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2015-12-09魏雪仙张世川刘玉璇国大亮

药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有机溶剂脂质体超临界

魏雪仙,张世川,刘玉璇,国大亮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柔性脂质体(flexible liposomes)又被称为变形脂质体(deformable liposomes),柔性脂质体的膜具有高度变形性和柔韧性,使其拥有更高的包封率和更小的粒径,适合于包封成分复杂的中药提取物。高质量的柔性脂质体应具备高度变形性的脂质膜、均匀的粒径、较高的包封率、和良好的稳定性。本文对中药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进行总结归纳,为中药柔性脂质体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有意参考。

1 柔性脂质体的分类

柔性脂质体主要包括传递体(transfersomes)和醇质体(ethosomes)两种[1]。传递体是在一般脂质体的膜材中加入胆酸钠、脱氧胆酸钠、司盘或者吐温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边缘活性剂(edge activator)的作用软化磷脂膜,增加脂质体的变形性[2]。醇质体是由磷脂或类脂,乙醇,水组成的脂质小体,有时加入适量的丙二醇以提高其稳定性[3]。

2 柔性脂质体性能优势

柔性脂质体膜具有优越的柔顺性和变形性,更小的粒径,易于通过皮肤上的微孔道而携带药物穿过皮肤。其对药物的包封率高于普通脂质体,稳定性也远优于普通脂质体与非离子型囊泡[4]。有研究报道柔性脂质体能增强双氯芬酸钠的经皮渗透效果[5]。脂质体已被多次证明能够提高各种药物的治疗指数[6]。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柔性纳米脂质体(BDNF-FNL)脑内透过率的研究证实了柔性纳米脂质体可提高BDNF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脑内药物浓度[7]。利用靶细胞特异性表达某些物质,将识别该物质的配体修饰在脂质体表面,就可以达到靶向定位的效果[8]。有研究显示柔性脂质体,经修饰后其靶向性得到提高。

3 中药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3.1 薄膜蒸发法 将类脂与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经旋转蒸发使之在容器内壁上形成薄膜,然后加入含有水溶性药物的磷酸盐缓冲液,不断振摇即可生成脂质体。胡玉佳等[9]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丹参酮传递体,丹参酮传递体球形圆整,大小较均匀,算术平均粒径约为110 nm。柔性脂质体的粒径比传统的刚性脂质体粒径小,可能是由于柔性脂质体膜的流动性更好,表面张力小,易于包裹成体积较小的脂质微粒。薄膜蒸发法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实验室少量制备柔性脂质体,但有机溶剂常无法完全除尽,残留的有机溶剂可能影响药物的包封率。

3.2 薄膜超声法 此法是在薄膜蒸发法的基础上再经超声波处理,制得均匀的单室脂质体。薄膜超声法制备柔性脂质体,粒径更小,更均匀,拥有较高包封率,透皮效果良好。许明旺等[10]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威灵仙柔性脂质体,并用改进Franz扩散池研究其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效果,威灵仙柔性脂质包封率达到60%以上,其体外透皮扩散能力是威灵仙醇提液的2.35倍。刘广等[11]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延胡索乙素柔性脂质体,测得包封率为82.7%,粒径达到110 nm左右,透皮率和皮内滞留率明显高于酊剂。

3.3 逆向薄膜蒸发法 此法是将一定比例的磷脂、胆固醇、表面活性剂溶于有机溶剂,脂溶性药物一并溶入有机溶剂,将水溶性药物溶于水相中,超声使之成为稳定W/O乳剂,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反胶束,再水化、超声制得柔性脂质体。禤智东[12]采用逆向薄膜蒸发法制备了茶多酚柔性脂质体,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平面法优化茶多酚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茶多酚柔性脂质体的形状规则,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71.2 nm,包封率为57.26%,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边缘活性剂胆酸钠的茶多酚柔性脂质体可提高透皮渗透性能。逆向薄膜蒸发法应在减压蒸发有机溶剂时应尽量缓慢,使W/O内相的水充分扩散出来分散脂质,形成均匀的浓柔性脂质体。

3.4 逆向挤出冻干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对脂质体混悬液进行冻干处理可有效防止脂质体氧化、水解、分层、聚集等影响质量现象发生,方便脂质体长期贮存或制成其他剂型。任艳等[13]采用逆向挤出冻干法制备了积雪苷柔性脂质体冻干制剂,积雪苷柔性脂质体为白色球状,平均包封率为31.43%,粒径可达70 nm,复溶后进行透皮实验,结果显示积雪苷柔性脂质体可显著提升高活性成分在皮肤中的滞留量,相比于普通刚性脂质体有了较大进步。

3.5 乙醇注入超声法 将磷脂与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此溶液经注射器缓缓注入预热好的磷酸盐缓冲液或药物水溶液中,不断搅拌至有机溶剂除尽为止。此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较大,可经超声进一步减小粒径,所得产品大多为单室脂质体,少数为多室脂质体。乙醇注入法制得的醇质体较其他方法制得的柔性脂质体平均粒径小,有更强的透皮能力。刘星言等[14]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川芎嗪醇质体,并以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琥珀酸作为交联剂,柠檬酸三乙酯作为增塑剂制备成了川芎嗪脂质体贴剂。制得的川芎嗪醇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78.71 nm,平均包封率为86.42%,贴剂透皮效果较好,达到了缓释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4 柔性脂质体制备新技术

