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进展

2015-12-10陈瑞芬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功能性小儿

陈瑞芬

(武宣县中医院,广西 来宾 545900)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进展

陈瑞芬

(武宣县中医院,广西 来宾 5459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fiolml dyspepsia,FD)属消化内科常见综合征,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治疗FD的方法有很多,中医西医均有一定效果。总结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胀痛持续或反复发作、早饱厌食、反酸恶心等[1],其中以腹胀最为常见,常导致患儿胃口不佳,妨碍营养的正常吸收。FD的临床治疗局限于经验性对症治疗,治疗手段缺乏标准性,西医临床上多以改善胃动力为主要方法,中医对FD的治疗多种多样,现总结如下。

1 FD病理机制

1.1 西医病理机制

西医学认为,导致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包括饮食环境、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其他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及心理因素等。小儿肠胃功能尚不健全,肠胃运动时常出现紊乱。研究发现,约有1.53%FD患儿存在餐后液体或固体排空障碍现象,部分FD患儿有近端小肠运动功能障碍,25%患儿胃排空障碍与餐后胆囊排空延迟并存,与中医病理机制基本吻合。

1.2 中医病理机制

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意指小儿的五脏六腑中形与气不充足,脾肺肾尤为突出。小儿对寒暖、饮食等内外因素均无自调能力,抵抗力较差。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小儿的脾脏尚未发育完全,较成人更需要水谷之精气,因而更易受滞,主要表现为上腹持续或反复胀痛、早饱厌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2]。

2 西药治疗

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为增强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出现胃食管反流现象、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等。多潘立酮对血脑屏障具有较小的穿透力,且中枢多巴胺功能抑制性弱,因而不会造成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陈园园[3]将86例FD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患儿饭前15~30min口服多潘立酮,0.2mg/kg;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童型健胃消食片,1日3次,饭后服用,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2.1%,提示多潘立酮对小儿FD具有良好疗效。

莫沙必利可选择性作用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有效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强上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继而提高胃动力。有学者将62例FD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0.2mg/kg,1日3次;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0.3mg/kg,1日3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中药疗法

3.1 内治法

3.1.1 脾胃虚弱型 有学者认为FD的发病基础为脾虚,发病条件是肝郁,发病机制为胃气不降。因此,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应从健脾、疏肝、行气与和胃等方面着手。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采用白苓健脾颗粒治疗FD患儿,取得了良好疗效,白苓健脾颗粒的主要成分为炒白术、山楂、陈皮、茯苓、硫酸亚铁等。

曾福生等[4]认为病出于胃,脾虚为发病根本,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应以健脾理气为主,兼顾标本。其采用加味醒脾健儿汤治疗85例患儿,药物组成为党参6~12g、山药6~10g、茯苓10~20g、厚朴6~10g、枳实6~10g,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开胃、理气消胀之功效。全方针对“小儿脾脏尚未发育完全,较成人更需要水谷之精气,更易受滞”的病理机制,对症下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1.2 湿热蕴结型 岭南地区幼儿容易产生湿热蕴结、气机阻滞的症状。某院将患儿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藿香10g、蒲公英15g、厚朴6g、茯苓15g、枳壳8g、茵陈15g、黄苓10g、郁金10g,熬汤服用;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多潘立酮)口服。经过1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中药治疗疗效更显著。FD患儿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障碍、脾胃气虚导致全身气虚、胃肠蠕动减慢,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湿热内生,采用清热除湿的中药对FD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相较于吗丁啉片,复发率低。

3.1.3 脾虚肝郁型 当代儿童多为隔代抚养,溺爱情况严重,致使儿童性情急躁,容易郁结肝火。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营养过剩情况频发,容易导致脾胃不适、滞积中焦,进而导致脾胃升降异常,出现上腹胀痛、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黄胜族[5]给予FD患儿党参25g、合欢花15g、炙甘草与枳壳各6g、炒白术与茯苓各15g、延胡索5g、远志10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取得了良好疗效。此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FD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主要组成为干姜、黄连、半夏、炙甘草、人参等。

