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亚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5-12-19张侨王千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三亚体系职业

张侨,王千

(琼州学院a.教务处;b.旅游管理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引 言

“职业教育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而一个地区和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这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1]当前,国家已将职业教育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作了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随后,教育部等6 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 号),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描绘了崭新的蓝图,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出了总体目标和任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构建层次分明、内容有机衔接,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三亚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三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结构和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应用推广”三级跳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区域发展动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构建具有三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三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三亚市要实现奔小康和由小康向富裕型社会的跨越,必须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加快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三亚市中长期技能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认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技能高超、作风过硬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稳步提升三亚劳动者整体素质,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关系到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而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依靠发展职业教育。同时,发展职业教育,分流初中毕业生,还可以延长城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三亚实施职业教育创优工程的需要

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和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三亚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积极与企业合作,吸收企业参与办学,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4]同时,提出要实施职业教育创优工程,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把三亚的职业学校建设成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窗口。

(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提升三亚城市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越发达,劳动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越高,城市竞争能力越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就要越发达、越健全。国内不少知名城市,如青岛、宁波、遵义等,均制定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由政府引导,通过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产教融合激励政策等措施,构建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人才需求联动发展,以提高城市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三亚市现有的技能人才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8.6%,与发达地区的30%以上的比例仍有很大差距。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定位于“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三亚,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软件建设,构建具有三亚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三亚的城市竞争力。

(四)构建三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调整海南职业教育结构的需要

随着海南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省内的职业教育布局不平衡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地域分布看,全省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共有48 所,其中36 所分布在以海口为主的“琼北”地区,而以三亚为主的“琼南”地区却只有12 所。琼南地区教育力量的薄弱,造成劳动力素质较低,就业竞争力较差,严重制约琼南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亚市是琼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发展三亚的职业教育可以带动琼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完善三亚职业教育体系,将有利加强琼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整个海南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三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三亚市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视角,高度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在规模、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夯实城市经济发展基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发展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与发达地区或城市相比,三亚的职业教育在认识观念、经济适应性、校企合作、支持政策、竞争定位、纵向整合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三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全市有三亚高级技工学校、农垦三亚中专学校和三亚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3 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9000 余人;有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技学院、三亚城市学院3 所高职大专院校,在校生规模近3 万人;有琼州学院、三亚学院在内2 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学生规模35000 人左右(公办11000 左右,民办24000 左右)。全市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5 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1 家、职业技能鉴定所4 家,共10 家民办培训机构,每年社会培训人数约为5000 多人。各学校开设专业覆盖了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农学、教育学、艺术学和历史学等10 多个学科门类。全市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等多层次,高、中、初技能的多等级相互衔接、职业工种(专业)基本齐备、公办民办相结合、学历与非学历相补充的职业培训和教育网络。

2.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三亚高级技工学校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及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琼南地区唯一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海南省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目前,该校正在申报技师学院。琼州学院现拥有海南首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为培养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目前已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近50 名。各个层次的职业院校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了一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不断推进产教融合,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多种类型的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学习与深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各类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

3.办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2007年,三亚市委、市政府无偿划拨土地388 亩,投入资金7 亿元,把原海南省海洋学校、原三亚市职业中专学校和原海南三亚技工学校三校合并为三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配套兴建体育中心和实训基地,合并后的学校办学档次大大提升,已成为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三亚学院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筑面积50 多万平方米,拥有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中心、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高科技图书馆、标准游泳池、高尔夫练习场,现代体育场、风雨运动场以及篮排网球场等系列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建筑投资11 亿元人民币。琼州学院占地面积1400 多亩,总建筑面积38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7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0000 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00 多万元;馆藏纸质图书近130 万册,电子图书30 多万种。教学条件的改善,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三亚市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分析

1.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观念影响生源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关系最直接的教育,对促进城镇就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着巨大作用。”[5]随着国家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提高,地方政府对当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并把职业教育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纳入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但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实际地位偏低,社会普遍存在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6]。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要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要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宣传不够的问题,也有具体政策和制度不配套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层面、政府层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新政策,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了总体部署,但如果传统的教育和人才观念没有改变,发展职业教育仍然困难重重。

2.职业教育尚未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近几年,三亚的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虽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加大了投入,整合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三亚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职业教育投入仍显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直接导致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结构之间的脱节。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没有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如职业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层次、课程设置未能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中进行定位,偏重于考虑自身的发展,忽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区域经济管理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参与度不高;各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委托订单相对较少。

3.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更加强调“学校主动、政府牵动、企业联动,社会互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产业、行业和企业多方面力量的深度介入,所以将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三亚的职业教育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尝试,但产教融合的深度、形式、内容等方面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应多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合作举办专业、合作课程教学、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就业和共建教学资源等方面”[7]大胆探索,争取尽快建立起具有三亚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待完善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误区是阻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发展职业教育面临各种观念和政策困境。在推动企业与职业教育结合、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分工上,需要有配套政策加以支持和协调。三亚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分别由教育、劳动保障部门等部门管理,社会各方都有参与,存在着证出多门,彼此交叉,证书间难以互认互通问题。各类培训资源未得到优化整合,培训市场无序状况严重,培训质量较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明显。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有些企业仍在使用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员。

