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课文朗读指导方法浅谈

2015-12-10周莉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范读朗读问题

周莉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后评价结合等,以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喜欢朗读,喜欢语文。

关键词:范读 问题 方法 朗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41

古人说的“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无不体现出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朗读中,学生接受有了意义的文字信息才能从中有所收获,丰富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识字量少,朗读课文很困难。面对一篇新课文,他们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到生字的拼读上,难以读成通顺的话;即使是一遍遍地练习后,能做到把句子、课文读流利的学生也不多。多数学生习惯一词一词地“唱读”,难以完整理解词句的意义,造成了读书与理解脱离的现状。一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语文教师教会学生正确地朗读,才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拥有语文学习的有力工具。为此,我寻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并在语文课堂内外实践,一段时间下来,居然颇有收获。

一、示范,在模仿中学习朗读

面对一篇新课文,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后,多数人能做到读音正确,但语气、语调、断句无法顾及,做不到流利,读而不知所云,不清楚课文讲什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而各种形式的示范朗读,符合学生平日言语交流的表达习惯,学生在反复模仿中能够习得朗读的技巧,增强语感,提高理解能力。

(一)教师教读,面对面地直观示范

学习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使用“拼音拐杖”独自朗读是必要的。一来在反复用拼音识读生字词的练习中,学生拼读能力会逐渐增强,提高拼读速度;二来在学生独立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思路,在指导时更有针对性以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可是受学习能力的制约,在读书时学生会出现诸如字音、断句等方面的错误,若是自读遍数太多,这些错误在一遍遍重复中被强化,再改起来不容易。因此学生读两三遍后,教师就作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手指着课本上对应的内容,同时用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跟着学读。在学生自读时那些显得零散的字词,被教师的朗读串成了便于理解的句子,枯燥的文字有了颜色、味道、形状等可观可感的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有意义存在,他们再独立读书时就容易多了。教师边范读,边留意学生的学读情况,对于读不流利的句子多次教读,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在刚刚萌芽状态就能被解决掉。

低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多样的学习方式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所学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很多故事性的文章适合分角色朗读,进行表演,所以除了单一的朗读,教师辅以适当的表情、动作,让学生看教师带有表演性质的朗读,他们会非常感兴趣,更乐于学着教师这样去读。当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后,教师就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看着教师,学着“表演读”,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朗读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多数学生就能熟练而自然地使用这一方法读书了。这样不仅丰富了朗读的表现形式,声音、表情、肢体的参与,使学生积累文本语言速度更快,记得更牢。

(二)音频视频,最便利的模仿朗读

教师范读也存在着不足,如一些字词的发音受方言的影响不够准确,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教学中突发事件分占了时间影响到范读的时机等问题客观存在。这些问题可以用课文朗读的录音、视频等电子手段来解决。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这些电子资源的运用很是方便,晨读时、教学时、甚至课间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根据实际情境,或是认真跟着学读,或是边游戏边听边下意识地跟读,对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而且这一做法还能把教师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的模仿朗读状态或做一些必要的其他教学事务。

很多教师手头朗读资源充足,既有录音,也有视频,使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适当选择。课文录音在学生独立朗读后播放,让学生就当下所读课文中的生字正音,学习正确地断句。学生从初读文字到将其转化为信息需要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而课文视频朗读则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通过画面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想象,应该放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文章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之后。学过的课文定期给学生反复播放,在一遍遍重复听与读中,学生能够轻松地实现背诵课文的学习目标。

(三)同伴展示,近距离的追赶目标

学生存在着客观差异,朗读水平良莠不齐。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之后,选择朗读出色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书,或是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再请其他同学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从中总结出朗读方法。这些榜样是学生们自己身边的伙伴,比起教师和录音朗读追赶起来距离更近,因此把他们作为追赶对象会成为不少学生的努力目标。教师此时多加鼓励,对学生点滴进步予以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朗读我能行”的信心,进而喜欢上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识字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朗读方法的习得,将使一批朗读小能手迅速成长起来,而且数量会渐渐增加。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了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训练时,有了他们的示范和带动,身边的小伙伴儿们有意无意地就开始模仿,教师多表扬每个进步的学生以促进他们良好朗读习惯的养成,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朗读的环境就慢慢形成了。

二、指导,在引领下掌握方法

学生读课文,一怕遇到生字词出现多的句子,学生难以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也就难能读流畅;二怕长句子,学生读起来停顿处理不好,影响理解;三是不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不知如何处理停顿与换气。教学时教师依托课文的词句从这几方面入手,搭建朗读的平台,进行方法指导,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点拨指导,帮助学生习得读书的方法。

(一)识读词组

对低年级来说,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是识读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学习字词环节,我们常做的是让学生识读带生字的词语。但是,很多教师也发现这一个问题:学生认会了词语,再读课文,就会习惯性地把句子拆成一个一个的词语读出来,该连贯的地方不连贯,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句,影响朗读水平的提高,制约着学生对句子理解能力的发展。

