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功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所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的疗效

2016-01-25张艳民

吉林医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脑卒中

张艳民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吞咽功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所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的疗效

张艳民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功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所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02例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按发病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对照组用常规的构音障碍训练方法,两组在治疗及护理方法上均相同。进行治疗前后8周,用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3.9%,对照组为61.3%。结论:脑卒中所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应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可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吞咽功能治疗仪;脑卒中;构音障碍;效果观察

[收稿日期:2015-01-05编校:王丽娜]

构音障碍属于言语障碍,是脑中风后发音器官肌力减退或协调不良及肌张力改变所致,是脑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构音障碍常涉及呼吸、发音、共鸣、韵律等改变,临床表现为发音含糊、吐字不清、音调及速率节奏改变等,主要分为三大类,运动型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和功能性构音障碍,其中痉挛型构音障碍属于运动型构音障碍[1]。脑卒中患者多有痉挛型偏瘫、假性球麻痹等,常伴有吞咽困难,言语主要表现为声母不清、说话缓慢费力等[2],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为了探寻此病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1年开始采用YS800吞咽治疗仪对临床明确诊断的102例脑卒中所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分别进行有效的治疗及训练,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治疗及训练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所入院的102例脑卒中所引起的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按照发病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56~78岁之间,平均(62.8±5.28)岁;对照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57~80岁,平均在(60.5±4.26)岁;所入选患者中脑干梗死40例、大面积脑梗死42例、脑出血20例;病程10 d~7个月,平均(4±2.52)个月。入选标准:均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所入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音障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采用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3]。该评定方法有反射、呼吸、唇、舌、颌、软腭、喉、言语8个相关评定项目及28个子项目,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a、b、c、d、e5级,其中a为正常,e为严重损伤。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评定,明确构音障碍的有无、种类及程度,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评定及训练由专人统一负责。两组在治疗及护理方法上均相同,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48h后进行言语功能训练。

1.2.1试验组:采用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方法:首先根据评定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其中双向脉冲波适合重度吞咽及构音障碍的患者;单向脉冲波适合中度吞咽障碍及构音障碍的患者。具体方法如下:以双向脉冲式治疗方式为例:①将安放电极处皮肤进行脱脂处理,可以用棉球蘸无刺激的水(如:蒸馏水、生理盐水等)进行皮肤清洁,禁止采用乙醇进行皮肤清洁。因为使用乙醇对皮肤进行清洁会引起阻力增加,间接影响吞咽功能治疗仪的治疗效果。②电极的连接:将治疗仪的四导电极线的两只黑色插针分别连接在一个蝶形电极片的两个插孔上,两只白色插针分别连接在另一个蝶形电极片的两个插针上,治疗仪的四导电极线中的一对黑色电极线和一对白色电极线需要同时使用才能起效。③粘贴电极:方法①:在沿水平方向将通道Ⅰ、通道Ⅱ上的两个电极片分别贴于喉结上下。此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咽部及喉部运动缺陷的患者。方法②:将通道Ⅰ上的电极片贴于喉结上方,水平排列:通道Ⅱ上的电极片贴于喉结下方,竖直排列,此种方法对伴有原发性会会厌谷滞留和喉部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考虑此方法粘贴电极片。方法③:沿正中线竖直排列所有电极片,将通道Ⅰ、Ⅱ的两个蝶形电极片紧贴于喉结上下方,此方法适合大多数患者,在严重吞咽障碍时,可以以此方法粘贴电极片。④电极片的绑定方法:使用绑带固定电极片时,用较长的一根绑带固定喉结上方的电极片,用较短的一根绑带固定喉结下方的电极片。⑤打开治疗仪的电源开关,等待2~3 s到治疗仪稳定后,再将治疗电极线插入“输出”插孔。⑥开启电源开关建后,仪器呈待机状态,触摸显示屏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强度以患者自我感受为参考。⑦要告知患者治疗时会出现的感觉,治疗过程以及电刺激可能达到的效果。边刺激边让患者做吞咽动作。⑧治疗时间与疗程,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等情况,1次/d或上下午各一次,20 min/次,12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应间隔2 d,一般情况下,治疗次数越多,则疗效越明显。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构音障碍的治疗,而构音障碍的训练重点在于构音障碍器官的训练,一般来说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1.2.2.1松弛疗法:使头、颈、肩、胸、腹、背、上下肢等躯体随意肌群松弛,训练动作是:头、颈、肩部松弛,耸肩;头向下垂,缓慢后伸,向两侧做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皱额;口唇、额部紧闭,舌用力顶住硬腭;下颌向两侧移动,上下左右旋转;紧皱脸等活动;以及胸腹背部松弛训练,包括收腹,深呼吸;上下肢松弛训练,包括做脚趾屈曲,膝关节伸直动作。每个动作保持3 s之后放松,重复10次。

