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林类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初步研究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2016-02-13林顺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林教育教师

林顺吉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我国农林类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初步研究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林顺吉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实行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以及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加强和改进农林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福建农林大学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国家、社会及高校三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工作意见,各个地区根据当地所在的专业、地域等特色,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系列工作,通过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以及实践模拟板等形式,旨在培养和激发出师生的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一、国内、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从1919年Horace Moses创立了JuniorAchievement,并对高中学生实施商业实践教育开始,到2004年美国创业教育联盟发布的《创业教育国家内容标准》,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共经历四个阶段——新生萌芽期、初步探索期、蓬勃发展期和成熟稳定期。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于美国,晚了近70年,一样经历了新生萌芽期、初步探索期、蓬勃发展期和成熟稳定期。我国第一次提到创新创新教育是在198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随后,创新创业教育渐渐得到关注和发展,1991年创新创业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开展、1992年后国内核心期刊陆续发表相关的文章、1994年江西省教育厅开展相关培训工作、1998年清华大学首届创业大赛的举办、2008年和 2009年相关通知和文件的颁布、2010年国家相关部门一系列的就业推进行动,以及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意见,开始在各大高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课程,编写专业教材,以及相关高校配套的创新创业基地和项目等。近几年来,国家和各个地方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颁布了相关的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文件,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创新创新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对创新创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参与其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还未真正进入成熟稳定阶段。

二、我国农林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一)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群体的认识不到位,相关体制和机制不健全

由于大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导致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不够准确。大多数农林类院校不能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和学术领域进行研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成一种重要的教育,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而是将其定位成“企业家的速成教育”。其次,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政策多停留在鼓励和号召的层面,不能将政策很好地落到实处,没有具体的步骤、规划及相关的实施办法等,从而导致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上的混乱。各级政府未设立专门的主管机构,多数高校也未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只是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把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挂靠在就业指导中心、学工部或团委等机构来实施。

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真正地在高等教育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要的部分,也没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近年来,各级主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科技竞赛,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和支持作用。但是,这种大赛归根究底以短期的回馈报酬、短期收益为目标,竞赛和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奖励,老师取得荣誉,而中断了后续的深入实践,一个颇有深意的课题就如此这般的不了了之。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教育模式,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水平高,而动手能力低和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加之许多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和家庭对子女过分地关怀、呵护,造成了他们意志薄弱、不善合作、好高骛远。福建农林大学也是在近几年才将职业指导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很多学生只将创新创业简单地认为是开店赚钱做生意,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重视不够,加之没有专门的教材,只是停留在一些学生活动中,如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两创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

(二)师资队伍专业性严重缺乏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中承担职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仍然主要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指导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缺少实践经验和创业体验,不能很好地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和指导目的;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数量存在着严重不足。福建农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由企业管理的教师和学生工作指导老师构成,这些教师本身不具有创业经验,缺乏实践活动的经验,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因此,福建有必要成立一支实践与教学集一身的教师团队,并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部室,学校也应加强这块人才的引进。

(三)重视度不够,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不足,硬件方面跟不上需求

近年来,各大高校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和手段,增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多数院校也积极探索校企协作教学方式。尽管如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1)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导致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无法满足教学需求;(2)时代日新月异,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是瞬息万变,但是,创业创新教育的媒体教学却无法紧跟变化的步伐,导致“创新与创业精品课程数量少,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创新课程名不符实”;(3)与校外企业、知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丰富经验的成功人士联系不够密切,学生缺少到企业参观、实训室模拟实训等形式和机会,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实效性。

(四)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校园整体氛围不够浓厚

国内大多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甚至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滞后,不能做到全面重视和宣传普及,只有教务、就业、团学组织等部门稍加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显示出了它不是简单地增加课程,多举办几次活动,甚至是三四个部门加以关注就能够改变教师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就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工程顺利完成。

三、关于改善农林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制定相关的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逐渐确立了重要的地位,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各自主管辖区的特色,吸收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领先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特别是高校作为国家储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转变观念、清晰定位、深化改革,激发相关地区最大的改革动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其中,观念的转变,包括学生和教师,应双管齐下,激发两个创新源活力,提升学校创新创业能力,整合校内和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化两个“被动客体”为“主动主体”。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立足实际,重视队伍和基础建设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主要有三个职责,即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和关注学生的健康。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同样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教学成果,教学成果的好坏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取得良好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应该做到:(1)通过各类合理渠道引进人才,并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一支可以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队伍。对队伍实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多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增加教师的创新创业体验。(2)全民创新创业教育。大学是分专业进行学习的,专业特色性较强,创新创业教育最终就是要落实到不同的专业中、不同的教学实践中,涵盖广泛,因此,应强化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外实践中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3)利用现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模式,建立专门的队伍,主持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学工部以及相关专业的科任教师,组建一支可以主持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整合校内外优秀资源,定期举办相关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课题研究,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各方面改革,深入贯彻执行,落实到实处,提出具体的可实行的措施和方法,举全校各相关部门之力,积极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明文规定,制度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加大经费支出,创造良好、可持续的条件,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持之以恒、攻坚克难,确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三)注重实践教育环节,激发校园活力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不佳以及活动开展得不够理想,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在实践环节,相关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落实和改进:一是学校结合现有实际,整合已有资源,不断挖掘新型的实践教育资源;二是以生为本,创新更能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确保精品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广泛参与度,营造全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当前,上至国家,下至各大高校,不断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推进和引导作用。但是,由于氛围不够浓厚,参与人数有限,专业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高校应该加强活动的开展,打造精品项目,扩大影响力,尽可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1]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40-42.

[2]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

[3]杨波,葛珺沂.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G64

A

1673-0046(2016)5-0054-02

猜你喜欢

农林教育教师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