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术式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5-12-25逄锦峰,张爱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认知功能栓塞

不同术式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逄锦峰张爱荣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吉林吉林13201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采取LEO支架辅助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动脉瘤瘤腔闭塞情况以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动脉瘤瘤腔闭塞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安全性的栓塞方法,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LEO支架辅助技术;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5〔

基金项目:2013年吉林省卫生厅项目(061)

通讯作者:张爱荣(1973-),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学研究。

1生殖医学中心

第一作者:逄锦峰(1970-),男,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究。

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出现血管堵塞现象,影响正常的脑血供状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血栓脱落、脑梗死、瘤体破裂、大出血等并发症〔1〕。因此,一旦确诊颅内宽颈动脉瘤后,应该采取及时的手术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死亡率〔2〕。本文旨在分析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与LEO支架辅助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60~74岁,平均(69.56±2.37)岁。患者经动脉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7例、大脑后动脉6例。动脉瘤直径3~10 mm,瘤颈宽度4~10 mm,Hunt&Hess分级:I级7例,Ⅱ级16例,Ⅲ级9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1~76岁,平均(70.46±2.11)岁。患者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后动脉5例。动脉瘤直径4~9 mm,瘤颈宽度3~10 mm,Hunt&Hess分级: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性别、年龄、病情以及Hunt&Hess分级等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在手术前3 d,口服氯吡格雷片75 mg,拜阿司匹林片100 mg。破裂动脉瘤患者,在术前口服氯吡格雷片300 mg,拜阿司匹林片100 mg,针对处于昏迷状态患者,可以给予其实施胃管鼻饲。

对照组采用LEO支架辅助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采取气管插管全麻操作,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肝素针4 000 U,每过1 h,静滴强化1 000 U肝素针,静注欣维针6 ml,接着微量缓慢注入,每1 h注入4 ml。

针对出现血管痉挛的患者,可为其缓慢注入罂粟碱,直到患者血管痉挛症状得到缓解〔3〕。在支架半释放过程中,根据3D-DSA提供的3D图像,选择合适的操作位置,制定科学的行路图,在C2椎体中引导8F导管尖端,遵循路图微导丝引导下,在LEO支架系统中进行输送微导管,在瘤颈1 cm中置载瘤动脉,选择大于载瘤动脉直径1 mm,将LEO支架经微导管越瘤颈0.5 cm放置,暂时不释放支架。通过研究微导丝、路图,在瘤腔中置入弹簧圈微导管尖端,通过微导管进行手推造影,确保微导管尖端的精准位置,以均匀的速度,半释放LEO支架,将部分瘤颈覆盖住,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弹簧圈经弹簧微导管,以均匀的速度填入瘤腔,栓塞效果满意后,将弹簧圈微导管撤出,最后全部释放支架等〔4〕。在支架全释放过程中,将弹簧圈微导管置入瘤腔的准确位置,将LEO支架完全释放。选择合适的弹簧圈经弹簧微导管慢慢填入瘤腔,栓塞满意后,完成释放支架等。

研究组患者均采取全麻方式,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在动脉瘤同侧颈动脉血管内常规放置6F引导管,导管头端平C2椎体水平〔5〕。根据3D-DSA提供的3D图像,合理考虑示载瘤动脉和动脉瘤的准确操作体位之间的关系,遵循路径图、神经微导丝的引导,在动脉瘤腔内放置微导管头端,并加以稳定。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合理选择第一枚微弹簧圈,可以选择三维的弹簧圈,保持其在动脉瘤内的稳定性。同时,没有必要解脱首枚弹簧圈,在原导引导管尾端的“Y”形阀的侧壁继续接上“Y”形阀,通过此阀引入第二根微导管,直到放置在动脉瘤腔中,结合动脉瘤及前次栓塞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弹簧圈,继续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中,填塞效果满意后,即可解脱第一枚弹簧圈。

1.3评价方法患者随访时间1年,采取MMSE量表测量患者认知功能,包括〔6〕: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能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分值0~30分,正常:30~27 分;认知功能轻度障碍:27~21分;中度障碍:10~20分;重度障碍:<9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比研究组技术成功30例(93.75%),随访复查DSA显示动脉瘤瘤腔闭塞100%者19例(59.38%),闭塞95%以上10例(33.33%),闭塞81%3例(9.38%),闭塞小于80%者1例(3.13%)。对照组技术成功23例(71.88%);随访复查动脉瘤瘤腔闭塞100%者15例(46.88%),闭塞95%以上7例(21.88%),闭塞94%4例(12.50%),闭塞小于80%者6例(18.74%)。两组技术成功率、动脉瘤瘤腔闭塞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 评分研究组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研究组27.78±0.531)23.57±0.831)26.83±0.461)25.78±0.781)27.35±0.431)对照组11.24±0.3512.45±0.4614.86±0.4512.45±0.5715.68±0.57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讨论

