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一例

2016-01-23郝兴亮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淋巴管气胸胸闷

郝兴亮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一例

郝兴亮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亦有男性患者报道。本疾病发病率大约为1/100万。表现为不典型增生的平滑肌细胞侵袭肺组织,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反复气胸及乳糜胸为主要临床表现,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由于罕见而散发,且临床表现多样,常被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3岁,油田退休工人,因“颈部淋巴结肿大2年,胸闷憋气1年,加重半月”于2014年3月17日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在我院外科行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B型淋巴结瘤,后转入我院血液内科应用RCHOP化疗。期间出现咳嗽,咳痰,黄白色粘痰,无咯血、胸闷憋气,行肺部CT考虑双肺多发无肺纹理低密度区及双下肺网格样改变,当时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改善。随后患者反复在血液内科进行化疗,1年前出现胸闷憋气,活动后明显,自服茶碱类药物及间断吸氧,但仍反复发作胸闷憋气。近期患者因憋气加重入我科,查体:口唇略发绀,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气分析:pH7.412,PaO255 mmHg,PaCO248 mmHg;肺功能检查: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1) 占预计值的63%,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1/FVC) 为70%,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 占预计值的68%,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 占预计值的86%, MVV 占预计值51%。肺部高分辨CT检查:双肺广泛小透亮区,双下肺呈网格状改变,左肺下叶及右肺中叶见类圆形高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晰,对比患者既往肺部CT,肺部多发透亮区病变较前明显增多。风湿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指标ENA系列、ANA、ANCA等均为阴性。进一步行全麻下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双肺各段叶支气管通畅,行TBLB肺活检病理结果肺组织结构破坏,肺泡扩张并相互融合形成肺大泡,肺泡间隔弥漫性增厚,肺组织血管及细支气管周围平滑肌细胞增生,送检外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MB45 、SMA均阳性考虑符合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讨  论

一、PLAM发病的可能病因

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尚未十分清楚。但有证据表明,PLAM的发病与结节性硬化症基因TSC1或TSC2的突变有关, 其中TSC2LAM与种系细胞的突变有关[1]。由于PLAM具有显著的性别特征,目前在PLAM组织中已被证实存在雌激素受体,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后雌激素受体有下调征象,提示PLAM可能受内源性雌激素调节,推测其与性激素作用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了,且男性患者的发病是否与性激素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肺移植后PLAM的复发,可能的一种假设是LAM细胞具有恶性细胞转移的特点,即LAM细胞从患者的其它部位转移到了供体肺。因而对LAM细胞的起源、性质等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 临床特点及诊断

PLAM最常见症状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咯血,还包括咳嗽、胸痛、乳糜胸(腹)腔积液、乏力等,其中有50%以上病例以自发性气胸为首发症状,约7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PLAM的肺外表现主要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结病、肺外淋巴管平滑肌瘤。由于胸闷、气促、咳嗽、咯血等症状缺乏特异性,本病易被误诊。

对PLAM最具诊断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是HRCT。HRCT的典型改变为显示两肺广泛分布的囊状影,囊状影分布均匀,两侧对称,且囊状影以卵圆形或圆形为主,大小较一致,多为直径小于2 cm的囊腔。由于患者病情的发展,囊腔的大小可随之变化,直径在数毫米至数厘米, 甚至可以出现直径大于5 cm囊腔;囊腔有明显薄壁,囊壁厚度<2 mm,血管影显示位于囊腔边缘。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有弥散功能减退, 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因而动脉血气分析常提示低氧血症。

PLAM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获取病理标本的途径有经支气管镜、经皮肺活检及手术肺活检(开胸或胸腔镜下肺活检)。PLAM的镜下特点为肺间质中梭形或上皮样平滑肌细胞围绕淋巴管、小气道、小血管异常增生并压迫管腔结构,导致终末小气道和肺泡囊性变、破裂及淋巴管扩张、淋巴液淤滞、血管破裂和含铁血黄素沉积。HMB45、α2平滑肌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及弹性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监测可协助诊断。

三、治疗及预后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抗雌激素治疗是除肺移植外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孕激素、雌激素竞争性抑制剂、卵巢切除术、卵巢放射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等。部分患者经抗雌激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发展缓慢,但部分患者无效甚至恶化,此治疗疗效尚有争议[2]。肺移植术曾被认为是治愈本病的有效办法,约70%的患者移植后存活达3年,但部分肺移植患者易复发,考虑与LAM细胞转移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以雷帕霉素为代表的mTOR抑制剂也能抑制PLAM患者异常增生的平滑肌细胞[3],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病预后差,最终多死于呼吸衰竭,自然病程一般不超过8~10年,但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及治疗措施干预,国外文献报道71%以上患者可存活10年以上[4]。

佘巍巍等[5]报道了1989~2009年国内经病理证实的PLAM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仅为1例,由于男性患者实为罕见,相关文献报道甚少,更易被误诊及漏诊。总之,PLAM临床罕见且散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临床和影像科医师所忽视,通过国内外相关报道,对咳嗽、咯血、进行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HRCT呈肺弥漫性囊性变的患者,临床应考虑PLAM的可能,并尽早行病理诊断,防止误诊及漏诊。

1叶伶, 金美玲.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呼吸杂志, 2006, 26(12): 932-934.

2Baldi BG, Medeiros Junior P, Pimenta SP, et al. Evoluti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with goserelin in patients with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J]. J Bras Pneumol, 2011, 37(3): 375-379.

3Taveira-Dasilva AM, Moss J. Optimizing treatments for lymphangio- leiomyomatosis[J]. Expert Rev Respir Med, 2012, 6(3): 267-276.

4Riojas RA, Bahr BA, Thomas DB, et al. A case report of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presenting as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 Mil Med, 2012, 177 (4): 477-480.

5佘巍巍, 陈峰, 郑桂银. 肺淋巴管肌瘤病48例[J].中国老年学志, 2012, 32(14): 3063-3064.

(本文编辑:张大春)

郝兴亮.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一例[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2016, 9(4): 444-445.

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6.04.025

257034 山东,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R563

B

2015-08-06)

猜你喜欢

淋巴管气胸胸闷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