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师范学院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5-11-29张荣华

安徽医专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评量心理健康家庭

张荣华

某师范学院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荣华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进一步寻找大学生焦虑问题的度,为建立完善有效的克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由美国杜克大学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的焦虑自评量表(SAS),随机调查上饶师范学院大一至大四48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年级与性别对大学生焦虑产生交互作用;不同家庭户籍以及是否独生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无差异,但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不同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明显不同。结论:大学生的个人、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焦虑均有影响,应加强对大学生预防焦虑的指导力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焦虑状况影响因素

焦虑是指个体主观预料可能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危险出现时的一种内心不安的情绪反应,表现有不愉快、紧张、忧虑、痛苦、害怕等情绪体验,严重的焦虑会使人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最终导致心理疾病。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等人群团队受到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各种挑战,不会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导致一些消极的抑郁状况[1];焦虑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还是对高校管理工作来说都有很大危害。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则认为焦虑源于不合理的认知以夸大失败或痛苦的体验为特征,认为某一件事情发生了,必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后果不堪设想[2]。它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健康成长与正常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了解高校学生焦虑情绪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常见因素,有利于预测他们焦虑产生的根源及倾向程度,帮助我们找到完善有效的克服办法及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不同年级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4年12月对上饶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匿名的调查,选取大一至大四的4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使用由美国杜克大学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为测量工具。SAS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该量表采用1~4分记分制评定,把每题的自评得分进行相加,同时再乘以1.25,最后采取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值为50分为标准,如果分值越高,那么焦虑情绪越显著。本研究将SAS高于50分的定为焦虑情绪明显,SAS低于50分的定为焦虑情绪不明显。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录入所得数据资料,运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进行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除被试基本信息和问卷填写不完全的,收回有效问卷484份,占总样本数的96.8%。其中,大一年级125名(占25.8%),大二年级149名(占30.7%),大三年级144名(占29.8%),大四年级66名(占13.7%);男生167名,女生317名;文科类学生157名,理科类学生265名,特殊专业类(包括音乐,美术,体育专业)共62名。

2.1个人因素对焦虑影响分析为了解不同年级间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均值的差异情况,对年级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间学生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均值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虽然各自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学习压力,但在年级变量上对学生的情绪不产生影响,各年级均值(SAS得分的MEANS过程)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F值的结果,见表1;在性别上,女大学生的SAS得分比男大学生的高,他们分别为41.17和40.21 分,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t=0.412,P>0.05);但是在使用SPSS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进一步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年级学生在性别上存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见表2。由此可见,虽然年级和性别的主效应都未达到显著,但在年级与性别交互作用上,焦虑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在各类不同专业间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均值(文科类学生 40.70±8.2,理科类学生40.72±8.1,特殊专业类的学生41.69±5.4)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F=0.379,P=0.685)。

2.2家庭因素对焦虑的影响分析在父母职业这一家庭因素,父母职业不同的大学生SAS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1.505,P<0.05),其中,在父母为农民的子女的焦虑得分最高,可以说父母职业对大学生的焦虑会有影响;在父母文化水平这一家庭因素,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大学生SAS得分就越低,根据统计得出父母文化水平是大学及以上的大学生的SAS得分是36.1分,而父母文化水平是初中及以下的大学生的SAS得分高,达到42.7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825,P<0.05);在家庭户籍上,大学生家庭户籍在大城市的SAS得分低,为38.1分,而家庭户籍在农村的SAS得分最高,为42.2分,但差异无显著性(F=0.987,P>0.05);对独生子女与否分析发现,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他们SAS得分较低,为40.5分,而不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他们SAS得分较高,为40.9分,但无统计学意义(t=0.12, P>0.05)。见表3。

表1 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年级间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均值比较

表2 年级与性别间的交互作用方差分析表

表3 大学生家庭因素对焦虑的影响调查(n=484)

3 讨 论

3.1大学生个人及家庭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焦虑状况

3.1.1大学生个人因素大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虽然面临不同的学习和环境压力,都有一定的焦虑状况存在,但差异并不显著;大学生在性别上焦虑程度也是没有差异的,但年级与性别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年级与性别对大学生焦虑共同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文科、理科和特殊专业类的学生虽然面对学习任务、主要思维习惯有所差距,但大学的包容性以及各种不同文化思想学术的碰撞、交流,使得学生并不因专业限制有很大差距,导致不同专业上的大学生焦虑程度无差异。

