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政策扶持下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研究*

2015-12-13孙晓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资助应用型德国

孙晓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国家政策扶持下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研究*

孙晓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作为德国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一直广为研究,而经过多年发展,应用科技大学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逐渐成熟,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本文着重研究和分析近年来德国针对和涉及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诸多政策,如:“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经由教育之路,再登高峰”一揽子教育资助计划中的“女教授计划”、“开放的高校”、“改善教育质量公约”和 “高校公约2020”等;找到这些扶持政策和措施的相互关系和特点,来分析应用科技大学在这些政策推动下的发展轨迹。

国家政策;扶持;应用科技大学;德国

1 概 述

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作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和学习的职业教育机制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德国也一直将职业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德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具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作为德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也有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分层和分级。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以应用科技大学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层次,其目的和宗旨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与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谋而合。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联邦德国对应用型人才,尤其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渴求和技术革新的需要,在1968年10月31日的德国各州州长会议上,德国签订了共同建立FH的协议,通过了《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协定》,决定在已有的中等技术教育基础上成立 FH,命名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更高规格的技术人才。随后,FH开始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逐渐形成和建立起自身实践性、专业性的特色,与大学、大学类的高校一起成为德国高等教育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大多数的FH的建立时间都涵盖在1969年至1971年之间,很多是由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办学历史的高级专业学校和工程师学校组建而成。1985年联邦会议通过了《德国高等教育法》,FH所代表的高职高专教育在德国高等教育中的正统地位得到承认。1998年9月18日,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KMK),确定FH为正式命名为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应用科技大学与传统大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科研方面,应用科技大学都着重突出其特色。作为联系学术界与经济界的桥梁,应用科技大学的科研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将好的想法转换成真实的产品,工艺和服务。知识和技术的转化是应用科技大学科研的中心。对于应用科技大学的科研发展,德国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应用科技大学的科研是以应用为导向并面向实际的,其着重点不是对“科学真理的探索”,而是迅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进一步的研发。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找到应用型的基础研究与开发的途径就显得格外重要。应用型科研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与企业的长期接触,对企业的各种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工艺,结构甚至新的企业模式。因此应用科技大学的科研特色很好的满足了中小型企业的创新和开发需求。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通过合作人员牵线搭桥等非正式的途径来实现知识与技术的转化非常重要,因为这些企业往往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并与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有着长期可信任的私人关系。在这一点上,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在进入到高校工作之前,在工业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就突显出其重要性了。而富于创新力的中小型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地区的发展和工作机会供给保证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而应用型科研的开展离不开高效充分的沟通和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应用型科技真正的用到创新中去。

2 德国对应用科技大学的扶持政策分析

对于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德国政府不仅仅是给出了口头上的重视,更为重要和实际的是给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分析针对和涉及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扶持政策有助于更进一步的了解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轨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2.1 “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1][2]

德国前教育与研究部部长夏万恩博士(Dr. Annette Schavan)曾说过:“德国的竞争力除了用大量优质的学术出版物与专利证书来证明以外,更重要的是看能开发多少新的,或者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此务实的话语从侧面反映出德国政府对于应用科技大学面向实践的科研方向的看重与支持。在2006年,德国政府就推出了重点扶持应用科技大学的“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知识与技术转化。为了鼓励和保证企业对于此类科研的兴趣与参与度,该方案提出对于企业承担的科研经费予以20%额度的支持。除了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科研之外,该方案还支持内容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青年人或者学生以毕业设计,学士论文,硕士论文或者在职博士,联合培养博士等形式参与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来都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而应用科技大学与综合性大学及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为应用科技大学的优秀的硕士毕业生也打开了一个通向博士研究的大门。“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资助了很多项目,其中不乏各种不同的合作形式和机理,比如:短期的人员交换,设备借用,硕士毕业设计项目,联合培养博士项目,专利申请,授予许可,资产拆分,科研基础设施的共用,正式和非正式的项目交叉。这些不同的项目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使得应用型科研在科学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时效性上面都有所推进。

德国在工业技术上的优势给德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而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培养这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就是应用科技大学。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贴近实际,科研面向应用,并且和当地的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对于产品的开发改善和服务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应用科技大学的存在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保持德国产品的竞争力和保证德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良好信誉和保证才使得“德国制造”这个金字招牌能够屹立不倒。正是因为应用科技大学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德国政府对其的大力支持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德国教育部唯一一个指定资助方向为应用科技大学的计划方案,“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重点支持应用型科研的开展,尤其对于工程技术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经济类的应用研究有一定倾斜。在应用型研究中,应用科技大学与学校当地的中小型企业,综合类高校及其它非高校类的科研机构的合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开展的大力推进,使得应用型科研能够为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强,增进区域经济活力添砖加瓦。而应用型研究作为应用科技大学科研的特色和亮点,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受到重视,并大力发展起来。

