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汉名将辛庆忌

2016-02-12安梅梅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陇西太守将军

安梅梅

(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西汉名将辛庆忌

安梅梅

(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辛庆忌是西汉著名的爱国将领,出生于陇西辛氏武将世家,其家族为其取泽神“庆忌”之名,希望其能继承父业、勇武威猛。辛庆忌于西汉宣帝、元帝和成帝时历任数职,年轻时戍守边疆、精于武功,回朝后官居要津、“任国柱石”,官至左将军。其一生功勋卓著又不失德行,为人质行正直、恭谦节俭,为西汉王朝边疆的安定和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是西汉名将的典范。

西汉;名将;辛庆忌

辛庆忌(公元前?—公元前12年),字子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破羌将军辛武贤之子。班固写《汉书》时将赵充国与辛庆忌合而立传为《赵充国辛庆忌传》。辛庆忌和赵充国二人生平相类,都是陇西郡人。目前学术界对赵充国的研究比较多且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辛庆忌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一些论文对辛庆忌的论述只是附带介绍,没有专门系统的研究,这与传世文献对辛庆忌的记述资料稀少有关。本文以《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为基础,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拟对辛庆忌的家世背景、名字由来、仕途和个人品行等做较为详细的梳理和探讨。

一、家世背景

陇西辛氏是汉唐时期陇右望族之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辛氏出自姒姓,夏后氏启封支子与莘,‘莘’‘辛’声相近。周太史辛甲为文王臣,封于长子。秦有将军辛胜,家于中山苦陉。曾孙蒲,汉初以豪族徙陇西狄道。曾孙柔,字长汎,光禄大夫、右扶风都尉、冯翔太守。四子:临、众、武贤、登翁。武贤,破羌将军。生庆忌,左将军、光禄大夫、常乐公。生子产,豫章太守。曾孙茂,后汉成义将军,酒泉太守、侍中……。”[1]《新唐书》对辛氏在秦以前的世系有很多穿凿之处,对秦以后的情况也是记载不全的,但其记载的秦朝以后陇西辛氏的部分世系却是有据可靠的[2]。辛氏家族在汉初迁至陇西狄道,辛庆忌的祖父为辛柔,担任过光禄大夫、右扶风都尉、冯翔太守等职。辛庆忌的父亲辛武贤是辛柔的第三个儿子。《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对辛武贤也有比较具体的记述,辛武贤是汉兴以来的名将之一。西汉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辛武贤以酒泉太守的身份担任破羌将军,协助赵充国平定了羌族暴乱。《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辛武贤自羌军还后七年,复为破羌将军,征乌孙至敦煌,后不出,征未到,病卒,子庆忌为大官”[3]。

2007年5月25日,兰州晚报报道了“天水秦州区华岐乡辛大村《辛氏族谱》”,原文为:“近日,天水秦州区华岐乡辛大村发现了《辛氏族谱》,这本近万字的族谱不仅证明了辛姓可能根植于天水,而且填补了天水市历史文化研究尤其是姓氏发掘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辛氏族谱》记载了辛姓的根源,源于陇西郡受辖的秦州西街。”[4]《辛氏族谱》的收藏者为华歧乡辛大村的青年农民辛懿,据悉该家谱系其祖上所传,记载了其祖上于汉文帝时就已迁居于秦州西街居住,对辛武贤的生平事迹也有详细的记述,并指出辛武贤的夫人李氏是飞将军李广的妹妹。