3.1.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元,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与父母联系越紧密,其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相应就越大,特别是大学生这一青少年特殊群体如果在人生发展道路上遇到困难经常寻求家庭帮助时,其影响会产生重大意义,甚至有时会具有决定性作用。父母的不同职业对青少年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尽管多数大学生进了高中和大学之后,与父母的联系相对减少,与此同时他们接受学校和同伴的社会化元素增强,但父母仍是这些同学情感倾述的对象,所以父母职业不同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是有差异的。关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上,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大学生焦虑明显低于父母受教育低的大学生。这在于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往往更多地给予子女以尊重、理智而善意的理解,与子女沟通更融洽,对于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等消极教养方式的运用极为慎重;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多是采用简单、粗暴、强迫、高压、封闭等传统的家长制作风,这也是我国广大农村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弊病所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3]。对于家庭户籍,不同户籍大学生的焦虑无明显差异。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统计结果,这与城里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优于乡下,从小在城市的生活大学生对生活的艰辛认知程度显然不如生活在偏远农村的大学生有更深地体验,他们上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人生发展道路的想法没有农村来的学生显得更为强烈。但是,伴随着二元社会的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差距在逐渐缩小。而在是否独生变量上,在被试的对象中,独生子女往往是城镇人员,非独生子女则多为农村户籍。由于城镇人口对大学及周边环境较熟悉,适应也会较快,相对而言,农村学生的适应较慢,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目前这种差距正在缩小,也使得是否是独生子女对焦虑情况的影响不显著。

3.2思考与建议

3.2.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研究发现大学生焦虑情绪与人际交往能力、未来职业期望和家庭及社会支持程度等相关因素呈显著负相关[4]。为此,高校不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社会就业等竞争的加剧, 当今大学生要承受着比以往任何时期大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因此,高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并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让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3.2.2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和谐的人文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和校园同学之间的人际环境等。一个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大学生施展才华、表现自我提供舞台,这既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 增强学校群体凝聚力,也有力于帮助大学生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心理健康品质。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和谐、温暖、友爱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有助于安抚来自于学习和生活的不良情绪,缓解他们的焦虑心理。同时,大学生也应该进行自我调节[5]。

3.2.3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虽然生活在学校,但面临的环境因素不是单一的,经常受到来自社会如就业压力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在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作为一种负性情绪,焦虑的产生与机体的素质和环境有密切关系[6];因此,高校应该与学生家长、相关社会机构构建有机联合体,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人生规划,给身处困境的大学生提供支持、安慰、辅助,使他们获得自己有关的各方面信息,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对比,不断促进学生自我调节,降低焦虑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其迷失方向。

1屈小燕.南京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3,27(5):322.

2李云峰,张晓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认知模式关系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3(1):47~49.

3答会明,李梦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4):385~387.

4苏晓巍,于萍,刘淑敏,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应试中学生焦虑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397~398.

5张晓燕,罗璐瑶.177名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1):199~121.

6沈渔村.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5.

/(编审:施仲赋)

Shangrao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earch

Shangrao Third People's Hospital,Shangrao334000,Jiangxi
ZHANG Rong-hu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xiety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angrao normal college students,and to further fi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problem root cause, and the tendency to predict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leVel, establish and improVe effectiVely oVercom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s:using Zung by duke uniVersity in 1965,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eValuation of anxiety scale (SAS), random surVey of shangrao normal college freshman to senior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484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grade, gender,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leVel, but the grade and gender mutual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On the family factors, different families of household register,and whether the only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leVel no difference, but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 and profession,anxie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Conclusion: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family,etc. all affect th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leVel.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Influencingfactor

RS49

A

1671-S054(2015)05-0015-03

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334000

2015-06-29收稿,2015-08-20修回

猜你喜欢

评量心理健康家庭
基于成果导向的实作评量工具开发与应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家庭“煮”夫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