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闫文盛:70后最具可能性的散文家

2015-11-22李春松

都市 2015年4期
关键词:独语散文文字

文 李春松

闫文盛:70后最具可能性的散文家

文 李春松

Yanwensheng:70houzuijukenengxingdesanwenjia

我在读70后散文作家闫文盛的文字时,感到有很多不确定性。我无法预知这种不确定性将会带给我什么,但我可以确信的是,他的文字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且不说他各种文体俱擅胜场,单说他文字所达到的深度和高度,以及模糊与写实的交糅共生和文字极富象征色彩所产生的混沌美学,就足以令人心醉神迷,赞誉有加。

闫文盛既写散文,又写诗歌,还写小说和报告文学以及评论、传记文学等等,这种跨文体的全能性写作,让他打通了任督二脉和各处关节,因而在各个领域任由徜徉驰骋,翻转腾挪,无比饱满,无限丰赡,因此带来无限生机,无限情节。不过他最动人之处,还是当属他的散文。

闫文盛的散文正如诸多评论家所说的,具有独语的性质。这与他的经历尤其是先前过着半漂流的生活以及他的个性气质有关。在没有进入体制之前,他常常东奔西走,目睹萧然,化为内热,热血潜涌,神思满溢,找不到发泄处,就进网吧,随地解决,于是一篇篇精巧沉实的文字就汩汩而出。他又是一个善于向内转的作家,诸般事物都要经由内心进行咀嚼和过滤,而且是深度咀嚼,精心过滤,方才放心吸纳于己,进而吞吐自如,吐故纳新。苏格拉底说过:“未经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闫文盛正是过着经过消化、吸收和思考之后的生活。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质量的,有趣味的。他的许多散文都透露着这样的倾向,尽管不少篇什略显沉重,但这正是他思考的结果——有质地,有分量,像黄金,不像轻飘飘的云朵。

请看他《迷津》里的一段话:

十年,并非一个确数,可是每到下午,长日将尽,我就会陷入惶恐,在年头岁尾,我更加难以平静。但这真是上帝的旨意啊,他制造人类,并落入疲惫,请理解这最高妙的激情。我们总在沉思,上帝啊,他为何造人?舍此别无焦虑。相信我并非心系迷津,只是黄昏将至,沉睡者仍未醒来,这真是大大的意外。

这些文字就是独语性质的,而且闫文盛几乎所有的散文都是这样的独语特质,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独语者”。这样的文字,你无法否认它黄金般的质地和分量,沉甸甸的,令人无处移步。文字透着诗歌、散文甚至小说的交糅错杂的美感,像箭镞一样发着锃亮的光,令人吟咏不尽;我确定这些文字将诱惑我至深,深至岁月的肌骨。

有些人建议闫文盛改变他的独语特质,但闫文盛明白坚持什么。乔布斯说:“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20年来,闫文盛一直坚定着自己,可说是坚贞不渝。

闫文盛的文字又很具有象征性,而这种象征性又往往是通过模糊色彩所体现出来的。密密麻麻的独语文字本身就像暗语一般,隐藏着难以破译的秘密和隐义。文字带给我们的极限大概在于此吧。

请看他《灰色大街》里的一段文字:

而我们只是简要的部分,是夜大雪至,请助失路人。那身着长袍的年代过去了,在万物埋首的街头,那灰色的部分总是最重的。低空的夜,压迫得人咳嗽,失眠,这四寂的荒野,灰色总是最重,而余下的部分只是大街,那玄妙的万世交叠,一切光,朽坏的门楣,漏雨的屋子,如同轻薄,再生,虚构和乌有……

这些文段你很难瞬间明白所言为何,所指何意,但你却无法否定,你的灵魂因之起了无尽的相思。你不觉得阻滞,不觉得生涩,你说不出真相,但你只觉得畅快淋漓,流畅通达,意犹未尽!星星点点的文字点缀,如天籁,如星辰,如与情人幽会,如促膝谈心,如星星撒娇的晚上,如空灵的眼和眸。

闫文盛的文字有种对万事万物的惶然或曰惶惑,处处可见他对时间对人生充满焦虑感,这其实是一种对生命的虔诚的敬畏。这也是对文字的敬畏,和对自己的敬畏。只有抱着这样的敬畏之心,才可以看见时间洪流和空间隧道里的善美之花和神圣之义。闫文盛在前行的路途中,加倍地虔敬地修道,不断地读书、写字、忏悔,然后用爱去锁定自己,去救赎自己,去拯救纷然的世道。他兼济诗人的情怀,注目最细微最弱小的生命,注目天下苍生和无穷江河,他常常为蜉蝣天地和沧海一粟而颤动于心,为之动容。因为,诗人和诗歌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应该深深注目和抬头敬礼的两样东西。所以,正是从诗出发,他的散文拥有了情感的原味和生命的悸动,有着崇高的人文性和思想性。

在70后散文作家中,闫文盛是独树一帜的;这种独树一帜恰恰来自于他的文字带给人们的不确定性和因此不确定而导致的混沌的美学,也许你无法意识到这是一种超越,你无法意识到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智慧和多少价值,但你一定要相信,他扭转了那种单纯的善恶对立、美丑对立的简单审美哲学,他扭转了一些评论家所谓的70后作家底子薄70后作家理论素养浅的认识;闫文盛的出现,无疑是给这些所谓的评论家一记响亮的耳光。

可以说,70后作家一直没有引起文坛轰动,自有它的原因,但70后作家一直很务实,不浮躁,不虚无,不少作家与现实对接,或早已跨越风花雪月和耳鬓厮磨,他们已经完全成熟起来了,虽然70后作家面临着诸多困难、诸多困惑和压力。

在闫文盛空灵澄澈的文字面前,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写出一些诗一般的语言,比如在读到上面一些文字时,我写道:

我们不曾相识,我们似曾相见

处处霓虹,处处脸谱,我们没有诗的语言

但我赐自己天地之幕,人性之暖

我想要找回雄壮的灵感

去书写水,去刻画美

去呼唤爱,与灵慧

但朦胧的世界怎有清醒的画面

现实之痛,抑或人生之殇?

说到现实,不能不说现实很残忍,但闫文盛绝不向现实妥协,里尔克说:“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一个真正有才情的人会通过多种形式展现这种敌意。诗歌和散文以及小说乃至评论都是闫文盛的权杖,而诗歌是皇冠上的花朵和明珠,他的一切艺术形式都得益于她。因她,物质化的世界处处有诗意,有温情,有色彩,有温度。

再者,不确定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处处确定将使自己迷失方向。只有拥有不确定感和怀疑感的人才会向大地而生,并广吸良汁,渐加壮硕,四处蔓延。因种种不确定的执念,70后散文作家中,闫文盛的内在一直在增长,丰韵饱满,繁复动人。

莫言说:“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是容易被曲解。只有主题明确简单的小说才不会被曲解。中国有部《红楼梦》,中国人一直在解释,越解释越糊涂。”我想,这正适合于闫文盛。虽然,他写的主要是散文,但散文、诗歌和小说原本是相通的。

梭罗曾说:“影响时代特征的艺术,才是最高境界的艺术。”不用我再继续多说,你一定知道我想要说什么:是的,闫文盛的散文符合梭罗所言;因此,他的散文在70后作家中是最有可能性的,至少对于想要征服时代的艺术。

责任编辑 手 指

猜你喜欢

独语散文文字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独语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独语
自然与精神的独语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