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坊教学法的《商务翻译实务》教学模式探讨*

2015-12-13刘建珠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译员工作坊商务

刘建珠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基于工作坊教学法的《商务翻译实务》教学模式探讨*

刘建珠1,2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工作坊是一个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倡导下,翻译教学也引入了工作坊教学法。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拓展课程《商务翻译实务》为例,探讨了商务翻译工作坊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即:翻译工作坊教学法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开展商务翻译工作坊教学?如何在商务翻译课堂上开展工作坊教学?

工作坊教学法;商务翻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商务翻译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且呈现职业化和市场化态势。这无疑给商务翻译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绝佳机会,但与此同时也给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我国翻译专业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的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基于传统的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大部分外语专业乃至翻译专业毕业生既不熟悉商务翻译的“工作环境”,也不了解商务翻译的“工作过程”,无法胜任商务翻译的“工作任务”,入职前需要接受翻译企业的再培训。

面对我国翻译产业的爆炸式增长以及社会对商务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国家教育部门开始思考市场化和职业化背景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在这一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以及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掀起了一股“工学结合”的浪潮。这股浪潮也波及到了翻译教学领域。

随着人们对“工学结合”教育理念认识的愈益深刻,翻译教学界开始思考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其表现之一是在教学中引入“翻译工作坊”[2]。国内许多高校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老师也开始试着将这一方法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但是, 翻译工作坊教学法有何特点?开展翻译工作坊教学有何理论依据?如何开展翻译工作坊教学?这些都是新的课题,急待回答。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自 2012年起开始探索“商务+翻译”复合型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第五个学期分别开设了《商务现场口译》、《商务翻译实务》和《翻译与文化》三门翻译方向拓展课程,在翻译工作坊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本文试图以《商务翻译实务》课程为例,探讨商务翻译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寻找以上三个问题的具体答案。

1 翻译工作坊教学法有何特点

工作坊是一个舶来品,源于英语中的“workshop”,是利用一种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将由多人共同参与的活动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的过程[2]。换言之,工作坊是一个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让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相互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让这个方案如何推动,甚至可以采取实际行动的聚会与一连串的过程。

如果在工作坊前面加上一个工作类别的限定词,便能衍生出无数工作坊的具体形式。“翻译工作坊”就是其中的一种。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埃德温·根茨勒认为,翻译工作坊类似商业性的翻译中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翻译活动[3]。可见,翻译工作坊就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连串过程与活动。

工作坊概念一经引入中国,便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很多职业培训机构率先做出了工作坊教学尝试。工作坊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也出现在各大高校的课堂里。在外语学科里,不少老师率先在翻译课堂上采用工作坊的方式组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高强度翻译训练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为他们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实施翻译项目、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

经过几年《商务翻译实务》工作坊教学的尝试,笔者以为翻译工作坊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改变了传统翻译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注重翻译的终端结果评价、偏重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和实践能力的模式。翻译工作坊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强调团队协作、突出学生的翻译实践以及自主学习。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翻译学习热情。通过翻译工作坊教学,让本以为翻译很难、对翻译兴趣不大的同学也能自觉参与翻译学习和翻译实践。

2 为什么要开展翻译工作坊教学

虽然翻译工作坊教学法已经在部分高校的翻译教学中得到试用,但是由于受师资、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和老师对于这种方法仍然半信半疑。作为一名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寻找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理论依据,在内心深处首先说服自己,然后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执行,促进翻译教学的改革并最终让学生受益。笔者以为,在高职高专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翻译工作坊教学,最起码有以下三个理由。

落实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气象灾害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桐庐县强对流天气部门、乡镇应急联动响应机制》,规范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的流程和方式,建立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发布平台和工作流程,实施推进气象灾害全媒体发布工作,切实加强突发强天气的应对工作。

第一,翻译工作坊是实践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我国翻译市场中,商务翻译人才存在大量缺口。新环境和新形势呼唤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市场化”、“职业化”和“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通道。于是,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工学结合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模式[4]。

