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聚视阈下江西制造业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研究*

2015-12-16周国兰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江西制造业

曾 光 周国兰 郭 苑

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沿海转什么、江西适宜承接什么、如何承接,这是江西推进产业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珠闽地区具有转移趋势的制造业行业

近年来,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70%以上来源于长珠闽地区,并且主要是制造业。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沪、浙、闽、粤、苏五省市制造业转移趋势。为此,选取五省市及全国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均为当年价格,以剔除价格变化影响)进行产业集聚指数计算。静态指数采用2012年各省的数据计算,动态指数采用2007—2012年各省的数据计算。利用产业Hoover系数即通常所说的区位商来构建产品静态区位指标,并将其拓展为动态指标来衡量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在考虑五省市某地产业是否具有向外转移趋势时,选择的标准有两个:(1)LQij(静态集聚指数)≥1,Aijt(动态集聚指数)〈1,这代表该产业在该地区具有较大的份额,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但产业增速放缓,低于全国水平,具有向外转移趋势。(2)LQij≥0.8,Aijt〈0.8,这代表该产业在该地区仍具有一定的产业份额,但增速严重低于全国增长速度,产业萎缩趋势明显。经计算五省市29个制造业的静态和动态指数得知,上海有16个、浙江有18个、江苏有7个、福建有8个、广东有14个行业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存在向外转移趋势(见表1)。

总结发现:长珠闽地区在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多重约束下,制造业整体向外转移趋势明显。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五省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从2007年的13.64%、5.49%、13.16%、12.77%和3.56%下降到2012年的10.29%、3.3%、12.93%、6.36%和3.2%。但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特别是服装、家具、印刷复制、橡胶和塑料制品、文教体育用品、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存在三个以上省市共同转移现象。

表1 长珠闽存在向外转移趋势的制造业行业

从产业转移来源地来看,上海和浙江制造业向外转移加速,但广东、江苏、福建制造业转移规模和进程低于人们预期。上海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已进入后制造业化和城镇化高级阶段,传统制造业大幅萎缩和加速向外转移。浙江民营资本发达、转移行业多、潜在转移规模大,化学纤维、纺织、皮革、服装、资源回收加工、家具、橡胶和塑胶、仪器仪表、通用设备等9个制造业产值均占全国的10%以上。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的广东和江苏两省制造业向外转移相对滞后,这与两省鼓励省内产业转移政策有关。比如,广东2008年实施“双转移”战略,引导珠三角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江苏鼓励苏南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苏中、苏北欠发达地区转移。福建正处于制造业加速阶段,制造业向外转移也较慢,但服装、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优势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二、江西适宜承接制造业行业选择分析

比较优势原理是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理论依据。立足江西的区位、资源、生态、综合成本以及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承接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江西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首先,从比较优势行业方面来看,产业集聚强化行业和成长行业是江西制造业比较优势与潜在优势所在,是重点承接的行业。根据2007-2012年江西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集聚指数确定的江西比较优势行业为:(1)产业集聚强化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服装,医药制造,非金属矿物质品,印刷复制,木材加工,皮革制品,文体用品,化学原料及制品,电气设备制造,食品制造;(2)产业集聚成长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家具制造,仪器仪表,通用设备,橡胶和塑料制品,资源回收加工,纺织,专用设备,造纸及纸制,金属制品,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电力、燃气及水,交通运输设备。

其次,还应充分考虑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三大国家战略对江西的产业定位,即粮食生产、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稀有金属、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等产业基地,以争取国家的扶持。

再次,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角度看,应重点培育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绿色食品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江西应重点承接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适当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精深加工优势产业,比如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皮革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印刷复制、家具、化工、仪器仪表、文教体育用品等。