图1是“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对于应用科技大学应用型科研的支持力度。

从2005年的一千零五百万欧元到2014年的四千零九百万欧元,总量上也是差不多翻了两番。这个平均每个项目最高二十六万欧元的资助项目,在2006至2014年间吸引到了来自110所应用科技大学,近800个项目申报,申请经费总额达到一亿七千五百万欧元。

2.2 “经由教育之路,再登高峰”一揽子教育资助计划[3]

2008年10月22日在德累斯顿各州和联邦首脑召开了教育峰会,会上提出并通过了发展和支持的一揽子计划,该计划涉及面极广,基本涵盖了从幼儿早期教育到职业再教育的方方面面。峰会指出,德国到目前为止的良好经济发展离不开德国教育界提供的高质量的教育支持,然而面对人口结构变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的支持教育,发展教育才能度过难关。所以对于德国联邦政府来说,应该努力的提升公民的受教育权,改善其受教育的条件。教育系统的结构合理性和受教育渠道的多样选择性与畅通就意味着更多人的人能享受到教育的权力,更多的专业人士与精英能够投入到科技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去,这样就会给德国经济带来更大的活力和发展的后劲。

图1 “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下应用科技大学每年获得的科研资助(单位:百万欧元)[2]

“经由教育之路,再登高峰”的一揽子教育资助计划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主要的目标是:一、改善德国的受教育权利情况和条件;二、增加六岁以下儿童的入学机会;三、提高教育与培训的毕业率;四、提升德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五、通过教育提高移民对德国文化的认同感;六、改善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七、伴随一生的教育之路——继续教育。德国投入了建国以来投入最大的财政资助金额来保证该一揽子教育资助计划的实施。在这项计划的影响之下,德国的青少年辍学率和青少年失业率降到了一个多年来的历史最低点,而大学的新生及毕业生人数,以及继续教育人员的数量上升到了历史的最高点。除了数据上的变化以外,最为关键的是在德国,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改善教育条件不仅仅是国家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来关心和支持的事情,因为只有办好教育,才有出路。

2.2.1 “女教授计划”[4]

在整个一揽子计划中,与应用科技大学相关的是为了改善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而通过的提案“女教授计划”,该计划重在支持高校工作的女性教授开展科研教学工作,顺利获得教授岗位的,从而提高高校内女性教授的比例。从2006年到2011年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应用科技大学共投入了一千三百五十万欧元来支持女性教授的工作。

2.2.2 “开放的高校”[5]

此外,一揽子计划的子项目“开放的高校”中,应用科技大学自 2011年以来也获得了近两百万欧元的资助,用来发展和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以及加强职业教育系统与学科教育系统的彼此交汇。

2.2.3 “改善教育质量公约”[6]

自2011-2012冬季学期开始执行的“改善教育质量公约”是有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合作来推行的一个逐步改善德国高校教育质量及学习条件的计划。为了保证这个计划的推行,联邦政府将在 2011至2020年总共投入经费达二十亿欧元,受惠者是德国境内的186所高校,其中应用科技大学的数量达到78所。在2011年,应用科技大学分配到的资助金额达到八百五十万欧元。从2011到2016年,应用科技大学预计会得到总共两亿八千五百万欧元的支持。得到经费支持的应用科技大学要采取各种提高教育质量的举措,并根据地区经济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些举措中,获得重点支持的举措包括,例如:在入学阶段,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校各院系情况,并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院校及专业;在学习阶段,针对难度较高的MINT专业(数学,电子信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提供学习辅导,提高毕业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如网络学习等。

2.2.4 “高校公约2020”[7]

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还得到了“高校公约2020”计划的支持。“高校公约 2020”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出资,重在提高德国高校招生人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的一个计划。应用科技大学作为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由计划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 2007年起各类高校就开始得到“高校公约2020”的资助,新生入学总人数从2005年到2010年增长了22.7%,其中综合性高校人数增长达到14.4%,而应用科技大学的入学人数增长达到了38.8%。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应用科技大学正越来越多的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选择。为了提高各类高校的入学人数,联邦政府截止2010年共投入的经费总额达到五亿六千五百万欧元,从2011至2015年,预计投入经费总额将达到四十八亿欧元。但是其中多少会用到应用科技大学还不可预知,因为每个州都有权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来决定“高校公约2020”的经费分配。