第二,翻译工作坊是激发学生翻译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作为从事翻译教学和培训的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认清翻译的教学规律,更要时刻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翻译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教授凯勒认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力、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5]。在翻译工作坊的教学组织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具体任务、也有自己的合作团队,因此能引起学习者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让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本人密切相关、并觉得自己有信心做好此事,最终体验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足感。

第三,翻译工作坊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在翻译活动中,译员在有限时间、有限客观条件下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储备及信息工具解决翻译难题并顺利高效完成翻译任务的素质和能力统称为译员素养。它既包括译员的语言素养、知识素养,也包括职业素养。翻译教学应以译员必备的素养为出发点,既要重视语言能力和百科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传统的翻译教学过于注重语言和知识素养的训练,对于职业素养的认识不足。翻译工作坊恰恰弥补了传统翻译教学的不足,能有效地锻炼学员的职业素养。

3 如何开展商务翻译工作坊教学

翻译工作坊教学围绕翻译的“工作”展开,将职场翻译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纳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按照翻译项目的工作过程,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从而实现翻译课程的学习目标。

3.1 工作环境

综观国内外翻译公司的工作环境,职业译员的主要工作模式已不再是“词典+钢笔”了,而是“电脑+网络”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译员不可能为“一名之立”而“旬月踟躅”,他们需要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ICT)以及Trados等各种翻译软件带来的种种便利,吸收借鉴他人的劳动成果,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ICT和翻译软件技术的发展已经、必将继续影响我国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ICT与翻译的结合后催生出计算机辅助翻译(CAT)。CAT开创了信息通讯技术时代翻译新纪元,给翻译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给翻译工作及其教学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将CAT技术纳入翻译教学和培训已经得到广大高校、翻译协会以及翻译企业的广泛认可。

CAT对工作环境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开展翻译工作坊教学首先需要在教室里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职场翻译人员常用的翻译软件。另外,最好将教室布置成模拟翻译公司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效果必然大大得到提高。笔者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应在校内建立翻译实训室,并在校外建立翻译实践基地。这样学生既可以在校内参加仿真工作环境下的翻译模拟训练,又有机会到真实的翻译公司参与翻译实习。

除了将学生安排在仿真的翻译实训室学习外,开展翻译工作坊教学还应按照职场翻译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理念的核心概念之一便是工作过程,即:为了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相应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6]。在教学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旨在实现教学与工作的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未来职业岗位有意义的行动情境。

3.2 工作过程

翻译本身是一个过程。关于翻译过程,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其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从实践层面将翻译过程分解为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四个阶段[7]。应该说奈达的翻译过程说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描述了译员的工作过程,但这只是译员作为个体在翻译过程本身的工作程序,并非职场环境下翻译项目操作流程的全部。

根据多数翻译公司对翻译项目的操作程序,职场翻译的工作过程大体上分为接单、翻译和反馈三个阶段。其中接单阶段包括业务联系、合作洽谈、合同签订以及客户下单等四个环节,翻译阶段则分为任务分配、译员工作、译审检验、译文修改、编辑排版、提交译文等六个环节,最后一个阶段则包括客户评价、译员自省和总结报告等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可见,职场环境下的翻译过程要复杂得多,涉及项目委托方、业务员、项目经理、译员、译审、编辑等不同的角色。有时,译员要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

翻译工作坊教学应基于翻译项目的操作流程设计教学。教师在设计翻译工作坊时,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景,在互动中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自省的机会和可能[8]。根据图1,我们可以按照职场翻译所涉及的角色将全班同学划分为接单、翻译和反馈等若干小组,让同学根据不同的翻译项目分别扮演委托方、业务员、项目经理、译员、译审、编辑等不同的角色。为了保证翻译工作坊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需要扮演调解者、组织者、促进者、监督者、引导者、指挥、教练等角色。

3.3 工作内容

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学习领域,即:在职业行动情景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结合,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等三个部分构成,每一个学习领域均以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为主要的参照系[6]。学习领域与未来的工作任务密切相关。就图1的翻译项目操作流程而言,翻译的工作任务包括接单、翻译和反馈。这三个阶段的能力要素便构成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

