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在早期不同时间窗应用对脑血栓形成转归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5-12-23李希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脑血栓肝素组间

李希福

(大连庄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庄河 116400)

低分子肝素在早期不同时间窗应用对脑血栓形成转归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李希福

(大连庄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庄河 11640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早期不同时间窗应用对脑血栓形成转归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64例脑血栓患者分为A、B、C三组各88例,给予三组患者一致的脑血栓形成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A组给药时间为发病24 h内,B组24~48 h内,C组48~72 h内。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又以A组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与B、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2%、85.2%、61.4%,A组显著更高,与B、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患者的APTT、PT、PLT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FIB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更早地应用LMWH更有利于保护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或能将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相对更低的水平,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抑郁症;文拉法辛;临床疗效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病死率等三高特点的对人类生命健康存在较大威胁的常见疾病之一[1]。低分子肝素(low molceular weight heparin,LMWH)则是抗凝药物的新一代产品,该药物兼具了多方面活性与作用,其中如包括抗因子Ⅹa(FⅩa)活性、抗凝血酶(FⅡα)活性、促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释放、促纤溶、持续性抗血栓、神经保护以及抗炎作用等,故在近年来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与应用。然而,就其在临床中所表现的具体抗凝效果来看,目前有不少的临床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故国内外关于将LMWH用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尚存在一定争议,尤其在给药时间方面分歧较大[2]。本研究即以给药时间为出发点开展了临床实例研究,重点观察了不同时间点给药后患者的转归与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6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已发生脑出血患者,出现昏迷或癫痫患者,具出血倾向患者以及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缺失患者。其中包括男168例,女96例;年龄42~72岁,平均(60.2±5.3)岁;血糖3.4~6.9 mmol/L;血压90~180/60~110 mm Hg,肌力2~4级;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在72 h内。将该364例患者按数字随机原则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8例,分组后组间两两比较上述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三组患者一致的脑血栓形成常规治疗,具体包括:脑保护、脱水处理、给予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以及中药治疗等。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三组患者分别选择不同时间点给予低分子肝素0.4 mL行脐周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均为每12 h给药1次,其中,A组的给药时间为发病24 h内,B组给药时间为24~48 h内,C组给药时间为48~72 h内,三组患者的既定疗程均为7 d。

1.3 效果评价: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对每组患者进行评分,并以此评分制定疗效标准。基本痊愈:NIHSS评分改善达到91%~100%;显著进步:NIHSS评分改善达到46%~90%;进步:NIHSS评分改善达到18%~45%;无变化:NIHSS评分改善在-17%~17%;恶化:NIHSS评分改善≤-17%,以前三者统计临床总有效率。另分别与治疗前后检测三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最后统计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对应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对应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又以A组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与B、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

注:与治疗后B组比较,#(t=3.252,P<0.05);与治疗后C组比较,*(t=4.018,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组 88 16.6±5.5 3.6±3.3#* 8.034 <0.01 B组 88 16.8±4.2 5.3±3.4 6.178 <0.01 C组 88 17.0±4.5 7.4±4.2 5.226 <0.01

2.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2%、85.2%、61.4%,A组显著更高,与B、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88,n(%)]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考察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患者的APTT、PT、PLT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FIB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均未有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情况,此外A组出现5例便潜血,11例皮肤淤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B组出现3例呕血,5例尿潜血,9例皮肤淤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C组出现2例呕血,7例便潜血,3例尿潜血,8例皮肤淤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作为新一代的抗凝药物,LMWH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与血管内膜产生结合并与血管壁发生作用,进而促进具有抗血栓活性的内源性氨基多糖的释放[3]。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为肝素提供了储存的场所,而在内源性氨基多糖水平增高后,血液黏度及流动情况均能获得有效改善,以此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最终达到将栓塞血管再通并挽救局部缺血性梗死的目的[4]。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采用LMWH经不同给药时间进行治疗后,APTT、PT、PLT其三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提示在上述给药时间点采用LMWH治疗脑血酸形成患者均不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明显影响,而FI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该结果提示在以上上述给药时间点采用LMWH治疗脑血酸形成是对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均有改善效果的。但就三组患者的NIHSS的评分结果来看,在24 h内使用LMWH的患者其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更轻微,以至于在以NIHS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的情况下,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B组和C组;不良反应三组患者虽差异不明显,但A组也较B、C组略优,该结果提示更早地应用LMWH更有利于保护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或能将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相对更低的水平,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吴蠡荪.脑血管血栓病临床治疗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2, 22(2):72-76.

[2]李公英.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20):95-96.

[3]韩旭东,姜丽丽,王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阻肺并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5):689-690.

[4]冯燕红,程斯,陈晓莉等.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血栓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6):60-61.

R749.4+1

B

1671-8194(2015)04-0111-02

猜你喜欢

脑血栓肝素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