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语文教学中的读法指导

2015-12-10王佩福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范读朗读问题

王佩福

摘要: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以范读开拓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教给学生如何读词句、段落,如何带着感情读等,以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以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范读 问题 方法 朗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56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朗读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与技巧,有目的、有重点、用正确的方法读,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叙述的内容,“读”还能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深刻涵义,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学生“读”的指导与训练,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范读开拓学生思路

范读可分为教师范读和利用多媒体范读。范读在一堂课中能给学生以启示和示范。教师范读得正确、流利、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能够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范读课文时教师要精神饱满,声情并茂,善于抑扬顿挫,读出课文蕴涵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听读中去思考,去体味读书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例如,教学《上天的蚂蚁》时,教师先采用不同语气有感情地范读一遍,然后再指导学生读,读时用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当读“蚂蚁和大树比谁能上到天上时”这句时要读出蚂蚁骄傲、瞧不起大树的语气,读蚂蚁最后摔下来时要读出蚂蚁伤心后悔的语气。再如,《林中乐队》一文要强调有区别地读出各种动物叫的声音,甲虫、啄木鸟、青蛙的声音稍粗;蜜蜂声音要细;老牛、山羊的声音要粗,态度和蔼可亲。通过准确、细腻的指导,有声有色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到读书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读得好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范读还要把握好时机: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范读,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例如,学生听教师范读《雨铃铛》就能感觉到春天那种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动情生趣,产生强烈的读的欲望。在讲课文的过程中范读,教师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学生想学而学不会.想读而读不好时,就要给学生启发指导。

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之前,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范读,给学生播放录音,优美、和谐的音乐,伴随着朗读者悦耳富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意境,更有效地渲染了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学习兴趣迅速调动起来,学生会产生“我也能读得这样好”的愿望。此时,教师再适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最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他们会非常认真地朗读,很快做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有注音,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利用拼音把课文读通,这样教师就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提出自读要求,先让学生看拼音读课文,再让他们对照汉字读课文。

其次,在自读之前,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特殊的考试》一课时,学生初步看图读文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特殊的考试考的是什么?都是谁去参加考试了?为什么小兔被录取了而其他的小动物没有被录取?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悬念,带着问题去读,学生兴趣盎然。

再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分析课题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置这样的问题:“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和”是和好的意思。这就说明他们以前有矛盾,是什么矛盾呢?这个矛盾又是怎么解决的?也就是说将和相是怎么和好的呢?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去读、去听,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很透彻,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效果。

三、指导读词句、读段落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指导他们品词、品句地读书,在语言文字中学会欣赏,认识事物中得到启迪,在思想感情上得到陶冶,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勾划出好词、好句,多读、熟读,乃至背下来。

如在《一粒种子》一文中,让学生划出“春风在歌唱,泉水在唱歌……”这句话,仅一句话就把春天那种情境展现在了到我们面前,读时朗朗上口,感觉句子十分优美。让学生熟读,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说话写话打下很好的基础。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与其费神费力地讲解,不如引导学生认真、反复诵读,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遇到能体现课文思想感情的段落时,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悟文章的重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指导感情读,体会文章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感情朗读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能深入体会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词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依靠反复地读去领悟。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不但能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不可言传”的思想感情,而且能把学生带入作者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教师只要稍作点拨,学生便对课文的内容心领神会。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形象思维,读中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产生共鸣。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先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展示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然后再加上美丽的歌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最后指导学生感情读。从而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鼓励他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的感情,领略课文中蕴涵的美。

五、指导用图像引读动画趣读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在课前搜集或自制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课件,利用课件打出形象,生动的画面,可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件所反映的课文内容产生感性认识,学生朗读时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朗读时自然而然地会读出情感来。

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应的画面,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说什么?然后再找出课文中描写这幅画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学生会读得声情并茂。除此之外,还因为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较多,而且内容是多为对话来表现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既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此类课文内容的最佳途径。这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课件,让学生欣赏,然后关掉声音,请学生给画面的人物(动物)配音,这样,学生特别投入,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公,语气、情感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六、指导读后归纳要点

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分几段?一段话讲了几层?这都需要指导学生读文后归纳。如《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指导读后归纳出二段意思:第一段讲《徐霞客游记》一书的奇。第二段讲徐霞客这个人奇,又分为志向奇、精神奇等几层意思。读后归纳要点,不仅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范读朗读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