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高效的高中历史教学

2016-01-08简万慧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改善措施教学问题高中历史

简万慧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学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经成为了教学课堂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的提出若干可以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59-01

1.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教师们都在努力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新教学目标的达成,寻求新颖有效的教学形式,试图打破往常传统的、已经不适宜现在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更好的提升学生们的历史素养,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的一些教学困境和教学问题。具体说来,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1 学生缺乏目标与兴趣。"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这说明历史不仅仅只是反映过去,更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效的历史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但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这种教学现状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接触的历史教学是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历史,这种教学弊端也会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觉得学习历史知识没什么用处,是在浪费时间,渐渐就会产生一种"学而无用"的厌学心态,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初中历史教学是十分空洞的,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认真学习的前提,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不高的困境便也可以从这里寻得原因。

1.2 教学模式单一与落后。目前,许多高中历史教学依然停留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上也只是一味停留读和记这个层面上,历史学习的确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一味的停留在读和记的层面上,让学生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程,以至于学生对历史课程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2.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2.1 激情教学感染学生。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首先自身应该从心底热爱历史,对历史怀有一腔热忱,对历史教学怀有满腔激情,这种激情应该表现在课堂上,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慷慨激昂,风趣幽默,用心去对待每一堂课,对待每一段人类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你对历史的热爱,自然而然受到你的影响,去关注历史,了解历史,从而喜欢上历史。作为老师,切忌照本宣科,将课堂搞得死气沉沉,没有激情的教学,自然会缺少吸引力,也就不会打动品鉴能力越来越高的高中生。因此,老师的激情教学,是增强历史教学趣味性的前提条件,也是一名优秀的高中历史老师必备的素质。

2.2 实行平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要因素还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使传统教学的"师本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实行平视教育,真正视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处在平等地位,创造一种朋友似的民主教学模式,营造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

所谓民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和权利。平等是指教学面前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人人平等,也就是说,教师不要强求学生服从自己,学生也不应盲从教师。教师也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学习,学生要敢于向教师发问,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如在处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节回答抗美援朝的影响时,不局限于教材,在学生课前作了一定准备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分组讨论上台发言。结果同学们异常踊跃,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出现了许多教材未述及却符合历史史实的影响,含朝鲜战争的影响。把他们归纳为:对中国的影响、对朝鲜的影响、对日本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对苏联的影响。这样,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较好。

2.3 打破思维定式,建立课改观念。过去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记忆,强调教师要讲得全,讲得细,讲得深,讲得到位,并且以此作为衡量好教师的标准。好像教师不讲学生肯定不会,考试肯定要吃亏,学生的学习目的好像都是为了应试。并且强调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甚至过分强调"记死背硬",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失去信心,关键是"我记不下"。但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妨碍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堵塞了学生的实践渠道。因此,这种教学理念必须改革,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真正认同课程改革。

2.4 以课标为依托,整合课程内容。历史新课程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取模块式教学模式。新教材高度概括,历史跨度大,基础性知识介绍得较少;专题式模块教学将知识之间的联系割裂,不利于全面透彻地理解;有些章节内容"繁、难、偏、杂",观点超过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如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安排了中外历史上9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实例,其中,中国4个,外国5个,时间跨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真是古今中外。新课程教材虽然避免了高中历史旧教材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但也存在着许多"硬伤",学生印象是"突如其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感觉"老虎吃苍蝇——无从下手",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操作,更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适当整合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从而更好地凸现新课程的优势,弥补其不足之处。

2.5 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认识到新课改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中,我把"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把"思"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深度。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我把这一过程称为"快乐思考"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这几个环节:其一,上好前言。成功地导入教学,就能先声夺人。其二,结合历史人物活动,增强历史的感性,而不仅仅只是一些时间地点过程的叙述。其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图片、视频中感受真切的历史场景。教学环节中的"思"。获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所以学生要学会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更要注意思考"我是怎么理解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出评价、剖析。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很关键的作用。

猜你喜欢

改善措施教学问题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