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对比

2016-01-11王晓东曲竞彭道勇张立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王晓东 曲竞 彭道勇 张立红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55例)和动脉溶栓组(55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给予尿激酶治疗, 动脉溶栓治疗效果要优于静脉榕栓, 疗效显著,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27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壁发生病变, 血液成分及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据临床数据统计分析, 脑梗死患者的发生病高达120/10万人口, 临床上治疗脑梗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体征、发病时间以及临床分型, 评估患者全身状态, 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 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 2]。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主要采用溶栓治疗, 有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 且临床效果良好。因此, 为了探讨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65例, 女45例, 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52.4±9.2)岁。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55例)和动脉溶栓组(55例)。静脉溶栓组男32例, 女23例, 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53.7±8.8)岁;动脉溶栓组男33例, 女22例, 年龄41~80岁, 平均年龄(54.6±8.6)岁。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措施》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发病时间均<6 h;③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 且CT显示未见低密度病灶;④患者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1 h, 且病情较为严重;⑤所有患者均无绝对手术禁忌证;⑥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 3 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排除近3个月内患心肌梗死史和脑梗死;②均排除既往颅内出血症状, 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③均排除已口服抗凝药者, 及48 h内接受到肝素治疗者;④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 以及糖尿病患者;⑤排除妊娠期者、不合作者。

1. 4 方法 动脉溶栓组:采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经患者股动脉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采用SELDINGGER法进行穿刺, 置6鞘, 全身肝素化, 行脑血管造影, 明确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 将10~20万单位的尿激酶溶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 30 min后注入患者的闭塞区域。静脉溶栓组:用100单位尿激酶加入250 ml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并在30 min内滴完。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动脉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静脉溶栓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种常见病, 随着现代人们寿命的延长, 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3]。因此, 脑梗死就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 尤其是急性脑梗死, 其致残率、复发率高、致死率高, 更是当前医界神经内科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壁发生病变, 血液成分及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4]。临床上治疗脑梗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体征、发病时间以及临床分型, 评估患者全身状态, 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 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主要采用溶栓治疗, 有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两种, 且临床效果良好[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动脉溶栓组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亦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充分说明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给予尿激酶治疗, 动脉溶栓治疗效果要优于静脉榕栓, 疗效显著,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绍鑫, 张卫涛, 李藏妥, 等.不同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探讨.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2, 46(7): 636-639.

[2] 武春艳.老年急性脑梗死采用动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医学信息, 2014(8):347-348.

[3] 张兆, 张千, 李先锋, 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内科, 2014, 9(4):383-385.

[4] 李军民, 戚艳丽.急性脑梗死动静脉溶栓治疗的对比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0(3):116-117.

[5] 吴植彬, 黄彩森, 李统干, 等.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医学文选, 2014, 25(3):416-418.

[收稿日期:2015-07-15]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