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制造业全面提升的几点思考

2016-02-12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制造业

芮 和

关于我国制造业全面提升的几点思考

芮和

中国强盛的制造业,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基础。实现制造业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带动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社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关键问题。要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让“中国制造”享誉全球,必须抓住互联网时代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契机,克服转型误区,谋求提升发展、向外拓展,技术嫁接与创新,将“智造、创造、服务”融入“中国制造”。实施绿海战略与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导向。将中国速度变成中国质量;将中国产品变成中国品牌。

转型升级;制造业;工业4.0

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而强盛的制造业,构成了综合国力的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全球经济在经历了东亚金融海啸和欧美经济危机以后,正在低谷中深度调整;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国家,经济竞争激烈,此消彼长;欧美经济谋求复苏的举措与延迟中国发展图谋并举,寻求制造业回归,正在形成浪潮;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发展面临失衡,资本外流、制造业衰退和外迁的现象日益明显;中东与北非政治动荡阻碍中国和平发展力量的深入;欧洲难民问题、欧美恐怖主义此起彼伏,又掣肘了资本回归的意愿。受到西方经济制裁的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发展意欲强烈,又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总之,机遇大于挑战。

一、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我国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理由

(一)制造业全面提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关键问题。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总体趋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经济滞胀的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实体经济与小微企业生存艰辛;内生矛盾扎堆突显、纷繁复杂。如果制造业衰退,城市空心化,就会导致整个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就会趋于严重。由此可见,实现制造业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带动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社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关键问题。

(二)我国制造业全面提升是海内外资本的最好选项。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当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中国制造”享誉全球,工业结构由门类单一到齐全、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迈进。中国劳动力相对富裕、素质不断提升、政治与经济环境稳定,营商的政策环境市场信誉度偏好,利于生产增长扩大和资本价值增值。中国目前的经济开发区星罗棋布,产业集聚度很高,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内部市场发达,使得供产销成本降低,有利制造业生产和制造业成长发育。

另外,良好的居住文化、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使得万商云集。资本持续涌入我国,为制造业提升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二、我国制造业全面提升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明显放缓,“土地经济、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现有的政绩考核模式相交织,是造就空城、鬼城和城市发育虚高的根本原因。城市是彰显政绩的最佳舞台但城市的发展若缺少产业支撑和相应产业大军的导入,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先进制造业的导入和随之而来的优质人口导入就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燃眉之急。创新驱动、创业新城成为政绩的考核风向标。

(二)“中国制造”受到双重夹击与挑战。前有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后有发展中国家竞相卷进工业化进程。从短期看,中国制造业遭遇了经济下行、出口疲软、用工成本上升等近忧;长远看,又面临了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既有欧美国家力推制造业复兴,占据产业链高端、掌控先进技术的阻击,又有东南亚、非洲国家以低成本生产优势掀起工业化浪潮的追赶。

(三)各地承接海内外产业转移争先恐后。自贸区、高新区、经开区,文化产业开发区、数字城、梦工厂、大学城比比皆是。这一方面是造城运动的产物,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经济飞地。如此之多的开发区,远远超越了目前产业扩容的需求。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填补,这些开发区,将有被闲置的危险。新一轮招商引资将更加新招迭出。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成本增加。粗放式生产、传统的重化工业已经难有立锥之地。新型制造业,既避免了传统工业的重污染和高消耗、高排放,又实现了更高的附加值,解决了更多的就业人口。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必然成为很多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的首要选项。

(五)外部环境比“十二五”时期严峻复杂。大产业板块步履维艰,小微企业生存艰辛。中国制造业以前的仿造优势,遭遇到了围堵。中国的模仿无所不包,更让从业者和商人惊喜的是,这些仿制品有着疯狂的市场需求,以至于“模仿”在中国成为高超的技术,号称“世界上没有中国制造模仿不出来的东西”。然而,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倾销,高仿产品在发达国家难以生存。只要产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创新,就能突出重围,峰回路转。

(六)新兴战略产业面临全面进入“红海”的危险。新一轮产业投资争相涌动,令人堪忧的是产业雷同、产能过剩、布局重复,进入投资——生产——亏损的“怪圈”。红海战略是指在现有的市场空间中竞争,降价推销,减少利润,这意味着血拼,很难做大、做强。黑海战略,就是不择手段地生存,不惜玩黑色或者灰色游戏,弄不好就违规违法,不是长久之计。蓝海战略是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开创新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空间,经由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这是先进制造业和创新驱动所要寻求的理想目标。

(七)政府解决就业严峻局势之必须。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每年要安置500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制造业稳定能够使得中国社会劳动力和谐、有序。当一个民族的年轻人纷纷投身虚拟经济之时,这个民族就会失去未来。另外,制造业技术发展太快,一方面将竞争对手抛在后面,一方面造成巨大浪费,一条新的生产线刚刚完工,其生产的产品却要升级换代了。创新速度超过了质量打磨的时效性,这使得精品或者极品生产发生了重大障碍,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

