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多西环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的疗效比较

2016-01-27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梅毒

何 勇

盐酸多西环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的疗效比较

何 勇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多西环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梅毒患者资料1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多西环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以及血清试验转阴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中,Ⅰ期与Ⅱ期患者经治疗12个月后梅毒血清试验均呈阴性,总转阴率均明显高于潜伏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盐酸多西环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基本相当,盐酸多西环素可作为临床替代性药物。

【关键词】苄星青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梅毒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846(2015)10-0059-02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吉林 132021

梅毒主要为梅毒螺旋体所引发的性传播疾病,不但对患者全身器官均有损伤,还会加剧艾滋病的发生与发展,且具备母婴传播能力,已成为临床医师的研究重点[1]。目前,青霉素是临床治疗梅毒患者的主要药物,有研究表明其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2],但由于用药方式与药敏情况等影响,部分患者在实际治疗中仍存在一定限制,使得寻找相关替代药物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就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梅毒患者1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6例,女45例,年龄18~63岁,平均(40±5)岁;潜伏期36例,Ⅰ期9例,Ⅱ期4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7例,女44例,年龄18~61岁,平均(40±6)岁;潜伏期35例,Ⅰ期8例,Ⅱ期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②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③病程持续2个月以上;④既往未曾采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⑤均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与哺乳期产妇;②年龄<18岁;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④对研究用药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20914)肌内注射,120万U/次,每周1次,持续用药3周。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多西环素(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21007),150 mg/次,2次/d,持续用药4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后3、6、12个月开展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记录患者不同分期的转阴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治疗后相关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阴性;有效:治疗后相关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降低≥4个;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好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降低<4个或升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2 梅毒血清试验转阴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中,Ⅰ期与Ⅱ期患者经治疗12个月后梅毒血清试验均呈阴性,总转阴率均明显高于潜伏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各分期的总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梅毒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常规治疗多采用青霉素类药物,其治疗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满意[4]。但实际治疗时,部分患者因存在青霉素

猜你喜欢

梅毒
大连市金普新区2010~2020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与趋势研究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梅毒血清固定再认识
梅毒孕妇所产56例新生儿血清学随访结果分析
166例梅毒患者固定性伴发病情况分析
二期梅毒误诊为男性尿道旁腺炎一例
仅趾间扁平湿疣为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