656.

[4]萨仁图野,李雪梅,王琳琳.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24.

[5]刘莉,郭铁云,王乐天,等.浅谈医学院校留学生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14(12):359.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Personnel of Burma

LI Ming,YANG Zheng,DUAN Ti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unnan Province,Baoshan 678000,China)

Education of students abroad directly indicates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ducation.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enrolled Myanmar students since 2003.After constantly exploring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North Burma,our school has initially form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clinical personnel and teaching model suited to this region.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this study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our college to build International Regional Cooperation Exchange Center of medicine and Chinese culture accessible to surrounding countries.

abroad student;medical education;North Burma;talent training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14.0041672-2779(2016)-14-0007-03

※云南省保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段婷2016-03-29)

猜你喜欢

缅北医学教育缅甸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海角小诗(2首)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缅北监狱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