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三年级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处理这一环节很值得学习。在指导学生识读生字时,这位教师出示的是带有生字的词组。学生自由练习和指名学生朗读词组时,教师反复强调“要像说话一样自然”,必要时给学生示范,领着学生读出应有的语调语速。词组把几个意思紧密地词连在了一起,读出来的自然紧凑,符合我们日常表达习惯,学生读起来通顺,理解课文内容也变得容易了,然后把这些词组带进句子里朗读。因为有了之前的学习,学生读起来较之前明显进步。

我们一年级朗读时,借鉴这一做法,不仅在识读生字词环节,在朗读长句子时,也可以以词组为单位指导学生断句,把长句子变成几个短一些的词组,长期练习,学生就能读好句子了。

(二)留心标点

在“百度百科”里这样定义“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的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是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课文是书面语言,面对不同的标点,要让学生知道读出来时如何停顿。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练习时,主要指导学生读到这些标点符号时如何停顿。为练习方便,把课文中不易朗读的段落出示出来,朗读时让学生关注标点符号。通过教学发现,学生无论什么标点,停顿时间都差不多。教师为此要求:见到句号、问号、感叹号说明一句话说完了,要换一口气,再接着读下面句子,并作示范,读到这些标点时用夸张的动作吸进一口气后再读。数次重复后,学生多数能够做到,这时再提出新的要求:换气要偷偷地,让别人看不出来,再作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怎样偷偷换气。课堂上,学生自由练习时、指名朗读时,教师反复规范,学生就会慢慢形成注意标点符号、正确断句的习惯。当然标点符号的停顿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情境中再指导学生具体对待,那应该是建立在他们已有一定的语感基础之上了。

三、评价,在改进中提高能力

教师和同学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内外当学生的朗读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会成为他们下次朗读的动力,使之在面对一篇新的文章时有着十足的劲头。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班级齐声朗读要有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每次评价不光能激励朗读者的朗读热情及时改进其中的不足,评价者也因为评价他人,需要思考某一具体内容该如何去朗读,朗读者和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有所收益。

(一)共性评价,表扬与建议兼顾

有些共性诸如正确、流利、响亮方面的评价标准比较简单。在提出朗读要求后,学生准备朗读之前,教师让听的学生当“小评委”,认真倾听,朗读的同学有没有做到这三方面;朗读结束后,再让大家听教师是如何评价的:

“XX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

“XX读得正确、流利,但是声音不够响亮,我听起来有些吃力。‘将上堂,声必扬,在课堂上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响亮些大家才能听得清楚,这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XX读书很正确,很响亮,我非常喜欢,如果在……这句话中,这样断句,就流利多了。”

小学生说话喜欢直接,发现别人朗读中的问题,评价时就会不客气地指出来,这样必定会打击朗读者的积极性。教师在示范时,要先说出优点再提出建议,朗读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下次再有朗读机会他们依然会快乐地争取。一节课里,这样的评价教师经常示范,让学生紧跟着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学习评价,教师大力表扬评价到位、评价内容兼顾表扬与建议的学生。几节课下来,多数学生就能把握正确、流利、响亮的尺度,评价起来也会慢慢得心应手。

(二)个性评价,理解与表达同步。

当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上述评价后,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如何更具体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朗读了。在带着学生精读课文环节,教师仍以示范引路。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结合学生的朗读这样评价:“听你读书,我看到了一个亲切慈爱的兔妈妈,你真是个读书的高手!”“你的朗读,让我觉得小黑兔很骄傲。”接下来指名朗读后,也让学生们按照“听了XX的朗读,我看到了……的小黑兔(或小白兔)”“从你的朗读中,我还看不出小黑兔……,我觉得可以这样来朗读”的句式来评价。在后来学习的《骑牛比赛》《大松树和小松树》《奶奶的白发》等课文时,我多次提醒学生使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来说说同学的朗读情况。为评价他人朗读,学生必然要认真揣摩对应的课文内容,理解文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朗读与评价也就成了学生们深入体会语言文字的过程。

(三)评价范读,在揣摩当中提高

范读的目的和作用就是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无论是录音、视频还是教师、学生的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这么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从范读中,哪些词句朗读得好,好在哪里。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彼此碰撞,发现范读妙处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理解课文,继而学习其中的朗读技巧模仿读一读,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技巧。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得到增强,朗读能力得到提高,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他们的朗读中得以彰显,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了。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师评价他们学习行为时飞扬的表情、夸张的动作能非常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朗读积极性。常常给学生竖起大拇指,夸他们是“棒棒糖”“朗读能手”,定期评选“朗读大王”,都会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朗读热情。当每次读书成了学生期盼的事,他们在朗读上的进步和收获还会小吗?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范读朗读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