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技术研究

2016-02-13耿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房屋建筑房屋工程

耿城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工程建设与管理]

关于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技术研究

耿城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国家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民的基本生活更加丰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基本居住条件的要求更为严格,这就促使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地基施工技术也随之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为了推动建筑工程的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传统技术基础之上改进并创新地基施工技术,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此来找到现代建筑工业发展的方向与不足之处,从而保证国家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房屋建筑;施工;地基技术

房屋建设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工程项目的质量决定了人民生活的健康条件,同时,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合理化管理,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先决性条件。建筑物从设计之初,就应该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有一个非常严密的规定,整个工程项目也应按照此标准执行。而施工管理质量,则是整个建筑施工管理队伍的综合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呈稳固的上升趋势,对物质条件追求更加明显,尤其对居住条件的基本要求更加严格,追求绿色、安全、生态的居住环境,因此,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占领稳固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在现有施工工程技术条件基础之上,不断提升、引进与创新更加安全的技术内容。基于此,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技术内容——地基技术进行分析,以此来找到未来房屋建筑工程的走向。

一、地基施工技术历史背景

地基施工技术是房屋建设工程的基础,也是保证成型房屋安全的核心。世界上最早使用地基技术的是20世纪中后期,法国开创的“强夯法”,随后,在相应工业技术发展的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开始研发并正式投入使用高压喷射法,该种方式相比较之前的方法,更加稳定有效。在此两种技术基础之上,我国房屋建设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我国巨大的人口需求及复杂地理环境对地基的要求,我国研发出了桩地基施工技术,该技术创造性地将之前的地基技术改进与融合,并保证该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的土地质量需求,在我国工业建设事业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随着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奢望满足于简单的居住环境,要求配置更加先进、精细与安全的房屋,在不同的环境都要求房屋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单一的地基施工技术并不能满足该要求,且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最重要的原因是,强夯法对时间的消耗量较大,且使用成本较高,因此,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新型、多元的地基施工技术应用而生。

二、房屋建筑地基技术内容与类型

为了适应现代、复杂、多种需求,适应不同地理环境,产生了多元化的地基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是打下一个坚实地基,整个施工的核心技术包括夯实、振密、冷热处理等技术,以对地基进行多层加固处理。此外,现代化的地基施工技术不是单一性技术重复使用,而是多元技术的累加处理,包括地基加固、桩基固定等技术,以此来构建一个稳定的房屋构造环境。地基加固技术的核心是强化建筑土地的承载能力,防止随着时间流逝,土地受力过重出现地表畸形,从而严重威胁人民的安全生存。桩基技术则是采用打桩的方式,将房屋的重量转移到地表深处,以此实现转移并降低整体房屋对区域土地的压力,延长房屋使用寿命。此外,地基技术还要配合使用辅助性技术,现代化辅助性技术最主要的是连续墙技术,可以为房屋提供侧向支撑,防止房屋因垂直受力过强而出现偏移。地基加固与一般性处理的方法当中,也有部分技术是通过改良地基土表的质量及结构,以此来转化其强度,降低地基受力,最大程度地改善土表的透水性,让建筑用地更加具有环境适应力,不会因突变性或灾害性气候变化而引起地基变化。具体而言,可以将现代化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地基技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Cement Fly-ash Gravel(即CFC桩)与粉喷桩相结合。CFG桩是将碎石、沙、煤灰等高强度,且具有透水性与高密度性的建筑材质以适当比例调和在一起,浇灌而成的地基桩与粉墨喷射灌注而成的地基桩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组合性地基,不仅可以充分发挥CFG桩的高承载性,而且还可以强化粉喷桩对侧表的支撑力度。此外,二者组合可以有效地调节地基抗变形力,防止土表长时间受力而出现微变形情况,且最大程度地提高区域内部的地基抗剪强度。

第二,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相结合。此两种组合桩处理技术核心在于,在施工之初先处理好碎石桩体,防止地基出现积水、变形情况,在此基础之上,选择最佳强夯点,借助专业设备对碎石桩施加冲击性外力,将碎石桩击碎后填加到周边土壤当中,这样,地基基层就形成一圈稳定的碎石固定层,以此来提高地基基层与表层牢固强度。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施加适当、合理、有步骤的强夯法,这就要求施工者必须严格控制夯击强度与深度,如果夯击力度过重或过轻,都会严重影响地基质量。从理论层面上来看,施加夯击力的范围受到土表湿度、密度及结构类型的影响,而施加次数则受到土质影响,因此,为了防止出现夯击差错,一般地基打柱首先进行夯击处理,先一般性夯击三次后再降低力度夯击一到两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两次夯击间隔时间必须超过两周,这是因为土表夯击后,土表上层突然会逐渐转移下层,下层土壤密度加强会进行结构自动调试,这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如果两次间隔太短,就会严重干扰后续工作,甚至出现积水问题。如果地基土表的具有较差的渗水性,且整体结构以黏土为主,则两次间隔时间应不低于四周。

