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2016-02-08苟君臣陈安海雷洪林何茂林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基层

苟君臣,肖 俊,陈安海,雷洪林, 何茂林



浅析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苟君臣1,肖俊1,陈安海1,雷洪林1, 何茂林2

【摘要】笔者探讨了我国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现状、内容、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旨在建立应急队伍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规范我国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的应急处置水平和急救能力,切实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关键词】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中国图书分类号】R129

作者单位: 1.621715,四川省江油市骨科医院急诊科;2.621700,四川省江油市120急救中心

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医疗投资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然而,天灾、人祸等意外事件频繁发生,导致许多人员伤亡,国民财产大量损失,严重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不能阻止意外事件发生,但可以在灾害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组派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加以应对;采用先进的救援方法和严格的操作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以习得的医学知识保护自身安全;用最先进的设备仪器救治灾民[1]。但是,怎样才能建设成这样一支队伍?这是从事卫生应急救援的学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笔者从我国基层应急卫生队伍建设的内容、基本原则、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阐释,旨在规范其建设,全面提升队伍应急处置水平和急救能力。

1 现 状

基层卫生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我国医疗卫生教育重医疗、轻预防、缺应急现象普遍,防灾减灾、疾病控制体系人员严重不足;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经济发展不一,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存在组织管理不规范、任务不明确、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基层许多地区尚未建立统一的应急常备机制,救援队伍力量分散,专业分工过细,彼此组织、沟通不畅,这些大大制约了我国卫生应急队伍的发展。从整体分布看,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应急机构,人力资源和物资配备基本齐全,也较合理[2],而其他地区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物资装备严重滞后。2003年“非典”后,我国加大了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方面投入,成立了独立建制的卫生应急专业机构,加强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卫生部也正式下文《关于建立卫生救治队伍的意见》,开启了我国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新纪元,文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建立一支覆盖相关专业,由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200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意见,指出通过3年时间,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需要。2011年10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决定开展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要求利用3~5年时间,在全国创建100个以区/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以点带面,总结推广先进基层卫生应急综合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我国基层卫生应急能力。

2 内 容

2.1组建形式为节约人力资源,减少国家投入,提升队伍战斗力,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应按“平战结合,科学应对”方式,在常态下接受组建单位领导管理和使用,在应急状态下,接受当地政府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和使用,第一时间集结到位,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日常强化管理,定期培训及演练,并对区域内民众进行日常生活中常见意外应急知识科普宣传,让社会全民参与到卫生应急救援中,以达到在灾难面前全民皆兵,有备无患的目的。

2.2队伍构成基层卫生应急队伍队长应由当地书记担任,副队长应由该区域内最高行政分管领导担任。队伍至少应由医疗救援队、卫生防疫队、卫生监督队及心理疏导队组成。医疗救援队由当地医疗机构从事急诊急救、传染病学、核医学、灾害救援医学优秀人员组成,且需要经过严格考核,人数占队伍75%。要求应急人员不但有丰富的急救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如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胸腔闭式引流术、气管切开术等;熟练掌握急救设备使用,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使用;心理素质过硬,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高强度、高难度工作;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能在院外非医务人员配合下完成急救工作;具有良好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洞悉灾民及家属心理变化;从业人员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视伤病员为亲人,温暖陪伴。卫生防疫队由当地疾控中心专家组成,人数占队伍10%。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以下业务能力: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各种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急策略,掌握卫生服务体系与管理等。卫生监督队由当地食品药品卫生执法人员组成,人数占队伍5%。应掌握食品安全法,能对常规食品成分检测,掌握药品的检测,能24小时动态检测灾区水质和空气变化等。心理疏导队由当地精神病医疗机构专家组成,人数占队伍的10%。应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等预防及处理。掌握医学心理学、躯体治疗、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相关法律问题等。

2.3培训与继续教育每支队伍应有具体负责人,具体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应以集中培训为主,自学、网络学习为辅。导师教学以情景模拟为主,案例、示例教学为辅,开展实战演练、沙盘推演。联合演习各种突发意外事件处置流程,全程录像以方便查找和解决问题,稳步推进基层应急卫生队伍建设。

3 基本原则

3.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在中国,党和人民政府是卫生应急队伍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构建完整的应急体系,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卫生应急队伍是党和政府的职责和使命。另一方面,灾害发生后,伤员存活率的高低与急救响应时间的长短呈负相关关系[3],社会应急人员可弥补专业应急队伍人员少、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的不足。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应以政府推动建设为主导,积极引导社会各级力量参与其中,坚持将专业化与社会化有机结合,促进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体系向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我国各省市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实施统一领导,以消防为主体,公安、武警、驻军、安监、医疗、交通、环保、供水、供电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

