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与路径矫正

2016-02-12宋妍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金融

宋妍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成教中心,河南济源459000)

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与路径矫正

宋妍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成教中心,河南济源459000)

金融改革在我国农村已进行了三十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迈入现代农业的关键期,就需突破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问题,通过优化环境与供给模式、创新金融模式、引领民间资本健康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及构建农业保险制度,以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农村金融;改革;反思;路径矫正

一、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我国农村经济的新发展与农村金融的演变,农村金融开展了三次大的变革,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增多,服务能力提升

截至2015年底,我国在农村新增金融网点达1354个,便民服务网点增加了1.6万个,投设电子金融设备185万台,完成了85.3%“村村通”要求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在“量”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扩张,2015年又新组建了农商行241家,使农商行总数上升至966家,为农合机构总数的42%。其资产占农合机构之比超过了64%。2015年又组建了144家村镇银行,使村镇银行总数升至1377家,比2015年初增长了11.3%,县域金融机构覆盖面达到65.9%,总资本超千亿,资产超万亿。在运营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13家农商行进行了资产证券化,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到达65.3亿元;收益也逐步提高,存贷款余额都实现了增长,分别为13.5%与12.9%;利润增长了5.3%,总额为5042亿元。2015年为农村提供贷款达到了8.2万亿元,占我国整个银行业的31.3%。在29个省市开通了微信银行与手机银行,网上交易替代率为32.1%[1]。总之,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服务效率逐步提升。

2.改革思路不断改变,取得了较大效果

一是由“合作制”向“股份制”演进。以2000年为界,此前合作制为重点与目标。此后以股份制为改革方向,激活了动力,提升了效能。二是实现了“机构观”向“功能观”的有序转换。以重置、改革与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机构观”,难以破解农村金融之困境。以提升服务为核心的“功能观”,协同环境改善、激励跟进等系统的变革,促使农村金融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三是监管思路的变革。从“高门槛,严监管”到“低门槛,严监管”转变,给予了农村金融机构更多灵活性,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和服务障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2]。

3.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取得了发展

自我国在农村推动金融改革以来,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其生活水平改善明显。来自农业部的权威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接近80倍,由1978年的133.6元增至2015的107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大关,6年内连续超城镇居民收入与GDP增速[3]。农村金融改革可以说功不可没。

二、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问题审视

1.国有银行渐进退出农村,致使农村金融实力下降

我国目前过于区分城镇和农村两个区域的市场界限,政策上过于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的作用[4]。近几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逐步把战略中心转至城镇,农村网点被大量地裁撤合并,邮政银行也仅限于存款业务,致使农村金融市场被边缘化,因而,农村变为农业商业银行或农信社主导的领地。唯一一家金融机构行来掌控农村信贷市场是有悖于市场规律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农商行或农信社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却一直规避农村市场信贷风险,考虑自身的受益,出现了“姓农难为农”的问题。同时,农商行或农信社一家独大,也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提升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不利于推动一个良性运作的金融体系的构建。

2.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首先,金融基本服务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民之需。存取款、结算是农民的基本需求。但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这些基础服务仍未全覆盖,仍存在一定的金融空白。依据2014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的相关数据,至2014年末,金融空白乡减少为1570个,但这些地区仍需组建农村金融机构,以满足农民的基本金融之需。虽然近来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勃兴发展,但仍不能弥补金融基础服务的空白,充分满足农民的基础金融需求。这与我国2009年10月提出的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尚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农村金融贷款供给也存在较大不足,配置不科学。金融机构“恐贷”及“惜贷”现象较普遍,农村现有信贷机制约束明显,农村的金融服务模式较单一,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据相关数据,2009—2013年,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9.1万亿元、11.8万亿元、14.6万亿元、17.6万亿元和20.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3%、28.8%、24.9%、20.7%和18.4%,增速连续4年出现下滑[5]。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贷款比例更低,配置明显缺少,依据中国金融年鉴的数据,2013年对农业科技的贷款额占总贷款的比例仅为0.1%。科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农业科技贷款比例低,这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置有效性。

3.民间金融机构日趋活跃,但其作用有限

民间金融机构是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当正规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需,它就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资金,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其类型主要包括私人地下钱庄、民间集资、高利贷等,其交易便捷、费用相对较低,经营灵活,适应性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业发展资金,这使民间金融机构在不少地区日趋活跃。但是,民间金融机构因缺少相关的制度约束和监管,属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在半隐蔽、半公开状态下开展金融服务,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出现了非法集资现象,贷款利率较高,有的远超国家规定的上限,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其正常金融功能的运作,致使其在农村经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十分有限。

4.农村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是农村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前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先后规制与颁布了许多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及法规,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构建了以《宪法》与《农业法》为主干,《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等子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既有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已难以契合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之需,亟需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这也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相违背。如规制商业金融活动、新型农村政策金融及合作金融运作方面法律法规,惩处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政策法规等等,仍处于缺位状态,成为农村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障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保障体系不完备,保障能力有限

在我国,涉农保障体系发展起步较迟,因此,其自身具有先天性不足。其主要障碍为:商业型保险和政策性保险边界模糊,保险基金量不大,涉农险种的设定及其相关保费仍处于摸索阶段,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构建迟滞,为农、贴农保险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相关的组织规模太小,运营行为不规范;信用担保机构及协作银行关系不畅,监管与行业自律不到位,补赔与风险机制尚不完善等等。这些不足导致其对“三农”金融支持与保障能力不足。

