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康复护理服务对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6-01-30李丽梅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吉林吉林1320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心理护理

李丽梅(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加强康复护理服务对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李丽梅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摘要】目的 观察加强康复护理对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积极配合医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治疗脑卒中疾病时加强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疾病的治疗手段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精神经济上的负担。故而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及时加强康复护理,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观察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62例,比较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康复护理服务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医的62例脑卒中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诊断标准[1]。患者表现为失语、偏瘫、肢体功能缺损等症。62例患者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47~76岁,平均63岁;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脑出血患者19例。合并高血压者39例,合并糖尿病者27例,合并高脂血症者23例。患者就医后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63.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21例,脑出血患者10例。合并高血压者20例,合并糖尿病者14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7~75岁,平均62.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脑出血患者9例。合并高血压者19例,合并糖尿病者13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并发症及神经功能评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包括心理护理、院内康复护理、健康宣教出院随访等康复护理服务。

1.2.1 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配合医师完善头颅CT、MRI等项检查确诊后,2组患者均遵医嘱配合医师给予脑卒中相关治疗。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防止患者坠床,预防褥疮、感染、便秘。

1.2.2 心理护理:患者突发脑卒中,部分神经功能受损,生活自理受到影响,担心给家人带来负担,患者会出现焦急、担忧、悲观绝望等心理变化。护理时要帮助患者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顾,详细说明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及家属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患者的疾病,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2]。

1.2.3 院内康复护理:注意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绵卷;肘关节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为了防止足下垂,可在足底放一硬枕,为防止下肢外旋,在外侧部可放一支撑物。加强对患肢的按摩,按摩包括按、摩、揉、捏4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 次/天,每次20 min,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缓的按摩。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患者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3],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指导患者进行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

1.2.4 健康宣教及出院随访指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充分了解脑卒中在院外出现问题如何应对,结合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程度和内容、合并症、年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地做好出院前的康复指导。护士可采用定期随访等工作方式,为患者做好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工作。

1.3 疗效评定:根据患者NIHSS评分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NIHSS≤3分,病残程度为0;有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基线改善≥4分,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基线改善≤3分或较治疗前增加。以基本痊愈、有效2者之和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资料采用χ2检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1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为患者今后肢体康复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一旦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肢体康复护理。本组临床研究发现,在临床治疗脑卒中疾病时,加强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3.55%。故而,在临床常规治疗脑卒中时加强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2]马艳,李洁,罗利俊,等.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6):362.

[3]汪莉,张燕燕,张千.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4):890-892.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58-01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脑卒中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