图1中的翻译项目操作流程明确提出了翻译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翻译工作坊教学体系。根据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项目,按照行动回路进行教学思路的设计,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其一般流程分为准备、实施和评价[9]。因此,在翻译工作坊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三个阶段依次组织教学和训练,如表1所示。

在项目准备阶段,译员除了学会联系业务、洽谈合作、接受定单等任务外,译员同样需要熟悉翻译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翻译技巧,开展语言对比研究,拓宽知识面。根据笔者的经验,商务翻译实务的第一堂课应重点介绍翻译的历史、方法、标准等基础知识,采取讲授加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第二次课至第五次课依然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重点介绍转换、补偿、省略、拆分等商务翻译的常用技巧,每次重点介绍一种技巧。第六次课至第八次课则重点开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把握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的异同,同样采用讲授加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第九次课主要由同学们分组开展模拟联系业务、洽谈合作、接受定单等场景。另外,在开展以上教学的同时,还应要求学员通过选修或自学的方式,拓宽历史、文化等相关专题的知识面。

在项目翻译阶段,译员主要就各自承担的翻译项目进行分析、转换、重组、检验和编辑,需要熟悉该项目的专业术语、背景知识等。就商务翻译而言,译员经常面临的翻译对象主要有商务名片、公司简介、产品说明、宣传广告、合同文书、市场报告等。这一阶段,可以采用小组模拟加讨论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按照由简到难得顺序,每次课重点处理一个话题。老师在上课前,可提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并提前把任务布置下去。

图1 翻译项目操作流程

表1 商务翻译工作坊教学安排表

在项目评估阶段,译员需要正确对待每个项目客户的意见反馈,了解用户对每个项目的质量期待,学习自我反省并能就每次翻译工作的经验教训做出总结。因此,项目评估也是商务翻译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笔者建议分三次课完成该阶段的教学。第一次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学生分组设计问卷,然后就本组的翻译项目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第二次课则是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并形成调查报告,然后再与其他小组讨论交流。最后一次课则是自我反思,提交个人学习体会和总结报告。如此一来,《商务翻译实务》课程的教学任务就全部完成了,一共包括课堂教学36个学时和课外选修32学时。

总之,翻译教学应建立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翻译工作坊教学以工学结合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翻译学习动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职业素养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模拟工作环境中,按照职场翻译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翻译。这种教学方法将老师的组织协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同学之间的协同合作有机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商务翻译教学实践,笔者以为翻译工作坊教学法操作灵活、效果明显,值得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译实践课推广。

[1] 袁洪,王济华.商务翻译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

[2] 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

[3] 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7.

[4] 耿洁.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历史发展和实践[J].职教通讯,2007(3):2.

[5] Keller J M.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J].In C.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3:183.

[6] 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7] Nida E A.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XII.

[8] 梁志芳.高职院校应用型翻译本科专业设置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6):21.

[9] 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89.

On Workshop-based Teaching Model of Business Translation Practice

LIU Jianzhu1,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2.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

Workshop is a field and process in which many people take part. Under the guidance of “Working plus Learning” concept, the workshop approach is applied in teaching translation. Taking Business Translation Practice, a course offered in Business English program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odel of translation workshop and mainly answers three questions, namely, what features does the translation workshop have?, why workshop needs to be applied in business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how the business translation workshop should be conducted?

workshop-based teaching; business translation practice; Shenzhen Polytechnic

G617

A

1672-0318(2015)02-0065-05

10.13899/j.cnki.szptxb.2015.02.012

2014-12-24

*项目来源: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GZYLX2011182);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科研项目(2014WZDXM018);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GWJYZD14001);深圳市哲学社会“十二五”规划课题(125B097);深圳市教育学会规划课题

刘建珠(1974-),男,副教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口笔译。

猜你喜欢

译员工作坊商务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口译中的“陷阱”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联络口译中译员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