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民政要义 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2016-02-11河南省副省长

中国民政 2016年7期
关键词:爱民民政工作民政

河南省副省长 王 铁

把握民政要义 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河南省副省长 王 铁

民政是国内行政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社会发展全局,是国政、德政和善政。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亲民爱民举措,通过民政工作得到最为直接现实的体现。因此,从事民政工作使命光荣,推进民政事业意义重大。新时期、新形势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只有深刻理解民政工作内涵,准确把握民政工作要义,才能站位全局、主动作为,才能服务群众、造福社会,不断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民政之要,主要体现在“为民之政、安民之政、惠民之政、爱民之政”四个方面。民政工作者要牢牢把握这四个核心要义,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强化责任担当,提高能力素养,努力成为履职尽责的标兵岗、为民服务的示范者。

为民之政,这是民政工作的基础。民政事务始于西周、成于唐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管理工作。唐代有“安民立政”之说,北宋有“修治民政”之论,其“民本”的核心要义延续至今并不断发扬光大。践行为民之政,关键要在“为”字上下功夫。一要善为大事。民政事业大如天,大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承天接地,利害攸关。要善于从战略上探索、思考,谋划事关长远、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问题,及时稳妥地解决当下的主要矛盾。比如,要加快制定当前民政急需、社会急用的养老服务、救助服务、康复服务、防灾减灾等民政重点领域地方标准化规范,真正发挥标准化对民政工作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二要能为难事。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管理的风险和难度增加的不利条件下,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攻坚克难、一往无前。要切实强化民政部门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努力保民生、保民利、保民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困,努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稳定。三要多为善事。民政部门扶危济困,救残助孤,让弱者鼓起生活的勇气,让贫者得到关爱佑护,让困者解除燃眉之急,就是做善事。这样的善事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要发挥好慈善事业的帮扶功能,在扶贫赈灾、扶老助残、助学助医、生活帮扶、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要勤为孝事。要尊老敬老助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老年人生活更有尊严,充满幸福感。要勤于思考、用心服务,努力提升殡葬服务水平,让逝者安心、生者慰藉,这是为民尽孝。五要常为好事。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坚持不懈、始终不渝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访贫问苦,雪中送炭。这五件事是民政工作基础中的基础、要害中的要害、关键中的关键,一定要抓紧抓实抓好。

安民之政,这是民政工作的底线。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安民之政,就是要让人民安康、社会安定、国家安全。一要实现安国之政。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家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和保障,最根本的是依靠国防的强大。民政工作对巩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政部门要发挥好联结军地军政关系的桥梁纽带作用,激励士气、稳定军心,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多做贡献。二要实现安军之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军队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必须下大力解决涉及部队官兵和优抚安置对象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河南是驻军大省、兵员大省、安置大省,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要积极支持军队重大改革,健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好军民共建的作用,高标准抓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为部队多办实事,免除广大官兵的后顾之忧。三要实现安社之政。民政属于社会工作,而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单元。要通过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建设管理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要加快社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增强群众凝聚力;规范社区工作行为,建立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把社区打造成亲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平台。四要实现安心之政。气顺则心顺,心安则民安。要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要扎实做好基层信访、民调和社区服务工作,强化基层社会治安和维稳,主动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社会问题,把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通过不懈努力,促进基层稳、大局稳,实现民心安、天下安,这就是安民之政。

惠民之政,这是民政工作的追求。惠民之政既要惠物质,又要惠精神、惠发展、惠和谐。一要惠物质。就是要给低收入群体应有的物质保障,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努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还有460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居全国第三。这些贫困人口中大部分贫困程度比较深,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通过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民政部门要发挥好最低生活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为早日实现全省全面脱贫作出应有贡献。二要惠精神。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调整精神状态,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让他们生活得有希望、有追求、有尊严。要重点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三留守”群体以及分散供养的孤儿、城乡特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困人群的关爱服务和精神慰藉工作,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三要惠发展。惠人以鱼,不如惠人以渔。要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不仅要给予困难群众物质帮助,更要帮助他们树立发展信心,理清发展思路,拿出发展举措,发挥帮扶救助“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他们依靠自身能力,实现自强自立。四要惠和谐。给予物质,慰以精神,带动发展,并不等同于实现和谐。要持续抓好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在农村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情感认同和行为约束。只有充分保障基层民主、民权,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实现惠民之政,这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爱民之政,这是民政工作者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做“菩萨”事业就得怀着菩萨之心,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怀“菩萨”之心,做“菩萨”事业,就必须践行爱民之政,就要视人民为父母,视民安为快乐,视事业为生命,视奉献为追求。视人民为父母,就要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尊敬他们、爱戴他们、关心他们、孝敬他们;就是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心里时刻想着群众,行动始终为着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进退弃取的选择标准,真正当好人民的儿子。视民安为快乐,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要“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要以高度责任感把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安全、安定、安稳当作人生的幸福追求。这样民政工作者才能放下思想包袱,消除疲劳,轻装上阵,快乐工作,才会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干不完的事。视事业为生命,是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精气神和热爱工作、争创一流的积极状态,是克服一切艰难、应对一切挑战、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把民政事业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追求卓越、拒绝平庸,高树标杆、精益求精,能做到最好的就不做到较好,能完成百分之百的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状态,勇攀高峰、创先争优。视奉献为追求,就是以吃苦为幸福,以奉献为光荣。要充分认识到从事民政事业是一生的莫大荣幸,是展示才华、实现价值、回馈社会、造福人民的难得机遇。当受灾群众得到救助、五保老人得到照顾,当学子不再辍学、英雄不再流泪,再多付出、再苦再累也值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只有真正拥有了这种爱民之政的情怀,才会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才能奉献无限、追求无限、力量无限,奋力开创出民政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爱民民政工作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李爱民美术作品
触摸俄罗斯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