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2015-12-02补晓钦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技能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补晓钦

【摘 要】新课改要求阅读课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篇章所负载的语言信息、文化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综合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善于质疑、释疑,挖掘篇章所隐含的信息,并运用英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技能

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笔者针对影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相关因素,围绕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影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因素

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需要克服多种影响阅读教学的相关因素,需要教师立足于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开展阅读教学。除了语言认知水平、智力水平、生理发展水平、心理因素等一般因素外,影响中学阅读教学的相关因素还有:

1.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各种言语技能到一定程度时获得的一种能力。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语感的培养,语感是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表证。所以,英语教师要科学地训练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培养他们的各种言语技能。

2.情商能力。情商智力(EQ)是智商(IQ)之外的另外一种社会智力。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情商是影响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及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要重视并研究情商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在智商、情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3.人文因素。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文化环境,学校图书馆的中学生英语读物也相应较少,这些都阻碍了他们背景知识的拓展。同时,大部分学生父母无法指导子女英语阅读。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阅读氛围。

4.师资因素。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的自身努力及客观条件固然对提高阅读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教师指导学生、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积极情商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必须注重自身业务修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

二、改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只有自己要先做阅读策略的学习者,才能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阅读策略训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技能,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最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通盘考虑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要使阅读策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和情感特征等;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单元,尽量减少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笔者结合学校实施的“341生态课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融入各种训练方法,探索了新教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现分述如下:读前预习。在重大版英语课本中,学生自主完成每个单元“Getting Ready”的练习,即是完成了对课文的导入和预测。高效阅读。

第一,充分利用新教材导入新课。这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方法灵活导入新课。

形象激趣。直观和形象的导入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记叙文、新闻报道或人物传记类文章时,教师可由5W—question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文中寻找答案。这样不但目的明确,速度快,而且理解准确。以旧引新。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为基础,从旧知识入手创设一种认知“期待”,让学生通过阅读来“验证”对新知识的理解。

第二,指导阅读。在有效导入新课后,重点就是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内容,培养阅读习惯,训练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高考阅读理解测试要求考生的平均阅读速度为50—60wpm,而实际上学生阅读时由于一些心译、逐词阅读等不良的习惯动作而影响其阅读速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并注重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培养其专注和快速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理解层次不同,因而采用的阅读技巧也不同。读者的阅读目的决定着阅读方式。常见的阅读方式有掠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反复训练学生掠读和跳读技巧,培养了他们扎实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精选一些文章来有机引导学生理解连贯的语篇,发掘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读懂文章的深层内涵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精读能力。语言讲究语感,这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完成。所以,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完成大量读物是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读后巩固。阅读的过程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运用所输入的信息来完成某项语言任务则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巩固其阅读效果和转化其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运用所输入的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需要教师组织适当的课堂活动,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学生阅读课文后,给出一些关键词或图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运用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辩和表达能力。学习课文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外文化的对比、文中人物间的对比以及事物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对已学的课文进行缩写、改写、续写或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另外阅读材料后练习写读后感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三、总结

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的帮促者、管理引导者、心理辅导者、交流伙伴与评价者。

【参考文献】

[1]冼吉昌.“情感智力与语言学习”.《外语与外语教学》

[2]余冰清,谢建珍.“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小学外语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技能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论英语阅读中的母语因素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浅论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