《汉书》记载的辛武贤和辛庆忌都是陇西狄道人,而在天水市辛大村发现的《辛氏族谱》则更具体地指出其先祖辛武贤生于陇西郡受辖的秦州西街,卒后亦归葬于今天水。因此,关于辛武贤和辛庆忌的具体出身地在不同记载中出现了差异,到底辛氏父子的出身地是在狄道(今临洮)还是今天水,这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但辛庆忌出生于陇西郡是确定无疑的,因为不管是狄道,还是今天水,在当时都属于陇西郡。关于陇西郡,班固著汉书时把它归类到了“山西六郡”,认为“山西”六郡良家子“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5]还说“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6]班固认为“山西”地区地处西部边陲,历来受崇尚勇武风气的熏陶,所以“山西”名将大多从小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他们善于骑射、学兵法、习弓马、练就了一身勇敢强悍的武艺。另外,这些“山西名将”的家学渊源也很深厚,其对子孙后代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用“将门虎子”来概括这种现象是比较恰当的[7]。正是受这种家学传统的影响,陇右出现了几百年之内累世为将的家族,而陇西辛氏是“山西出将”的典范。如辛庆忌的祖父、父亲和叔父们都是汉初有名的军事将领,“父破羌将军武贤显名前世,有威西夷。”[8]另外,辛庆忌有三个儿子,“长子通为护羌校尉,中子遵函谷关都尉,少子茂水衡都尉出为郡守,皆有将帅之风。宗族支属至二千石者十余人。”[9]可见,辛庆忌时,辛氏宗族及其旁支俸禄达二千石的人多达十余人,其门庭很是兴旺。

结合史书和《辛氏家谱》的记载,可见辛氏是西汉陇西郡的名门望族,以出名将而为世人乐道。因此,辛庆忌有着非常显赫的家世背景,是真正的将门虎子。

二、“庆忌”之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种比较特异的现象——人神共名,即出于对神的崇拜,人们往往用某个神的名字来给人命名,“庆忌”之名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很典型的例证。《管子·水地》中记载了一位名叫庆忌的神:“故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载黄盖,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此涸泽之精也。”[10]由此可见,庆忌是一位涸泽之神,属于水神系列,其外形和人相似,但是身材矮小,穿着打扮和人间王侯相似,喜乘马疾驰,能日行千里,且在千里之外能听见呼唤。史书记载的最早以“庆忌”为名的人是吴王僚的儿子,《吴越春秋》:“庆忌之勇,世所闻也。筋骨果劲,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吾尝追之于江,驷马驰不及,射之暗接,矢不可中。”[11]此处描绘的王子庆忌的形象是武艺高强、行动迅捷、勇猛无比,其特质在某些方面与泽神庆忌相似。

“人神同以庆忌为名的文化现象发轫于战国后期而大盛于西汉,在那个呼唤铁血英雄成批涌现的时代,人们希望自己的子孙成为泽神庆忌那样的神奇人物。因此,纷纷以庆忌为子孙之名,通过这种方式融入崇武尚勇的时代大潮。”“西汉时期,人们往往以泽神庆忌为子孙命名,出现了人神共用庆忌之名,表达的是彰显武功和追求神异的双重愿望,是现实和虚幻的奇妙结合”[12]。

西汉时期,以“庆忌”为名者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辛庆忌。前已述及,辛庆忌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父辛武贤也是西汉名将。出生在这样一个名门望族,辛庆忌理所当然地被家族寄予厚望,辛武贤希望其子孙后代勇武威猛,能够子承父业,因此为儿子取名为庆忌。这既包含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同时也是希望儿子能够拥有泽神庆忌、王子庆忌的神力。从辛庆忌的人生历程我们可看到,他没有辜负其家族给他这个名字所寄予的期望,他的英勇神武与泽神庆忌、王子庆忌十分相似。

三、辛庆忌仕途

宣帝至元帝时,历任右校丞、侍郎、校尉、谒者、金城长史、茂才、郎中、车骑将、张掖太守、酒泉太守等职。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陷陈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还为谒者,尚未知名。元帝初,补金城长史,举茂材,迁郎中车骑将,朝廷多重之者。转为校尉,迁张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13]即青年时代的辛庆忌,因父亲破羌将军辛武贤为西汉为朝廷建立的功勋,其以“任子”的身份被朝廷授予右校丞之职,跟随长罗侯常惠于驻守边疆,并屯田于乌孙赤谷城(乌孙国都,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伊什提克)。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乌孙大昆弥和小昆弥发生内争,辛庆忌与乌孙歙侯作战时亲自冲锋陷阵并打败了敌人的进攻。常惠把他在乌孙的功绩如实上报,朝廷论功行赏,提升他为侍郎,之后又升任为校尉,随后让他独立带领官兵驻守并屯田于焉耆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回朝后,被任命为谒者掌宾赞职务,但这时候的辛庆忌还没有什么知名度。元帝初年(前48年),辛庆忌被补任为金城长史。同时,因他本人很有文采且吏治有方,又被推荐为茂才。之后调任郎中、车骑将,这时的辛庆忌已建立了很多功勋,朝廷官员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后来被任命为校尉,之后升迁为张掖太守、酒泉太守。

