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欣赏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聆听

2015-12-15夏艳

关键词:音乐要素聆听音乐欣赏

夏艳

【摘要】 本文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与体会,从四个层面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聆听的几种方法,创设情境静中听,从兴趣与习惯等反面分析了创设情境与静听音乐的重要性,巧设问题思中听,分析了以生为本,教师提问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寻找要素对比听,从寻找与对比要素两方面感知了音乐要素的可比性,追踪主题反复听,分析了用演唱、分辨等方法记忆主题、反复聆听、强化体验,突出了音乐主题在欣赏教学中的核心性。

【关键词】 音乐欣赏 情境 聆听 问题 音乐要素 主题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17-02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可见听觉在音乐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在音乐欣赏课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听什么?”,“怎么听?”,只有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懂得如何去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感受体验音乐,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欣赏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聆听?从许多课改后的优质课与成功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可以吸取与学习,总结起来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静中听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叩门砖,它的设计能直接影响到课的成效。新颖灵活的导入,能直接将学生带入课堂主题,并轻松愉快地学习;老套陈旧的导入,将会使学生丧失兴趣,缺乏动力。

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个性十足,对此我们应该做到因材施导。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层次与兴趣爱好,结合时下最流行的元素与节目,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导入,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时,教师直接播放几段有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等,让学生聆听,亲近自然,想象在雷鸣电闪、暴雨倾盆的天气状态下奥地利人们将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跳波尔卡,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紧接着学生会充满期待的想听这首乐曲,促使学生从“要我听”变成“我要听”。如在《影视金曲》这个单元,教师采用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这个栏目的游戏方式,聆听经典的影视音乐,让学生说出这些音乐的曲目名称以及源自于哪部影视作品,学生们个个都会热情高涨,积极响应。

2.安静聆听,形成习惯

安静地聆听音乐是欣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安静、专注地聆听呢?

首先要创设安静的环境。在嘈杂的环境中,学生是很难静下心来欣赏音乐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以严谨的态度、提示的方式让学生们“打开耳朵、合上眼睛、闭上嘴巴”安静下来,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去聆听。

其次要调整学生的状态。学生倾听音乐时常表现出的“无精打采”、“游离音乐”等不良状态,严重影响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可在听赏前,努力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听的欲望,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听赏。

最后要做到榜样示范,共同静听。让学生学会安静聆听,教师首先要用心聆听。每当音乐响起时,教师要身临其境地融入音乐中,真诚地和他们一起安静聆听,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切忌在听音乐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每段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不停地提示、解说,从而影响整个音乐的完整性与美感,在此“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最好的境界。长此以往,认真安静地聆听习惯将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中。

二、巧设问题思中听

1.以生为本、巧妙设问

在欣赏音乐时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难持久的,有时会走神甚至发呆,这与老师没有针对欣赏的音乐巧妙设计有效提问有关。音乐欣赏常规教学中存在着两个极端:第一种是“例行程序无提问式”教学,教师先简单做歌曲和曲作者介绍,再播放音乐完整听,再分段听……整堂课从头听到到尾,无一个提问,学生们盲目、无意识地听,一个个无精打采、心不在焉,听完后头脑一片空白,心里一片茫然。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是无效的,更是毫无美感可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觉得音乐课太枯燥、太单调。第二种就是“设心处虑无效提问式”教学,在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停地无效提问,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便让学生回答,整堂课看似教学处处有设计,师生互动频繁,学生要么信口开河随意应付,要么干脆闭口不说,这也是一种无效课堂。在这样“咄咄逼问”的紧张气氛中,学生哪能放松心情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体验呢?

这种无效提问症结有三:一是问题太大、太泛,没有指向性,学生无从回答。如,听完乐曲后问:“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说说对乐曲的印象?这是一段怎样的音乐?”;二是问题太深、太难,没有代表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与实际水平,学生回答不出。如刚听完一首现代流派的音乐作品便问“你觉得它跟一般的古典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吗?音乐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三是问题过于幼稚,切入不当。如听完乐曲后问:“这个乐曲好不好听?你们喜不喜欢?”,这些不痛不痒、无病呻吟似的提问都会使原本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陷入“冷场”、“尴尬”的境地。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生为本,提问时不能随心所欲,要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2.关注全体,因材施问

在教学中我们如何面向全体,巧秒设问让每位学生都能愿意主动思考,愿意跟大家交流呢?我认为问题的设置可参考以下三点:

(1)问题要新颖灵活

同样一个问题变换一下提问的方式,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如欣赏一首乐曲,在初次聆听后每次都按惯例提问:乐曲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等等,学生必定会厌烦,会觉得无趣,因此可以把这几个问题换个角度来问,使提问具有艺术性。如学习乐曲《伏尔加船夫曲》,初听旋律后,可以这样设问:“音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对旋律的感受,老问题也会问出新意。