1.2.2.2呼吸训练:通过深呼吸和呼吸控制训练控制语速,消除说话气短的现象。用鼻吸气,嘴呼气;呼气前停顿,以免过度换气,逐渐增加呼气时间,呼气时发摩擦音、元音。

1.2.2.3发音训练:开始发音,深吸一口气,呼气时咳嗽,同时发“啊”并大声叹气,促进发音;持续发音,一口气尽可能地发元音,过渡到一口气发两个或三个韵母。

1.2.2.4音量控制:音量尽量大,或大、小交替改变;深吸气,鼓腮,持续数秒,发唇音呼出摩擦音。

1.2.2.5发音器官运动训练法:唇运动包括闭唇,噘嘴,唇角上抬,有主动运动者可渐行抗阻练习;舌运动包括前伸,侧伸,抬高,向后圈舍等,并适当做抗阻练习;软腭抬高包括用力叹气,发“啊”音,爆破音。

1.2.2.6言语清晰度的练习:反复发常用单音,如爸爸、妈妈等。进行言语速度控制训练,先从一字一顿开始练起。

1.2.2.7节奏练习:朗读报纸、杂志等。这一练习需要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方可进行。开始可由训练者领读,慢慢过渡到患者自己读短句、读长句、最后读文章[1]。

以上所有训练都是需要患者和治疗师“一对一”的进行治疗,治疗需要持续进行8周,约30 min/次,1次/d,1周进行5 d。

1.2.3心理护理:按患者心理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评价标准:进行治疗训练8周后,用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方法评定疗效。疗效最佳:训练后流涎呛咳、言语清晰度等8项中至少有4项提高一级;有效:训练后流涎呛咳、言语清晰度等8项中至少有4项提高半级;无效:治疗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

2结果

经过8周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流涎呛咳、口角下垂、嘴唇力量以及舌和下颌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80%~100%);试验组治疗前51例患者构音处于发单音和单词水平,治疗后仅5例患者构音在单词水平,其余患者在表达语句和文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试验组513810394.1对照组5128121178.4

3讨论

痉挛型构音障碍是由上运动神经元的病变损伤了肌肉收缩的最终通路,使发音肌肉的张力降低或麻痹。主要的病因有脑炎、外伤、肿瘤以及脑血管病等。语言特点是说话时鼻音过重,可以听见吸气声。发音时鼻腔漏气而使语句短促、音调低、音量小和字音不清[4]。患者常常需要经过多次努力后才能完成一句话,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人沟通存在困难,易使患者蒙上心理阴影,影响恢复,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常规的构音障碍训练、时间长、见效慢、耗费人力,因此我们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以促进患者言语、吞咽功能的恢复。

功能性电刺激主要通过将吞咽治疗仪的一次性电极片安放在患者的喉颈部正中,通过特定的低频脉冲式治疗电流对与吞咽言语功能相关的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进行电刺激,刺激电流会在神经进入肌腹的细胞膜上产生动作电位,通过轴突传导至吞咽肌群及构音肌群,通过这些肌群的收缩触发并加强吞咽、构音肌群的收缩运动功能,缓解神经元麻痹;反复刺激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以及受损部位的脑神经,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促进形成新的传导通路,以此提高吞咽及言语的活动能力。

低频电刺激可以有效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血小板的活化,缓解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说明吞咽功能治疗仪所给予的功能性电刺激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性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构音障碍,从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语言清晰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脑血管疾病致残率高,这种致残包括身体上的如偏瘫、失语等,还包括心理、社会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可以积极自我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从而增加康复治疗的效果[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renchay构音障碍等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等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表明吞咽功能治疗仪较常规的构音障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等级。综上所诉,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痉挛型构音障碍具有无创、方便、安全等优点并有较好的疗效,对缓解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4

[1]崔丽英.脑中风防治知识问答[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9.

[2]贾子善,吕佩源,阎彦宁.脑卒中康复[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5.

[3]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0:424.

[4]徐燕.康复护理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35.

[5]张健坤,管起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11):2447.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脑卒中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