第三,CFG桩与碎石桩组合桩法。正如上文所言,地基施工采用打桩手法是转移建筑物对地表的冲击力,将表层压力转移到深层,以此提高基桩对建筑物的承载强度。但是,如果仅仅采用碎石桩,并不能有效地承载超大体积的建筑物,如高层建筑,因此,采用CFG桩可以有效地减轻建筑物所需求的土表承载力,而碎石桩则可以防止地基土壤出现液化问题,增强土壤密度。将此两种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地基的沉降率,且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如果地基出沉降问题,也可以将其均匀分摊,防止建筑物出现倾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前提是,保证二者单个强度达到必要标准,否则就会影响工程施工的最终质量。打桩过程中,应该首先防止水对混凝土的影响,如果没有做好严密的防水工作,就会出现积水问题。一般针对此类问题采用最为直接的方法是水泵抽取,或直接干拌混凝土处理的方式与方法。如果打桩孔壁出现给水问题,则需要采用先进的防水材料对流水部位进行堵漏作业,一方面,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桩基硬度。最重要的是,桩基的密实程度对整个桩基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打桩应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防止材料硬化出现桩基不密实的情况。

三、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特点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也是直接决定工程质量与使用年限的要素之一,因此,相较其他相关技术,其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房屋建筑地基技术具有明显的专业性与层次性。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土地质量与结构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如黄土、高肥黑土、红土、冻土等。除此之外,我国还分布着其他类型的地质地貌,如熔岩地质结构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且我国多个地区处于火山、地震带上,而我国人口巨大、分布广阔且分散,各个区域都有居民生活,这就要求我国房屋建筑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以及土壤结构施加不同的地基技术,以此来保证区域内的房屋建造安全、高质量。

第二,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技术容易引发房屋质量问题。地基作为整个房屋建设工程的基础,直接决定了整个施工质量程度,如果地基在建设过程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就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人民及国家造成严重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问题。而地基在建设过程中因操作人员与技术掌握情况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质量表现,同样的项目,某些房屋可以使用三十年,而有些房屋则只能使用十年,就此而言,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技术是房屋施工工程的核心所在。

第三,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地基技术具有引发问题的潜伏性。房屋建筑工程相比较其他工程项目而言,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单个项目施工需要多种技术以及多个部门配合完成,每一个技术与工序经过一番工作后都会被后续工作掩盖,即使一项工作出现问题,也会成为潜在性问题,一方面,为工程质量验收带来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工程项目的质量监测带来的难度。某些问题的潜在性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某些问题的潜伏期甚至超过一年,尤其是地基问题,短时间并不会显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明显,如墙体开裂、房屋倾斜等问题。因此,工程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在每一项工序完成阶段进行质量验收考核,尤其对那些具有潜在隐蔽性问题的工序进行全方位监测。

第四,房屋建筑工作中的地基技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地基是整个房屋建筑的根基所在,如果地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而审核与检测阶段,此种问题被隐蔽,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一旦地基通过审核,在此基础上的工程就会马不停蹄地继续施工,只会导致某些问题被隐藏得更深。整个建筑的整体荷载都由地基提供,如果地基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房屋受力出现不平衡,各处节点发生力量扩散受压,所造成的后果不堪想象。此外,地基所引发的问题一般是突发性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显现所造成的破坏力,是不能用简单的数字进行描述的。

第五,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技术相比其他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地基工程一般是在地下开展的,操作难度较大,不能对地下土壤与结构进行大范围破坏,而又要保证施工的稳步进行;如果地基在建设前期没有进行非常严格的质量把关,或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因不正确计算或突发性事件影响而出现地基问题,对其进行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地基开展的补救工程唯一有效、安全的方式是拆除重建。

四、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技术的发展

房屋建筑工程对人类未来健康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巨大,应该在原有技术基础之上,借助新型技术不断革新地基技术,从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具体内容如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针对地基基础的选型工作。地基作为建筑实体和地的连接物,发挥着将建筑实体竖向的荷载力传输给地的作用。如果地基的荷载力足够大,而且基础分布和建筑实体竖向分布一致的话,那么,可以采用独立的地基;如果地基荷载力达不到承载要求,或者建筑物过高,那么,可以采用筏形地基基础,这种基础的优点是比独立地基更加地稳定,但是,造价比独立地基要高。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他土质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

第二,针对地基基础设施技术与措施的工作。如果地基土是淤泥的话,而上层土层又比较薄的情况下,应该避免在施工中扰乱淤泥分布的措施。在选择地基处理方式的时候,应该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并增加建筑实体对地基不均匀的适应能力,针对已经确定的地基处理办法,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多次试验确定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堑变形要严格遵守目前的建筑工程守则的各项数据,并在施工期间定时进行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

[1]张永涛.浅谈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4(11):202.

[2]甘长林,贾彩.房屋地基基础建筑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分析[J].广东科技,2014,21(12):105-107.

[3]王瑞刚,周博.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4,8(14):180-181.

[4]王旭.浅谈如何提高地基基础工程在现代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21):261.

[5]王斌.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5,18(31):73-75.

TU

A

1673-0046(2016)5-0183-03

猜你喜欢

房屋建筑房屋工程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对房屋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子午工程
工程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