5.职业教育资源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明显

目前,三亚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院校共8 所,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重叠现象比较明显。其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英语共有8 所学校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共有4 所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共有4 个学校开设。同层次院校专业设置趋同性更为明显。3 所高职院校均设置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烹饪工艺与营养、会计电算化等专业。2 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均设置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物流管理、英语、俄语、会展经济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休闲体育、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个学校相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基本类似,层次和特色不明显,职业教育资源的同质化竞争比较明显。

6.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立交桥尚未完全建立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海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方案》,共提出了6 种项目类型供各类学校进行合作时参考和选择,并制定了一系列招生改革试点方案,为中职、高职学生升学搭建了“立交桥”,实现了中职、高职、本科学制贯通,让中高职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目前,三亚高级技工学校已与8 所大专院校合作,采用“3+2”联读、“3+2”“3+4”分段等培养形式,进行10 个专业的“学历直通车”项目;琼州学院与4 所高院校合作,采用“3+2”分段、“4+0”联合等培养形式,进行8 个专业的“学历直通车”项目。通过合作学校的资源整合和协同育人,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层次和水平。但是三亚市内的8 所学校,只有三亚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和三亚高级技工学校、琼州学院和三亚航空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3+2”分段培养项目,区域内人才培养立交桥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三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职业构建的新要求,结合三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针对存在主要问题,三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拓展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解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6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19 号)再次强调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并提出“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 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 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 亿人次”[2]。在重点任务分解中提出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协调发展。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2]。由此可见,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等四个方面不同层次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延伸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是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本科教育。

(二)以需求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以满足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以其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区域性和实践性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8]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质量、层次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发展层次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相适应,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三亚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快速涌现,使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力水平的人才需求急速上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原有的以中职、高职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已经难以完全适应三亚社会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要求。因此,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本科层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动三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差异定位的有效途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完善现有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结构、发展机制,逐步扩大各类职业院校参与率,到2020年基本覆盖所有职业院校。”[9]这意味着每一所职业院校都要以不同形式参与集团化办学。组强职业教育集团有利于促进三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竞争力的提升。其基本的思路是依托三亚的支柱产业建设,以特色专业为纽带联合相关行业、企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如以琼州学院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点建设为纽带,联合三亚市旅游协会、周边旅游企业及相关院校,组建具有行业和企业背景的,以培养高层次旅游技能型人才为使命的职业教育集团。

(四)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配套政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涉及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利益,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三亚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其他各相关部门具体负责落实,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工作格局。制定《三亚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竞争力提升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三亚市中长期技能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中对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学员的有关补贴政策;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渠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教育观和人才观,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育才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激励广大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参与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

(五)促进三亚职业教育的横向合作

经济发达城市如青岛、宁波、苏州、深圳等,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协调,他们成功的经验可为三亚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如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士等,针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联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做法对我国具有很强借鉴意义。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可以利用其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气候资源,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借鉴其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招生方式、课程设置、政策保障、经费筹措、师资建设及考核等各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差异化定位发展。例如,琼州学院与奥地利IMC 大学合作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吸收奥方的经验。

(六)构建区域内的职业教育“立交桥”

贯彻落实《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方案》(琼教职成〔2013〕81 号)文件精神,通过五年一贯制高职、中职与高职“3+2”分段培养、中职与高“3+2”连续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4+0”联合培养等形式,注意“一个导向、两个整合、三个区别和四个衔接”,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扬长避短,促进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的整合;把握与高职高专、专科升本科及应用型普通本科三者之间的区别;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管理的衔接。加强区域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合作,促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学科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的共享与整合,从而形成区域内职业教育“立交桥”,图示如下。

图1 三亚市职业教育“立交桥”

[1]刘瑞平.试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东莞市职业教育为例[J].特区经济,2012(10):296-298.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4)[2014-10-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3]三亚市中长期技能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EB/OL].(2011-01-03)[2014-10-11].http://www.syrczpw.com/news/article/html/583636.html.

[4]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EB/OL].(2012-07-25)[2014-10-11].http://www.ssfcn.com/detailed_gh.asp?id=25534.

[5]台盟中央.强化实用型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13-10-16(20).

[6]李凤.重庆市垫江县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3(5):82-83.

[7]张侨,盛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3(3):101-104.

[8]白汉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7(13):45-48.

[9]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EB/OL].(2014-06-16)[2014-10-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猜你喜欢

三亚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职业写作
『贵州小三亚』——罗甸
尚赫训练营燃情三亚
我爱的职业
碰撞:海南三亚与河北迁西
三亚的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