三、农村金融改革的可行性矫正路径

1.体系重构:鼓励引导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农村金融应该依据十八届五中提出的开发发展的理念,推行开放性政策,遵循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对入驻农村区域开展金融业务的各种金融机构,政策上都应公平看待,而不是拘囿于某一个农村金融机构。因此,我国应鼓励与引导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进入,这可大幅度提升农村金融的综合实力,同时也要以政策与制度鼓励与引导股份合作制银行、外资银行以及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应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耦合目标及内容,满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需,契合农业发展的新需要,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金融的需要。

2.供给调整:构建层次合理的金融系统

国家要规范政策性银行运行,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通过规定商业银行购买农业发展银行的金融债券的方式,以及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扶贫贷款等渠道拓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并将资金投向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长期支农贷款比例;由农村合作金融对产业化农业的经营、发展需求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支农主导作用,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有序剥离其政策性亏损部分并由财政给予冲销,推动其业务逐步进入农村金融空白区,纾解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并给予各项财税优惠。同时,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支农贷款在总贷款的比率、支农贷款的使用方式、支农贷款利率贴息等,来推动存款回流农村、农业;构建起租赁、信托、担保、保险、理财组织,不断满足农户金融的新需求。可以由政府主导,依托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引导经济实力雄厚的专业合作社出资,共同组建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实现资金的动态跟踪,逐步化解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3.服务创新: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模式演进

新技术是破解农村金融改革面临困境的主要力量之一。金融机构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在横向上大力发展与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与自主服务终端等电子类新产品。通过大幅度推进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普及,实现金融服务在农村的进一步拓展。通过互联网金融知识下乡、依托新媒体等多元化的方式,推动金融服务网络向农村空白地区延伸,做到在线转账、存贷款、网购、贷款归还等金融业务的即时办理;积极探索“农村电商+信贷”全新的信贷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与金融需求对接,逐步推动农贷的审批向“阳光快贷”迈进,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支付手段。互联网技术迭代发展,互联网金融业也必须应时而变,不断创新,推出独具农村特色的多种网银业务,如“研发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借助琳琅满目的金融产品超市吸引客户从而赢得客户;为不同的农村居民量身定做“合身”的金融产品等”[6],在满足农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4.积极引领:引导民间金融的健康、合理发展

民间金融与小微金融机构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推动民间金融组织的有序发展应先厘定其性质是否合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甄别,区别对待。对非法集资、扰乱金融行为的诸如地下钱庄、高利贷等非法机构,严厉打击,坚决予以取缔;对于农村金融发展有益的、合法的民间金融及小微金融机构应给予激励,对其进行有序的引导,促进其运营机制的完善,积极探索“中心+小组+工作人员”的关涉方式或多农户联保模式。以渐进的市场化为抓手,通过内部自我约束及外部法律监管,打造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相互合作、互相补充、合力共赢的新局面,确保农业信贷的安全可靠,使民间金融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5.制度支撑: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的完善

一是对现存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重新评估,对相互矛盾的法律法规及时予以清理与废除,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要及时增订或修补,要体现与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把民间的好实践方法阳光化、合法化,积极推动股权投资、社会信用等方面的立法进程,为商业金融活动、农村政策金融与合作金融运作开展立法,提供法律依据,使其运营有法可依;二是监管部门(银监会、发改委、人民银行、农业部、财政部等)对自身的规章进行必要的清理、变革。废除一些已脱离农村现实、不合时宜的法规,出台政策,从政策层面对农村金融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地方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制定独具地方特色的规章与政策。加大对农村金融的输血力度,保证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和有序竞争,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和金融机构负担[7]。通过涉农金融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农村金融的稳健合法发展。

6.政府主导:构建与完善风险分散及补偿机制

重新定位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角色、地位和功能,更好地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8]。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政府要积极、主动地承担农村金融区域“守夜人”的角色,指导与协助建立风险分散及补偿机制,这样才能做到为农村地区金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构建完善的农村信贷保险与农业保险制度。大力开发农贷损失补偿保险,在地方农业发展规划中纳入农业保险发展规划,以优惠政策吸引农村金融机构及农户参与农业保险,并对参与的农户及金融机构实行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二是建构有效的信用担保补偿机制。各级政府要拨付专项资金创建信用补偿担保基金,定期向基金注资,牵头成立契合农村金融实际的担保公司。可以由财政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出资成专门的信用担保基金,组建跨区性的信用再担保公司,强化监管,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息公开,同时鼓励民间开展多元化的担保方式,以分散与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

[1]陈远年.2015年末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5.66万亿元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新变化及创新实践[EB/OL].http://www.zhulu. com/article/13282.html.

[2]张乐柱.农村金融改革:反思、偏差与路径校正[J].农村经济,2016,(01):82.

[3]2015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已突破万元[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fortune/2015-12/24/c_128564780.htm.

[4]彭建华.新时期农村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77.

[5]杨成章.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5,(01):51.

[6]宋晓微.基于农村金融新需求的农村金融改革路径探析[J].商业时代,2014,(13):84.

[7]姚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存问题及其改革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21.

[8]金运.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特征及趋势审视[J].求是学刊,2014,(6):59.

Reflection and Corrections of China’s R ural Financial R eform

SONG Yan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yuan 459000,China)

Through 30 years of China’s rural financial reform,we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At present,China’s agriculture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agriculture,we have to break through the reform of rural finance:We can optimizethe environment and change supply mode;innovative financial mode;encourag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formal financing;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 the rural insurance system.Take expect 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ll provide new momentum.

rural financial;reform;reflection;correction

F832.1

A

1009-6566(2016)05-0092-04

济源市社科联课题“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YZXY-2015-112)、院级课题“以微课为支撑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ZXY-2015-157)、河南省社科联课题“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SKL-2015-2885)之阶段性成果。

2016-08-22

宋妍(1983—),女,河南临颍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央企金融权力榜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