三、迎接新工业革命我国对提升制造业的机遇

(一)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拥有领头羊的地位。中国要提升制造业,必须学习和紧盯德国制造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工业4.0,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未来项目,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该项目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使得生产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模式转变,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传统的行业界限打破,产生各种新的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二)纵览世界,国际产业界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内容包括:智能化制造;绿色能源主导;数字化服务;物联网感知;系统集成整合;个性化设计、小批量制造等。欧美发达国家全面重视智造业,发展方向集中表现为: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智造技术。通过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从新兴经济体国家向本国回归。美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明确提出要回归制造业。

(三)海外产业界新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影响:一方面产生反向吸引力,导致制造业流出,另一方面对我国提升制造业带来榜样和示范作用。首先,科技进步是导致工业革命和经济变革的关键因素,如欧美在新型3D打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其次,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要求日益增高,从小型消费品到工业机械“按需定制”皆将成趋势;第三,供应链远距离运输导致高成本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将会得到遏制,分散式制造、配送,将取代大规模运输和制造;第四,新兴经济体生产成本日益上升,如何控制成本,寻找生产制造更便捷、成本更低、性价比更佳的路径;第五,实现价值反刍:三来一补政策,促使在中国实现最终产品或价值,今后大宗零部件在中国生产,到欧美国家实现装配成品,实现价值;第六,由于中国的发展速度高于欧美,所以对于欧美的价值反刍是有限的,而在国内实现最终价值仍然成为主流。

四、我国新工业革命时代提升制造业的理念与实践

(一)正确看待经济转型。首先要搞清楚转什么样的企业;其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转;然后向哪个方面转,要选对方向。要将现代科技嫁接到传统产业之中,将传统产业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使之因传统美学和生态怡养的力量而成为紧俏产业。所以,转型不是转移,转型不是转行,转型也不是转业。转型的实质是转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销售方式,适应网络化信息社会的要求。如果听任了转移、转行、转业的误导,就会使得我国现有制造业遭到重创和流失,导致经济滑坡。

(二)解决中国制造业面临大量产能过剩与大量产业雷同两大主要问题。唯一的办法是谋求向外发展,所以一路一带是必然选择,如果不向外发展,就会有很多企业倒闭。产业雷同导致了同行血拼,竞相降价,进而使得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目前中国到处都在建汽车流水线,西藏都在搞汽车,全世界大部分汽车流水线进入中国。车满为患已经导致很多一线城市拥堵成灾。所以,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将成为制造业的新趋势。雷同化产品饱和与有效供给并存。

(三)绿海战略是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导向。绿海战略超越了红海战略、蓝海战略,就是直接打动顾客抓住顾客。机会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但是要学会抓住新的机会。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手段,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目的。乔布斯设计苹果手机,不是跟着市场走的,而是从源头上寻找消费者的需求,从根本上实现消费者的梦想。所以苹果手机全世界销售额最高一天达到了350万台,苹果公司没有营销中心,完全靠品牌的吸引力;没有研发中心,靠的是系统集成。未来中国制造业将在系统集成上做文章,在源头上引爆需求,在源头上实现价值。

(四)观念、理念、思想革命。中国制造2025核心理念: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将中国速度变成中国质量;将中国产品变成中国品牌。创新驱动,优化提升,人文哲学将引领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决定观念,境界决定眼界;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心态决定状态,格局决定结局;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决定方向。为之,上海借脑融智,发挥智力杠杆作用:上海有13000多家“头脑公司”活跃在申城;开辟了国际企业家决策咨询论坛(25届);做到了每个区经济发展都有“外脑支持系统”;由SIDC担任80多家企业和20多个城市的经济顾问。

(五)思想的竞争。要进行思路革命,善于换“脑筋”,转变过去的观念:比如过去强调“多做少讲”,现在强调见缝插针,主动推销,自我推销;过去讲“商场如战场”,现在强调“和商共赢,海纳百川”;过去讲“万事不求人”,现在要借助外脑和外力支持。同时又要坚持辩证思维:比如处理好“特事特办与公事公办”的关系;要把握好“挑战与机遇”是关系;把握好“后发优势与先发优势”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群众智慧”的关系。

(六)目前各地正在围绕提升制造业做的工作。一是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契机实现“中国制造弯道超车”,也就是运用中国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优势,学习世界最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运用我们的学习力实现制造业的超越;二是迅速完善我国创新服务体制,激发市场主体技术创新动力,在人才、政策、机制上给予支撑;三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更多“智造、创造、服务”融入“中国制造”;四是重点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智能装备、生命科技、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工业与生活机器人,以及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五是将“软实力”与制造产业对接,共生发展,将科技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人文与艺术融入制造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体育竞技、生命保健相关的制造业正在迅猛发展。

要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科技创新对制造业的贡献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实现“进中求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以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同时,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注重向调整结构要就业,发展服务业,释放扩大就业潜力。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实施降税政策,降低融资成本,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这为我国全面提升制造业,营造了合适环境和政策支撑。可以确信,我国制造业实现全面提升之日,也必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

责任编辑:李 彦

F424

A

1673-5706(2016)02-0044-03

2016-01-19

芮和,深圳市委党校龙岗分校培训部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制造业
浅谈汽车制造业与航空制造业的异同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中国模具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