三、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选准产业承接结合点

利用江西地处长珠闽共同腹地优势,围绕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主动对接长珠闽五省市,因地制宜地承接优势和特色产业。面向广东重点承接电子信息、文教体育用品、家具、印刷复制、电气制造、服装、皮革制品和绿色食品等产业。面向长三角重点承接装备制造(包括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设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服装、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生物和医药、金属制品、文教体育用品、仪器仪表、节能环保和文化创意等产业。面向福建重点承接服装、木材加工、橡胶和塑胶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产业。

(二)突出五大产业承接模式

(1)产业补链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在产业的上下游、左右链、高低端发展配套项目,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推动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企业协同转移。

(2)内部提升模式。通过引进大企业,采取控股、兼并或重组等方式实现先进技术、装备、管理、人才等要素的内部化转移,改造提升本土钢铁、水泥、电子信息、稀土、医药等行业。

(3)“飞地经济”模式。探索与沿海地区政府、产业园区和战略投资者采取共建共管、委托或托管等方式建设园中园、托管园、共管园和新功能区,实行利税分成。重点推进吉安深圳产业园、上饶赣浙产业园、南昌上海产业园、抚州海西产业园和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建设。

(4)组团式模式。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区域资源,建立区域产业分工和协作机制,推动组团式招商、差异化承接。重点推进昌九、昌抚、赣西、赣东北、中央苏区、吉泰走廊等区域的产业合作,开展抱团式招商,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

(5)逆梯度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实现产业跨越发展,反过来向发达地区转移。对技术优势突出的铜精深加工、光伏、稀土等行业,可采取逆梯度转移,抢占产业制高点。

(三)打造产业集聚品牌和优势

结合主体功能区和各地比较优势,科学制定全省产业优化布局的导向目录和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引导承接项目向沪昆线和京九线两条产业驱动主轴集聚。立足各地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向重点园区和产业基地集中,形成产业集聚品牌和优势。重点推进南昌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九江石化、吉安电子、鹰潭铜、赣州钨和稀土、景德镇陶瓷、新余新能源、宜春锂电等产业链上下延伸,培育10个左右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世界级铜产业基地(鹰潭、南昌)、光伏产业基地(新余、南昌、上饶)、重稀土加工基地(赣州),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南昌、宜春、吉安、抚州、上饶、赣州)、陶瓷产业基地(景德镇、高安、丰城、萍乡、广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南昌、吉安)和航空制造产业基地(南昌、景德镇、九江)等。

(四)完善五大对接服务体系

(1)强化产业平台对接。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整合、优化、提升全省94个制造业园区,增强载体的综合承接力。支持重点园区调区扩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支持建设省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型科技园、生态制造业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等。

(2)强化招商项目对接。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型央企和民企,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基地型、龙头型、品牌型、集群式大项目。健全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制度,为其落户、建设、投产搭建绿色通道。建立重点企业调度目录,进行动态管理,优先办理审批手续和优先配置要素资源。

(3)强化基础设施对接。尽快打通连接长珠闽的公路、铁路、高铁、水运、航空等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南昌、九江、赣州和井冈山四个出口加工区和南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搭建与长珠闽海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快速通关平台,扩大铁海联运受益面。加大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建设和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宜居宜业良好环境。

(4)强化科技服务对接。支持组建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调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深入推进科技入园,协助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资格确认、科技成果和科研项目申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用创新合作,开发、应用新产品、新技术。

(5)强化政策保障对接。加强统筹协调,设立全省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完善促进产业承接的财税、金融、土地、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在规费减免、品牌建设、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税扶持或奖励。健全政银企联动机制,搭建企业上市、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地产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融资平台,探索和推广“财园信贷通”试点。

[1]郑利月.基于产业转移视角下的江西产业结构及承接行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黄钟仪.产业转移:东部的趋势及西部的选择——以重庆为例[J].经济问题,2009,(7):117-118.

[3]贾卫丽,李普亮.“双转移”战略中承接地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14,(1):63-67.

[4]杨奇.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行业选择及布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江西制造业
江西银行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3.换装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我爱江西奶奶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