3.1.4 饮食不节型 饮食不节也是导致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脾胃运化失常、气血阻滞是致病关键。采用木香、檀香、香附、苍术、厚朴、神曲以及丹参等中药,水煎成三香安胃汤,对于改善或消除上腹痛、早饱、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3.1.5 寒湿中阻型 寒湿中阻所致的胃失和降是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机理,采用藿香正气液治疗5~10天,效果显著。临床研究表明,藿香正气液对FD的临床疗效优于硫糖铝,且复发率较低。

3.1.6 其他 除了上述致病机理与治疗良方外,肝失疏泄、胃失和降亦是导致FD的主要原因。病久未治,则导致脾胃正气损伤,出现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症状。采用党参、升麻、泽泻、黄精、茯苓等水煎成升清降浊汤对FD具有显著疗效。临床研究表明,柴胡、白芍、枳实、吴茱萸、黄连与姜半夏等煎煮而成的加减四逆汤对肝胃郁热型FD患儿具有良好效果[6]。

3.2 外治法

王光荣[7]给予患儿含有丁香、白术、苍术、草豆蔻、砂仁与冰片的复方丁香开胃贴,贴于神阙穴,1日1贴,1天12h,1周为1个疗程。研究结果显示,该贴可对神阙穴周围神经产生刺激,继而调节神经体液功能,消除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结果显示,采用复方丁香开胃贴治疗FD在缓解和消除患儿上腹胀痛与恶心呕吐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吗丁啉。

此外,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FD也有较好疗效,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临床使用的FD针灸疗法有很多,如电针、芒针、耳穴贴压、埋线贴压、针刺配合拔罐等。但由于小儿针灸依从性较差,目前临床采用针灸治疗小儿FD的案例不多。

3.3 择时服药

我国传统医药治疗疾病,除处方、调配以及药物本身质量等因素外,其治疗效果还与服药时间有关。针对某些疾病,可依照子午流注的规律,择时给药。这主要是根据子午流注规律,顺应时令变化,协调机体阴阳平衡;或凭借气机升降之势,恢复机体功能。彭建中等[8]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健胃合剂4mL/(kg·d),分2次服用。治疗组患儿服药时间为巳时(9点-9点半)与亥时(21点-21点半),对照组患儿服药时间为辰时(7点-7点半)与酉时(18点-18点半),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由此可见,择时服用健胃合剂对小儿FD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影响。

3.4 中药合剂

四磨汤口服液可调节肠胃功能、改善或消除因气血阻滞与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尤其适用于小儿“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机制,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排除肠胃积滞,提高小儿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

乐食合剂含有太子参、苍术、炒薏苡仁、白术、砂仁、莪术、木香、陈皮、神曲、炒鸡内金等成分,具有理气导滞、芳香醒脾、生津健胃、消食开胃等功效,全面符合了“健脾不在补,贵在运”的治疗理念。张珧仙[9]将143例FD患儿分为中药治疗组73例与对照A组、B组各35例,治疗组患儿给予乐食合剂,水煎服,1日1剂;对照A组给予中成药胃苏颗粒,对照B组给予西药莫沙比利片。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B组的总有效率为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A组的6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乐食合剂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明显疗效。

4 结语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儿科常见疾病,给儿童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影响其正常发育。西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复发率较高,中药治疗具有相对优势。中医治疗FD的机制主要为健胃醒脾、解表化湿、散寒止呕、止泻升清等,对症下药[10]。但中医治疗小儿FD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规范性与统一性、作用机制不明等。因此,应加强对中医药治疗小儿FD的作用机制研究,充分了解儿童身体的特殊性,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

[1] 吴磊.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12):92.

[2] 赵力芳,李元霞.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4):4501-4503.

[3] 陈园园.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1):283-284.

[4] 曾福生,黄晓东,侯艺锋.金双歧联合山白消食合剂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7):894-896.

[5] 黄胜族.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1):262-263.

[6] 周波.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5):596-597.

[7] 王光荣.浅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29-130.

[8] 彭建中,苏川妮. 不同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对比[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692-693.

[9] 张珧仙.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J]. 山西医药杂志,2013(19):1148-1149.

[10] 万俊,包志丹,王向烨,等.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4-96.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1-23

陈瑞芬(1972-),女,广西武宣县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科学。

R256.32

A

1673-2197(2015)12-0048-02

10.11954/ytctyy.201512022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功能性小儿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