4.1 超临界流体技术 超临界流体技术常见于中药材提取,可用于脂质体制备的有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15](RESS)、超临界反溶剂法[16](SAS)和超临界流体逆向蒸发法[17](SCRPE)。张志丽等[18]采用超临界CO2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超临界CO2萃取釜压力为25 MPa,温度为40℃,制得姜黄素脂质体平均粒径为98.56 nm,包封率为80.43%。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于脂质体的制备可以减少或消除有机溶剂的残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2 双不对称离心技术 双不对称离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离心,除了基于中心的公转之外,还有自身的自转。双不对称离心技术要求样品材料有足够的黏性,使样品和反应罐之间有足够的黏附力。双不对称离心技术可用于无菌脂质体的制备,全程工艺在一个密封瓶中进行,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取决于离心速度、脂质浓度、均质时间和辅助混合的玻璃珠等。应用双不对称离心技术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钙黄绿素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0±5)nm,包封率为(56±3.3)%[19]。双不对称离心技术具有设备小巧、操作简单、无有机溶剂,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4.3 膜接触器技术 膜接触器可有效混合两种材料,很多种类的分散系统都可以用膜接触器来制备。膜接触器已经用来制备乳剂、沉淀、聚合物、脂质纳米小体,最近用来制备柔性脂质体。膜接触器技术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均匀,脂溶性药物的包封率高,易于放大规模生产。基于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的理论优势,Laouini等[20]使用中空纤维组件的膜接触器提高了脂质膜接触面积,增大了包封效率。Jaafar-Maalej等[21]使用了一种多孔玻璃膜制得了二丙酸氯地米松脂质体,脂质体平均粒径约为100 nm,包封率为98%。

5 展望

中药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中药成分复杂,多数选用复方,药物渗漏问题比较凸出,选择制备工艺时需要充分考虑中药成分结构和理化性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脂质体的质量和种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合理运用这些新工艺和新方法,中药柔性脂质体包封率、稳定性及释药性能必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1]王森,欧水平,朱卫丰,等.柔性脂质体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0-34.

[2]Cevc G,Blume G.Lipid vesicles penetrate into intact skin owing to the transdermal osmotic gradients and hydration force[J].Biochim Biophys Acta,1992,1104(1):226-232.

[3]Shen LN,Zhang YT,Wang Q,et al.Enhanced in vitro and in vivo skin deposition of apigenin delivered using ethosomes[J].Int J Pharm,2014,460(1/2):280 -288.

[4]韩文霞,李伟泽,汪兴军,等.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中草药,2011,42(4):671-675.

[5]Fang R,Liang QH,Wang J,et al.Enhancement in the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effects of diclofenac Sodium by nanoliposome carrier:A comparative randomized study with common external preparation[J].J Clin Rehabil Tiss Eng Res,2007,11(18):3597 -3600.

[6]Nihad C,沈雁,涂家生.Taguchi正交法优化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J].药学研究,2014,33(4):187-191,195.

[7]徐艳艳,杨君燕,胡洁茹,等.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脑内药物递送效率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31(9):1082 -1086.

[8]蒋雯,田吉来,丁晨静,等.双重修饰的主动靶向脂质体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4,33(8):469 -474.

[9]胡玉佳,张忠义,李红磊,等.丹参酮传递体的制备及其变形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3):297-300.

[10]许明旺,文秀英,鲁敏,等.威灵仙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透皮扩散研究[J].中国药师,2008,11(12):1405-1407.

[11]刘广,齐娜,孙考祥,等.延胡索乙素柔性脂质体的制备与透皮吸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7-39.

[12]禤智东.EPC/CH-茶多酚柔性脂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13]任艳,贺兴冬,尚北城,等.积雪苷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9):3282-3286.

[14]刘星言,何志巍,李彩虹,等.川芎嗪醇质体贴剂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8):23-27.

[15]Zhang W,Sun Y,Li Y,et al.Prepar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irolimus liposome by supercritical fluid[J].Artif Cells Blood Substit Immobil Biotechnol,2012,40(1/2):62-65.

[16]Lesoin L,Crampon C,Boutin O,et al.Preparation of liposomes using the 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SAS)process and comparison with a conventional method[J].J Supercrit Fluids,2011,57(2):162 -174.

[17]陈淑花,詹世平,张晶,等.超临界逆向蒸发法制备葡萄糖脂质体实验及性能表征[J].大连大学学报,2012,33(6):37 -40.

[18]张志丽,张志云,张维,等.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工艺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31(2):81 -86,93.

[19]Massing U,Cicko S,Ziroli V.Dual asymmetric centrifugation(DAC)-a new technique for liposome preparation[J].J Control Release,2008,125(1):16 - 24.

[20]Laouini A,Jaafar- Maalej C,Sfar S,et al.Liposome preparation using a hollow fiber membrane contactor-application to spironolactone encapsulation[J].Int J Pharm,2011,415(1/2):53 -61.

[21]Jaafar-Maalej C,Charcosset C,Fessi H.A new method for liposome preparation using a membrane contactor[J].J Liposome Res,2011,21(3):213-220.

猜你喜欢

有机溶剂脂质体超临界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650MW超临界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的主要问题与优化调整
660MW超超临界锅炉高速贴壁风改造技术研究
高三尖杉酯碱类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国内首台5 MWe 超临界CO2 试验锅炉顺利通过水压试验
脂质体研究进展及制备方法
雅安市制鞋业有机溶剂监测情况分析
用于巨型脂质体制备及收集的微流控芯片研究
不同纯度的有机溶剂对2株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