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多维、回归
——首届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2016-02-03吴树燕

黄河之声 2016年7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传承创新

吴树燕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江西 鹰潭 335000)



中西、多维、回归
——首届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吴树燕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江西 鹰潭 335000)

摘 要:“传承、发展、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首届中国音乐教育大会以此为主题在上海举办,基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国际前沿理念,进行本土化的“田野实践”。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开放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音乐教育;传承;发展;创新

2015年10月12日至16日,首届中国音乐教育大会在上海开幕。本次大会是触碰前沿、学术交流、成长提升的绝好平台。大会以“传承、发展、创新”为主题,主题词虽不新,但其中涵盖的内容却是前无仅有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育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坚守传统并传承发展之?本次大会给了我们答案。

一、中西对话

大会涵盖中西文化、民族文化的多层面、多领域的碰撞对话,充分展示了音乐教育这样一个大的学科所涵盖的方方面面。

主题演讲嘉宾分别来自美国、瑞典和中国,其中两位是外籍华裔。美国加州高中作曲课教师Anne Fennell通过音乐作曲与技术开展音乐教育,提出了“全能音乐家”的终身学习路径,由传统的三大块(表演、阅读、演奏)扩展为五大块(创作、表演、作曲、反馈、联结),进行充分的“课堂田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Gabriella Musacchia教授从脑科学的角度提出音乐是大脑的“多种维生素”,认为受过音乐训练的人明显在视听能力方面更为卓越,对语言、韵律、时间等更为敏感,并提倡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冯志强以其华裔种族背景和民族音乐学研究背景,分析了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全民音乐教育”的观点。他将美国传统的四大形式音乐教育(管乐、弦乐、合唱、普通音乐教育)扩展到终身学习、社区教育、不同文化的音乐传统、创意、弱势社群、持续专业发展六方面。自由作曲家瞿小松老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前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关注原生态音乐“根”的“承传”,强调了音乐教育需要融入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注重生命个体与音乐的关系,一语道破了中国音乐教育的薄弱之处——人文关怀的缺失。他倡导关注活生生的人、关注活生生的音乐,音乐教育的宗旨是让孩子快乐。没有深奥的语言,没有繁琐的文字,却触及到台下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内心最深处。

二、多维集聚

圆桌会议是一道靓丽的“学术风景线”,小小的会议室压制不住参会者们的热情,整个会场不仅座无虚席。专家围绕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音乐教育的MOOC研究、学校音乐教育质量检测研究、民族音乐教育研究和社会音乐教育五大专题进行聚焦性发言,可以说,代表了当前音乐教育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水平。

首都师范大学郑莉教授关于“首师大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发言中谈到“以课程促发展、以任务促发展、以实践促发展、以科研促发展”的培养理念,“双导师、双实践”“双服务、双学段”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从音乐教育课程联盟到全球开放音乐学院”的发言令人振奋,摒弃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时间、地点、文化、学院等诸多藩篱,抓住全球化、互联网和媒体的时代给我们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打破界限,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开放的音乐教育平台,为音乐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思考。广州大学马达“高校岭南传统音乐舞蹈研究与传承”、四川音乐学院雍敦全“新形势下学校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等均从自己的视角对民族音乐教育进行研讨。千余人参会的主题和内容是多元的,但是从主题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学科前沿信息,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到一些核心关键词:音乐教育的方向?不仅是音乐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

三、本土回归

无论是“舶来品”还是“土长物”,要发展,创新是必经之路。在工作坊中,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应用吸引了参会者的眼球。奥尔夫教学法《十面埋伏》、《梅》——根据《梅花三弄创编“舞诗乐画”》、《中国苗族银饰舞》、柯达伊教学多声部音乐能力培养、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土耳其进行曲》、世界民族音乐展示《非洲音乐》等。在中央音乐学院李妲娜老师的《十面埋伏》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除了中国鼓之外,纸箱和大会的椅子也成了临时的乐器,就地取材,课堂并不因缺乏奥尔夫乐器而受到限制,音乐课堂回归生活,乐器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创造无处不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为这些国外音乐教学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只要洒下创造的种子,必将硕果累累。

论文宣读、论文演讲模块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量也很大,有来自于理论的研究,也有来自基层的实践,主要是音乐教育与内外延学科的交叉研究,预示着中国音乐教育枝繁叶茂的的发展前景。再者,大会期间的音乐会、海报墙的展示也充分展示了团队精神与人性化的追求。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直接促进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大会,我们感受了反思,看到了希望,达成了回归、传承、发展、创新的共识。

作者简介:吴树燕(1980-),女,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器乐、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传承创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