成帝时,历任光禄大夫、左曹中郎将、执金吾、酒泉太守、云中太守、光禄勋、右将军、散骑、给事中、左将军等职。

成帝初年(前32年),辛庆忌再次被征调回朝,任命为光禄大夫,之后升迁为左曹中郎将、执金吾。因为之前他父亲辛武贤和赵充国之间有过矛盾,后来赵家人杀死过辛家人,两家有仇。等辛庆忌官至光禄大夫时,他的儿子又杀了赵家人,辛庆忌则因儿子犯罪受到牵连,被贬为酒泉太守。一年多后,大将军王凤极力荐举辛庆忌回朝,辛庆忌重新复官为光禄大夫。几年之后,因其犯了小罪,被贬官为云中太守,之后又被重新征调为光禄勋。《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成帝初,征为光禄大夫,迁左曹中郎将,至执金吾。始武贤与赵充国有隙,后充国家杀辛氏,至庆忌为执金吾,坐子杀赵氏,左迁酒泉太守。岁余,大将军王凤荐庆忌……乃复征为光禄大夫、执金吾。数年,坐小法左迁云中太守,复征为光禄勋。”[14]之后宰相司直何武上书朝廷,认为大的灾难来临之前要加以防备,建议朝廷重用像辛庆忌一样贤德有才的将领。于是,辛庆忌被授官为右将军、诸吏、散骑、给事中,一年多后被调任为左将军。“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其后拜为右将军诸吏散骑给事中,岁余徙为左将军。”[15]成帝元延元年(前12年),辛庆忌卒于任上。《资治通鉴》:“元延元年……是岁,左将军辛庆忌卒”[16]。

由此可见,辛庆忌于西汉宣帝、元帝和成帝时三朝为官、历任数职,虽仕途起起伏伏,但官至左将军。宣帝至元帝时,辛庆忌的职务大多与边疆少数民族有关,他戍守边疆、屯田西域,擅于吏治。成帝时,基本在朝廷任官且官居要津,堪称国家的护国柱石,虽几度贬官为太守,但仍为边疆大吏,为西汉王朝的边疆安定和民族融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辛庆忌品行

1.质行正直

成帝初,官至执金吾的辛庆忌因其子犯罪而被连坐受罚,贬官为酒泉太守。之后,大将军王凤力荐辛庆忌,说辛庆忌之前在张掖、酒泉二郡任太守时功绩卓著,被征召回朝后,又历任各级官职,朝中官员没有不信任他的。他的品质行为正直、仁爱勇武,深得大家的喜爱,而且还精通兵事、擅长谋略、很有威望,这样的官可以担任国家的护国柱石。他的父亲破羌将军辛武贤在前代很有名望,且威播四夷。因此,自己不宜久居辛庆忌的上位。在王凤的推荐下,辛庆忌又被征召回朝委以重任。《汉书》:“前在两郡著功迹,征入,历位朝廷,莫不信乡。质行正直,仁勇得众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任国柱石。父破羌将军武贤显名前世,有威西夷。臣凤不宜久处庆忌之右。”[17]这说明辛庆忌为人正直,品行端正,深受时人的敬重。因此在他有难时,才会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成帝时,出现了多次灾难异象,宰相司直何武上书,建议朝廷重用一些正直勇武有威望的人为官,其最推崇的人是辛庆忌,他说“光禄勋庆忌行义修正,柔毅敦厚,谋虑深远。前在边郡,数破敌获虏,外夷莫不闻。”[18]之后朝廷任命辛庆忌为右将军等职,一年之后升迁为左将军,可见朝廷对庆忌品行的认可与器重。