3 德国对应用科技大学扶持政策的特点

3.1 持续时间长

德国对应用科技大学的扶持政策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本文分析的政策是德国最近比较新推出的多个计划,从时间上来看,从2006年到2020年,均有扶持政策覆盖。连续性的扶持政策对于高校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应用型教育的发展有一个缓慢的过程,现在的投入,在未来一两年可能看不出有多大的变化,然而真正的不同要等到三四年后学生们毕业,甚至更久以后等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做出成绩来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应用型教育不可以急功近利,一定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2 支持力度大

德国对于应用科技大学的资助力度都很大,动辄百万,千万欧元,甚至上亿欧元,这当然和德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关,然而如此大力度的经费支持也可以看出德国政府乃至德国民众把教育放在一个如何重要的地位上。在他们心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界的问题,而是全民都重视的,关系到德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掌握应用型技术的人才就是这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3.3 覆盖面广泛

以“经由教育之路,再登高峰”一揽子教育资助计划为例,该计划在提出的时候就明确了一、改善德国的受教育权利情况和条件;二、增加六岁以下儿童的入学机会;三、提高教育与培训的毕业率;四、提升德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五、通过教育提高移民对德国文化的认同感;六、改善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七、伴随一生的教育之路——继续教育;这样七个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几乎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到终生教育的方方面面,还考虑到妇女,残疾人,中途退学者,外国移民等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可以说是非常全面,非常周到,真正做尽量使每个公民都受惠。

3.4 政策执行灵活,反馈通道畅通

德国在制定教育扶持计划的时候,对于扶持的总金额,扶持的对象制定得非常细致,以应用科技大学为例,有专门针对其应用型科研发展的扶持计划,重点扶持应用科技大学与其他企业及科研机构,高校等的科研合作项目。政策的制定在联邦政府,然而在具体执行时,各州却有着相当大的权力来分配州内各个高校所得到的资助金额。这样的执行方式有利于州政府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和人口状况来调整教育扶持方向和力度,使扶持资金利用最大化,提高扶持成效,避免了中央政府对区域状况不了解,或者对情况变化感知不及时而造成的资助经费浪费等问题。而针对某项资助计划,在执行之后,都有相应的反馈报告,来反映各项经费都用到哪里去了,项目负责人是谁,联系方式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使哪些数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对于某些长期的政策在执行的中间,也要提交年度的执行报告,来反馈执行的情况,取得的成果,离既定目标的距离等,而这些反馈报告都在政府的网站上可以查询的到,任何人都可以下载来阅读,可以说透明度相当高,反馈通道极为畅通。

4 结 语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需要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由于教育的公益性等特点,政府的扶持态度可以说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德国这个以工业技术见长的国家在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而这样的发展决心和思想,在德国对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支持政策上表现得非常明确。通过对德国国家政策的分析,可以了解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状况和方向,对于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更进一步。反观我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应用型科研的资金投入,应用型高等院校获得的科研经费也是逐年增长,如果在科研投入总量增加的同时能够出台对于应用型科研持续扶持的政策,并加强对于科研投入使用过程中和结果的监管,必将推动我国应用型科研和应用型高等院校的进一步良好发展。

[1] Philipp Ernst, Lutz Gros.Forschung an Fachhochschulen -Bruecken zwischen Wissenschaft und Wirtschaft, BMBF Referat Oeffentlichkeitsarbeit Bonn, Berlin 2006:2-8.

[2] Forschung an Fachhochschulen.http://www.bmbf.de/de /864.php

[3] Aufstieg durch Bildung.http://www.bmbf.de/de/23052. php

[4] Frauen im Wissenschaftssystem.http://www.bmbf.de/de /494.php

[5] Wettbewerb “Aufstieg durch Bildung: Offene Hochschulen”.http://www.bmbf.de/de/17592.php

[6] QualitaetspaktLehre-Einsatz fuer optimale Studienbedingungen.http://www.bmbf.de:8001/de/15375.php

[7] Hochschulpakt 2020 fuer zusaetzliche Studienplaetze.http://www.bmbf.de:8001/de/6142.php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Supported by German National Strategies

SUN Xiaoli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Widely studied as a boost to German economic growt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UAS) has formed its unique feat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has reached its full swing. At the advanced level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UAS has always been valued and supported by German govern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cent German national strategies involving the development of UAS, such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UAS”, “Female Professors Plan”, “Open the Door of Universities”,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Convention”, “University 2020”, and etc. Reviewing the features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these support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e growth track of UAS can be traced.

national strategies; support;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UAS); Germany

G40-034

A

1672-0318(2015)02-0055-05

10.13899/j.cnki.szptxb.2015.02.010

2015-01-09

*项目来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学士制度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BIA090053)阶段性成果

孙晓莉(1977-),女,湖北武汉人,讲师,工学硕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资助应用型德国
德国豹2号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梦梦”“娇庆”德国行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