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教学在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展开

2016-01-18丁爱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全纳教育包容性小学数学

丁爱平

[摘 要] 全纳教育出自《萨拉曼卡宣言》,它诠释了一种平等、民主、价值、人权的教育,即以一种教学的包容性,以同样的眼光去容纳关注所有学生,使得人人都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反对排斥和歧视,更没有等级、优劣之分,消解由成绩及课堂表现而带来的分类界限. 倡导集体的参与合作,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创造一种人的教育. 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谈这种理念的渗透.

[关键词] 全纳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包容性

“全纳”顾名思义,是取了字面的意思,即全部纳入,不进行分类,将所有学生都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这棵树冠之下,没有排斥,更没有因成绩名次、身体素质、智力表现等等所带来的歧视. 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都可以被满足,并不失独特性的参与集体合作,朝一个共同目标努力. 这类似于有教无类,但比有教无类所表现的更全面、具体和强烈. 但全纳的意义并不是“一刀切”,其中,满足所有的要求,又从侧面透露了一种因材施教的信息. 即,学生虽然都具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平等. 无好坏之差,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学生就没有个性、偏好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被当做其他学生的老师. 所以,在全纳教育理念之下,学生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也由个体的无好坏之分的个性差异而生成,这一学生放着这样的光芒,那一学生释放那样的光芒,这个课堂才有意思,五彩缤纷.

让每一个学生都以阳光的心境

孕育小学数学知识的种子

全纳教育理念的秉持是有必要的,它要求教育者具有包容之心,善待每一个孩子,杜绝一切排斥事件的发生. 但在冠以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常常会看待此类情景:小学生站在课桌前支支吾吾答不出问题,教师疾言厉色地让学生站着听讲,或是站到讲台的一个角落里,直接将其排斥在集体之外,站立的学生自然不会好受,还会因此产生心理阴影,惧怕上数学课. 而且,其他学生也会因为好奇而分散精力,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育方式.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其性格最易塑造,也最不易塑造. 易塑造是由于他们的性格、看世界的角度还在形成期,他们会很敏感于你的一言一语,你的善意,他们了然于心,会感到温暖,长此以往,性格也会变得温顺、开朗. 相反,你若以恶意待他,他会产生心理阴影,而且这种阴影像一颗种子埋在心里,很容易生根发芽,导致这种阴影的长久跟随. 这时,小学生的性格会与接受你善意的小学生的性格截然相反,一个如火,一个如冰. 小学生的性格又不易塑造,这源于小学生的天真、幼稚天性,他会对你无意间的每一句话注意,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若不如此,很可能会在无意间伤及他们.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完成“育”的这一目标,必须以一种全纳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包容每一个学生的错误,用一种鼓励、诙谐、和善的语调去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阳光的滋润,带着充满阳光的心境进行数学学习. 在这样的心境下,学生是富于创造力的,他们以快乐的眼睛发现能还他们以快乐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检验学生乘法口诀的背诵情况的时候,教师要存包容之心. 背诵不下来乘法口诀的学生都存在自身原因,一是智力,二是用功程度,三是心理素质问题,但教师不能按这些将学生分类,只能按照这些进行施教,分析小学生各自的需求. 由于智力原因无法背诵的学生,教师要教其背诵方法;由于用功程度原因无法背诵的学生,教师要以既诙谐又深刻的语言激励、督促;由于心理素质问题没有背诵下来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帮助其战胜恐惧. 前二者短期可以达到目标,但对于这一点,教师需进行长时间的锻炼,在有需要当堂背诵的数学定义、概念之类的知识,教师便可让该学生面对所有学生背诵,并在之前,告知全班学生全力配合,给予掌声,以此来鼓励该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杜绝一切歧视、排斥的行为,杜绝将学生分门别类,让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课程. 避免为学生贴标签,杜绝限制学习不好学生的娱乐自由,杜绝当众展示学习差的学生的成绩及作业. 总之,在传授知识之前,要将阳光灌注在学生内心,让数学知识在充满阳光的心境里发芽.

让每一个学生都回归小学数学

学习这一集体

集体是个人的一种特殊荣誉,融入集体,个体的人才显得有价值.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注重这种集体性,所以更喜于和伙伴一起学习与玩耍,在集体之中,小学生更雀跃,更愿意表现自己,通常会举手发言. 这对他们的人格塑造及有效学习具有重大作用. 他们最怕脱离集体的那种孤单,这种孤独的长久维持会使其性格孤僻,更加远离人群,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及今后的人际关系处理. 但即便如此,传统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仍要为学生分出类别,并且以专断独裁的感觉支配学生的活动,让学习差的学生离群索居. 例如,有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将学生留在办公室,进行寸步不离的监督,但离开群体的学生虽然感觉教师对自己是“照顾”,可还是在潜意识里使自己越来越孤僻,这更不利于该学生的学习. 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回归集体,回归集体,个体的人才有枝可依,才会进行学习交流和参与活动. 而此处的“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也是全纳教育理念的精髓所在,即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及学校生活中去,教师不得将学生排斥在教学过程及学校生活之外,而是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教学成为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一股力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对集体的追寻类似数字对加减号的追寻,融入、参与、合作才能实现价值,集合集体智慧,个体才能最大可能地看到知识的全貌. 所以,教师让学生提高成绩的最佳办法是将其放到集体中,使其回归小学数学学习的集体之中,并利用集体所营造的这种氛围感染学习个体,使之也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见解,为解开数学问题添一分柴,尽一分力.

例如,在讲“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认识方向”的时候,教师可围绕“认识”布置集体性的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回归集体,都充当两组比拼的关键性力量. 在这里,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出题,另一组说出答案. 如,一组用纸壳做成几个钟表,并将钟表的时、分和秒针都指向相应的位置,另一组可根据这组显示出来的时分秒针的位置进行时间读取. 然后,两组再对调任务,教师要将每一轮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画正的笔画作为计分方法,分出胜负. 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教师也参与进来,没有等级、高低的分别,都热情高涨地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学习;也没有恐惧,大家乐成一片,享受回归集体的其乐融融. 所有的认识教学都可这样进行,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全纳教育理念注重参与、集体合作的精髓.

让每一个学生都代表自己进行

小学数学学习

《萨拉曼卡宣言》中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是不一样的一道光,他们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兴趣、能力、学习需求也因这种独特性而显示出一种迥异性. 但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不但不以这种迥异性作为其提供适合学习条件的依据,还歪曲、打压这种独特性,将其作为一切排斥、歧视的理由. 这样一来,学生多数都人云亦云,没有独特的见解,创造性也逐渐消失. 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教师让学生找到固定知识的时候,又使学生丢失了自己. 丢失自己的学生是不会维护和应用这种固定的知识的,所以对个性的抹杀也是致使教学失败的罪魁祸首.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代表自己进行数学学习,换句话说,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个性到场,而不是去制造一些所谓的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学生个性化的展现就是一个个个性化的艺术脸谱,为教学增添了色彩和趣味性,也扩展了数学知识的内容量,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话题.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可挖掘学生的个性,让会画的画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轴对称图形,让最会剪纸的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比较有生活阅历的学生说出自己曾经见到过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在一画一剪一举例中充分展现自己,进行深刻学习.

可以说,全纳教学理念是一种比较完美理想的教学理念,它将教学诠释为人的教学,提倡平等、民主、价值的教学,杜绝一切歧视、排斥、对学生进行好坏评判和分类的行为. 在这种教学理念之下,小学数学教学更体现出一种有效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纳教育包容性小学数学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教育理念形成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伙伴学习策略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