颅内宽颈动脉瘤包括绝对宽颈和相对宽颈。长期以来,宽颈动脉瘤都被医学认为介入治疗的病项,存在栓塞物移位、瘤颈残留和再通等问题。已有研究表明,通过传统的二维弹簧圈,能够完全闭塞85%的窄颈动脉瘤,而只能完全闭塞15%的宽颈动脉瘤。在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神经介入技术也趋于成熟。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且其临床疗效显著。当然,采取单纯微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其完全栓塞率低,复发率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问题。随着血管内栓塞技术水平的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可以采取各种技术进行栓塞治疗〔7,8〕。双微导管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可作为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首选方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9,10〕。目前,在临床中不断有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的报道,其治疗效果相当显著〔11,12〕。不同的手术方式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患者周围脑组织的损伤也不同,在术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13~15〕。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填塞第1、2枚弹簧圈时,应该保持谨慎操作保持其停留稳定性,填塞准确,完全释放弹簧圈回导管时保持平衡等〔16,17〕。与球囊辅助、支架辅助技术等技术对比,双微导管技术操作的治疗优势在于〔18〕经济成本低、简单方便、术后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保护闭塞动脉瘤附近重要血管分支等。

在本研究中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在手术前出现轻度认知障碍。李昕宇等〔19〕报道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其认知障碍测定结果处于正常范围的患者大约为1/4,可能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影响到穿支供血功能。手术过程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影响:颅内宽颈动脉瘤病情紧急,破裂出血的预后效果较差,因此一旦确诊后应该及时选择介入栓塞治疗等。由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特殊位置,不同的手术方式栓塞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本结果符合卢占兴等〔20〕研究报道。

综上所述,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安全性的栓塞方法,可提高弹簧圈栓塞的致密率、栓塞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参考文献

1华君,孙军.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10(5):785-7.

2Rohde S,Bendszus M,Hartmann M,etal.Treatment of a wide-necked aneurysm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using two Enterprise stents in “Y”-configuration stenting technique and coil embolization:a technical note〔J〕.Neuroradiology,2010;52(3):231-5.

3刘永晟,王峰,李克,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2(4):312-5.

4Horst U,Henriette T,Attila K,etal.The enterprise st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J〕.Clin Neuroradiol,2009;11(7):334-9.

5陈渊,肖继东,陈志,等.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3(10):955-7.

6Goran P,David O,Tamara M,etal.Sole stenting of large and giant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self-expanding intracranial stents-limits and complications〔J〕.Acta Neurochirurgica,2010;152(5):763-9.

7曾少建,舒航,陈光忠,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大型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2):167-70.

8Wang H,Xu D,Xiang Y,etal.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wide-neck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the Enterprise stent〔J〕.Neurol India,2011;59(4):548-52.

9Papagno C,Rizzo S,Ligori L,etal.Me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in aneurysms of th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J〕.J Clin Exp Neuropsych,2003;25(1):24-35.

10Lang SH,Manning N,Armstrong N,etal.Treatment with tirofiban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analysis〔J〕.Curr Med Res Opin,2012;28(3):351-70.

11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超,等.支架和球囊辅助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3):13-6.

12Alberto C,Chiara P,Eva T,etal.A case of recurrent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repeated intravascular procedures〔J〕.Neurologist,2011;17(2):95-7.

13刘培华,王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31-3.

14Hachinski V,Iadecola C,Petersen RC,etal.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canadian stroke network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harmonization standards〔J〕.2006;37(9):2220-41.

15王卫,王志刚,丁璇,等.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比较〔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4):55-8.

16Bruening R,Dichgans M,Berchtenbreiter C,etal.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decrease in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 me in hyperintense subcortical lesions inversely correlates with disability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J〕.Am neuroradio,2001;22(7):1268-74.

17陈光忠,詹升全,刘茂才,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后交通宽颈动脉瘤长期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53-5.

18Bastos Leite AJ,van Straaten EC,Scheltens P,etal.Thalamiclesions in vascular dementia:low sensitivity of fluid-attenuatedinversion recovery (FLAIR)imaging〔J〕.Stroke,2004;35(2):415-9.

19李昕宇,袁阳,邓剑平,等.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9):3660-2.

20卢占兴,银公敬,夏国强,等.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3;24(2):269-70.

〔2014-01-17修回〕

(编辑李相军)

猜你喜欢

认知功能栓塞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认知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