3.2整合资源,立足实际除特殊领域或特种技能要求外,各地政府应充分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地整合,组建高效、合理的卫生应急队伍。结合本地实际,加大与消防、公安、路政等各部门的互动,组建跨部门、跨系统的公共信息平台。美国“9·11”事件后,因应急救援需要,将联邦政府22个机构合并组建,工作人员达17万,2003年将应急预防响应局也并入其中,最终体系中有1万多名训练有素的医师、护士及药剂师,还有1600家应急支持定点医院。突发事件处理中,科学、完善、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扮演着重要角色[4]。各级应急组织对本地区常发、危害大的公共事件应编制应急预案流程并不断完善,针对本地区常发事件经常、反复演练,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提高队伍应急事件处置效率。

3.3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我国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网络。地方政府应在国家卫生部统一管理下,规划建设区域性卫生应急队伍并进行属地管理,立足实际确定建设规模,先急后缓,逐步加强及完善。分类、分级加强管理,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队伍各项规章制度,核心制度包括值班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学习制度、培训演练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装备保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奖惩制度、联动制度等,并认真落实。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建设和管理指标,打造反应迅速、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技术过硬、管理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卫生应急队伍。

4 保障措施

4.1加大投入2011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2011—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落实紧缺人才开发工程卫生应急专门人才培训任务,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将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保障卫生应急人才培养、专业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演练中心建设和教材开发等需要,确保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笔者认为应着眼全国、区域、实战、分步建设、系统配套的原则,不断更新装备,优化人员;实施跨区域卫生救援应急时,若造成装备、设备、器材、药品损坏或损耗,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需给予必要补偿,进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外围救援补偿机制[5]。

4.2加强监管 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各地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监督,包括定期检查及突击检查,检查队伍值班情况、组建机制、设备保养、物资储备、预案流程、应急演练、培训继教等;加强经费监督,做到专款专用,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引导正确舆论,防止不良舆论事件的发生。将队伍综合考核情况纳入法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以促进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把基层卫生队伍逐步建设成“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反应敏捷、处置高效”的专业化队伍。

4.3完善相关法规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及广泛的社会破坏性等特征[6],这就要求从事应急工作的人员,需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但从业人员待遇低,处置对象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导致人员离岗率高。笔者认为应健全优化社会应急人才的收入补偿机制,提高一线涉险人才的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建立健全一线涉险人才的安全保险制度;应进一步加大应急队伍福利待遇,根据在岗位危险程度提高相应标准,每年应规定带薪休假时长;对参加卫生应急队伍人员职称晋升应给予政策倾斜。

灾害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救援能力不仅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社会稳定,建设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卫生应急队伍是顺应时代的选择。笔者认为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就应急队伍组建形成、力量构成、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和综合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将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工作督办和年度考核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责可追。

【参考文献】

[ 1 ]王志银,宋兰堂. 突发灾害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建设研究[D].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 2 ]胡永华.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资源整合探讨[J]. 中国应急管理,2008,2(9): 7-11.

[ 3 ]郑静晨. 现代灾害医疗救援五项技术[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2): 117-119.

[ 4 ]冯 庚,杨萍芬,傅大庆.院前急救预案:现场攻防策略[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 8-184.

[ 5 ]任 涛,秦学英,武铁群,等. 关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资源整合问题的探讨[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6): 565-566.

[ 6 ]岳俊伟,张 婵,穆 强,等.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院前急救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 3(10): 545-547.

(2015-11-25 收稿2016-01-05 修回)

(责任编辑张亚丽)

• 综述| REVIEWS•

Brief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of basic level health emergency team

GOU Junchen1, XIAO Jun1, CHEN Anhai1, LEI Honglin1, and HE Maolin2. 1.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Orthopaedic Hospital of Jiangyou, Jiangyou 621715, China;2. 120 Emergency Center of Jiangyou, Jiangyou 621700, 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explored status quo, content, basic principle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ponse team at basic level, with an aim to standardize and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ponse team at basic level of China, hence comprehensively upgrade team level of emergency disposal and first-aid capabilities, and to effectively reduce casualties and loss caused by emergencies.

【Keywords】basic level;medical emergency response;team construc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Anhai, E-mail: 1400047631@qq.com

通讯作者:陈安海,E-mail: 1400047631@qq.com

作者简介:苟君臣,大专学历,主治医师,E-mail: 197947424@qq.com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6.02.012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