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阴县:建优抚联络员制度 打造特色双拥品牌

2016-02-11

中国民政 2016年7期
关键词:平阴优抚优抚对象

唐 印 传 恒 张 艳 王 玮

平阴县:建优抚联络员制度 打造特色双拥品牌

唐 印 传 恒 张 艳 王 玮

“军民融合,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融的是力量,合的是双赢。山东省平阴县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军民关系融洽,军民融合发展迅速。”近年来,平阴县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作为一项事业来推进,作为一种文化来培育,紧紧围绕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服务等民生工程,积极探索新措施、新办法,建立优抚对象联络员制度、建设全市首家县级光荣院、平阴县军休服务中心顺利改造完成、给散葬烈士迁新家……一项项惠民利民政策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连续六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县”。

“树常青、花常开”双拥热土更丰腴

如果说平阴的双拥工作是“树常青、花常开”,那么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则使得平阴的双拥热土更加丰腴!

把双拥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人员、经费、车辆、办公场所、设施“五落实”。不断探索双拥工作新思路,及时调整充实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双拥工作机构。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务实创新,一个个双拥措施相继出台,一条条优属通道快速建立,这些都成为平阴县双拥工作的“闪光点”,保证了双拥活动桩桩有法可依、件件有章可循。

“关心国防就是关心自己,建设国防就是建设家园。”始终把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作为双拥基础工作来抓,在全县广泛开展双拥宣传。在县城设立“双拥一条街”,设有永久性双拥标志和宣传牌60块,辖区内各学校普遍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军训活动。各军民共建单位在“八一”“十一”、春节等节日期间举办联欢会、联谊会,营造浓厚氛围,县里还通过召开双拥模范事迹报告会,举办知识竞赛和讲座等形式普及双拥知识。目前,全县国防双拥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受教育人次达到20余万人次,全县适龄青年参军报名率一直保持100%,每年均顺利完成征兵任务,且无一例责任退兵。

惠民举措接连出优抚对象乐享发展成果

给优抚对象配个“勤务员”——优抚对象联络员,这是平阴县优抚工作的亮点之一。针对优抚对象人多面广,传统的服务管理方式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平阴县民政局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创新性地建立了优抚联络员制度,在全县3247名优抚对象中选聘了52名优抚对象联络员,实行“县聘、镇管、民评”的模式。每名联络员负责联系15~25个优抚对象,除了每月不定期地深入走访、代领优抚金、补助款之外,还及时上报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如今,优抚对象联络员已经成为政府和优抚对象之间的连心桥、民政决策的资源库、优抚平台的加速器、基层队伍的生力军和社会和谐的稳定剂。

“想优抚对象之所想,急优抚对象之所急,帮优抚对象之所需”。 2012年12月28日,平阴县投入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的全市首家县级光荣院正式启用,首批休养的24名孤老优抚对象也于当日入院享受集中供养的待遇。“当时建立光荣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集中供养全县孤老优抚对象和轮流休养全县重点优抚对象,让这些国家的功臣们共享优抚事业发展的成果。”平阴县民政局局长李文波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7批12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轮流休养。2014年,平阴县光荣院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文明优抚事业单位,平阴县创新建立的优抚对象联络员制度得到了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高度评价,在全省得到推广。

烈士陵园换新颜散葬烈士迁入“新家”

始建于1969年的烈士陵园,坐落于平阴县城南金斗峪,因规模小、档次低、质量差,大大削弱了其褒扬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与此同时,县民政局在对散葬烈士墓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烈士墓因布局分散、缺乏管理导致年久失修,其保护现状十分严峻,启动烈士陵园的改扩建,给散葬烈士迁个“新家”势在必行。

2012年,平阴县委、县政府正式对烈士纪念园进行了项目规划设计,整个项目于2013年6月动工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烈士墓区、纪念广场、英烈接待中心等已完工。与此同时,给散葬烈士迁“新家”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民政局集中时间对全县的散葬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全面普查,共登记散葬烈士墓412座,并将收集到的941条烈士信息全部录入民政部的信息系统。

2013年10月26日,平阴县正式启动了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工作,来自全县各镇(街道)的散葬烈士家属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将烈士的遗骨安放在烈士纪念园指定的墓穴中。当天,共有225座散葬烈士墓迁入县烈士纪念园;2014年,76座散葬烈士墓迁入县烈士纪念园,其中包括马警吾、吴鸿渐两名一届县委烈士和7名无名烈士;2016年3月30日,9名散葬烈士墓迁入纪念园。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来自8个街镇的310座散葬烈士墓迁入纪念园。

数字里看优抚共建和谐军地关系

“国不可一日无防,民不可一日无兵”。平阴人民以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怀着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用一颗炽热的心,勾画出一幅情真意切的拥军画卷:先后为武警山东总队直升机机场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为县民兵武器装备仓库解决集中供暖问题,在孔村镇建设了首家镇级消防站。不断完善干部转业、退役士兵安置、军人家属就业等优惠政策。2011年以来,共接收退役士兵855名,697名退役士兵选择了自主就业,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952万余元;经过退役士兵安置考试考核,27名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131名退役士兵选择自谋职业,发放自谋职业金和生活补助金845万余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511万余元。积极做好退役士兵免费文化技能培训工作,共为450名退役士兵提供免费文化技能培训,为随军家属发放生活补助费近48万元。

同时,不断加大优抚对象的保障工作,逐步建立了“生活、医疗、住房、精神抚慰和轮流休养”五位一体的新型优抚保障服务体系。自2004年以来,平阴县连续9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2012年以来,发放抚恤定补资金4500余万元。以制度完善为目标,不断提高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完成了“五险合一”后优抚对象城镇职工医疗数据库分类工作。完成了优抚对象住院报销单收取、审核和“一站式”结算工作。

驻平部队官兵高擎“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深怀爱民之心”双拥旗帜,全力支援平阴经济建设,构筑起一座座拥政爱民的丰碑!各驻平部队先后制定《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积极为地方单位活动提供场地和生活保障,参与地方救援。2011年以来,驻平官兵参与地方救援100余次,出动车辆200余台次,冲锋舟(橡皮舟)25舟次。各部队每年度制定《扶贫帮困工作计划》,累计捐款10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60余人,为困难群众免费查体累计6000余人次。成立维稳处突指挥小组,与驻地派出所和附近村庄建立军警民联防机制,累计处理群众纠纷89起,处理突发事件6起,挽救人民群众经济损失累计达30万余元。

“双拥”花开格外香,在平阴这片热土上,拥军拥属、拥政爱民的欢歌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双拥”的赞歌,正气势恢宏地响彻整个玫乡大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阴县民政局)

猜你喜欢

平阴优抚优抚对象
社会优抚审计: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又见平阴玫瑰红
花开泉涌“玫”好平阴
“一带一路”视野下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思考
新形势下优抚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浙江省平湖市:创新举措 提升优抚对象幸福感
“一切为了优抚对象”如何体现
我省再次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探索建立优抚对象联络员制度推进优抚服务工作精细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优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