另外,有一个形容大臣直言进谏的历史典故叫“朱云折槛”,这个故事也与辛庆忌有关。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指斥某些朝臣尸位素餐,请斩佞臣安昌侯张禹。张禹是成帝的老师,成帝听后大怒,欲斩朱云,命人将其拖下殿去,朱云死死地拽住大殿的门槛,最后竟把门槛给拉断了,朱云大喊道“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19]就在这时左将军辛庆忌卸下冠帽、印绶,叩头道:“朱云这个人向来以狂放正直闻名于世,假如他说的话是对的,就不能杀他;假如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他。我愿意冒死进言。”之后辛庆忌连着叩头直至叩得头上鲜血直流,成帝的怒气才逐渐消散,于是赦免了朱云的死罪。后来修理门槛时,成帝说,不要调换这个门槛,照原样补好就行,我要用它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汉书·杨胡朱梅云传》:“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20]这个典故也充分说明了辛庆忌的质行正直、刚正不阿。

2.恭谦节俭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庆忌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奢。为国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亲附,敬其威信。年老卒官。”[21]辛庆忌虽然出身名门世家,一生为官,并官至左将军,但其平日的仪容举止非常恭敬谦虚,饮食穿戴也极为节俭。他唯一算得上奢侈的事就是喜欢名马,舍得在好马身上花钱,而这些马又是他驰骋沙场不可或缺的战友。辛庆忌为官的年代主要在宣帝、元帝和成帝时期,可以他说是三朝元老,作为国家的勇武之臣,适逢国家比较太平,民族关系相对比较缓和,匈奴和西域地区的民族也亲附西汉。辛庆忌担任过许多与边疆民族地区有关的职务,也进行过一些与周边民族有关的战事,但是边疆地区的民族却依然敬重他的威信,可见辛庆忌具有非常可贵的人格魅力,这与其自身的修养和品质等是不无关系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辛庆忌出生于西汉时期有名的陇西辛氏武将世家,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是真正的将门虎子。其家族为其取名“庆忌”,希望他能够拥有像泽神庆忌一样的神力,能够子承父业、勇武威猛。辛庆忌三朝为官、历任数职、官至左将军。年轻时的辛庆忌戍守边疆、精于武功、擅长吏治,回朝后仕途虽然起起伏伏,但总的来说,官居要津,“任国柱石”。辛庆忌一生功勋卓著又不失德行,他为人质行正直、恭谦节俭,为世人敬重,在边疆少数民族的心目中也很有威信。纵观辛庆忌的一生,其家族堪称西汉时期“山西出将”的典范,其生平事迹亦是“山西出将”的真实写照。他为西汉王朝西部边疆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边疆地区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是西汉名将的典范,其德行为时称颂,其武将精神亦为后人称道。

[1]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879-2880.

[2]杜斗城.汉唐世族陇西辛氏试探[J].兰州大学学报,1985,(1).

[3][5][6][8][9][13][14][15][17][18][19][20][21]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2995,1644,2998-2999,2996,2997,2996,2996,2997,2996,2997,2915,2915,2997.

[4]哈丽娜.天水秦州区华岐乡辛大村《辛氏族谱》[N].兰州晚报,2007-5-25.

[7]谢继忠“.关西出将”述论[J].天水师专学报,1991,(2).

[10]管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23.

[11]薛耀天.吴越春秋译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79-80.

[12]于淑娟.中国古代人神共名现象的文化解读——以庆忌、肩吾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

[16]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1034.

K234.1

A

1009-6566(2016)05-0121-04

本文为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民族管理体制研究”(批准号13CMZ011)、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汉代陇右地区的民族管理建置研究”(批准号2014A-105)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学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6-06-20

安梅梅(1978—),女,甘肃秦安人,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北少数民族史。

猜你喜欢

陇西太守将军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甘肃陇西液氢生产及碳减排示范基地项目开工
我家的“将军”
让子弹飞
陇西县节水灌溉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将军
将军驾到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浅谈陇西秧歌的变化
将军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