(2)问题要深浅适度。

由于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讲究科学性。课堂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有个性发展,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既要有简单、记忆性的问题,也有要有分析理解、需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只有做到科学性的提问,学生才会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这样的课堂才会缩小差距,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

(3)问题要巧妙,有焦点。

每个问题要有焦点,并设计得巧妙。我们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来设计提问,由易到难、分层抛出、层层深入。如在学习《G大调弦乐小夜曲》时,在没初听音乐前教师就课题巧妙设计提问,这个曲名隐含了我们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目标,你们看看有哪些?学生们都会动脑依次回答,这首乐曲是小夜曲的体裁,是弦乐演奏的,它的调性是G大调。从而学生就会了解整堂课教师将会带领大家完成哪些明确的目标,这样的课堂具有目的性。

三、寻找要素对比听

1.寻找要素,比较聆听

任何音乐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教师如果能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们通过聆听、思考、寻找、比较各类音乐要素,主动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这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会更加专注地听音乐,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在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我们了解到进行曲的特点:结构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是不是所有进行曲都会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拓展欣赏《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比较一下它们的音乐要素,便能得知并不是所有进行曲都是雄壮有力富有号召性的,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情绪和音乐风格的变化。

2.感知要素,深度理解

每一首曲子由于音乐要素的不同,它们显示出来的风格与特点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些音乐要素引导学生聆听,并采用各种方式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溜冰圆舞曲》是一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它有着圆舞曲的典型节奏,妩媚优雅的旋律以及维也纳圆舞曲的独特风格。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到曲作者瓦尔德退费尔捕捉到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时尚,将溜冰与圆舞曲巧妙结合创作了这首管弦乐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抓住三拍子节拍的特点和维也纳圆舞曲的独特风格来想象音乐形象,并让学生拿出两支笔当做溜冰鞋,在白纸上跟着三拍子音乐一起溜冰一起跳舞,这种让学生们跟随音乐,现场感受曲作者的创作灵感,体验三拍子特点及圆舞曲风格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欢。

四、追踪主题反复听

1.牢记主题,把握核心

音乐主题是乐曲的精华,是整首乐曲的灵魂,多半富于歌唱性,它一般集中表现了乐曲的情绪与情感,抓住了音乐主题,就能把握作品的核心,学生记住了音乐主题就会对作品印象深刻。

1)演唱音乐主题。

依据音乐主题的难易程度,可模唱、哼唱旋律,或依据音乐表现的情绪或情景进行填词演唱。如欣赏《化装舞会》在哼唱音乐主题时,用“Beng”来模唱跳音部分旋律,用“La”来模唱连音部分旋律,从而感受音乐的跳跃与连贯。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先将它的爱情主题——《化蝶》这首歌曲唱会再来欣赏乐曲等。演唱音乐主题,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可以全班齐唱旋律,也可以分男女对唱,可以由学生自己创作填唱歌词,也可以由学生指挥,师生合作演唱,这样的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生动,音乐主题也会显得更加鲜活。

2)听辨音乐主题。

音乐主题篇幅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反复聆听,又由于音乐主题一般在乐曲中会重复出现,可以让学生追踪听辨乐曲的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把握乐曲的情绪特点。追踪听辨主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配器或故事情节,说一说乐曲的主题出现了几次。师生还可以根据主题的情绪,设计恰当的律动动作或图谱,听到主题时用动作和图形表现。

2.反复聆听,强化体验

音乐主题的反复聆听是一种看似枯燥但却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

如《辛德勒的名单》在英国管奏出的略带忧伤情绪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分三次奏出了音乐的主题,但每次的主题音乐的出现都会有所变化。第一次小提琴在中低音区演奏,第二次在高八度上反复,第三次在a小调中再现,这仅是你第一遍听出的小提琴演奏音区与调性的变化。在第二遍聆听时,你会发现主题第三次出现前,引子会再度响起,主题旋律扩展加长了,音乐有了和声小调的特征,第三遍聆听时你会发现乐曲的情绪不仅仅只是忧伤、伤感,它会由忧伤转变成哀而不伤再转变成犹太民族那种饱含苦难、难以言喻的激情。学生们只有反复聆听,才能从主题音乐中感受到人物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才会产生不一样的听觉感受与情感体验。

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一首乐曲欣赏要感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聆听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下,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才会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学生只有做到“耳听脑想”、“心随乐动”,音乐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更加喜爱。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近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管理》2014年09年总第286期.

[4]《中国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要素聆听音乐欣赏
鉴要素,赏形象
鉴要素,赏形象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的本体性
喧嚣时代如何学会“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