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思维教育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2015-11-17张立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问题情境数学思维

张立平

关键词:数学思维 创新素质 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即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得当代社会中每个公民为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探究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数学思维教育的主攻目标应该放在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上,数学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上。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立足长远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迅速实现课堂教学中心的转移,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主学习的心向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素质的前提条件。据此,数学课堂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系统的时代。

二、设疑释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思维结构。

明代的大学者陈献章有句名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拨动创新思维之主旋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巧妙地设置疑问,提出一些能够引起争论的问题,教师共同讨论,释疑解难。在求职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简单问题的解决,逐渐深化为复杂问题的解决,使数学教学上升到新的层次,达到新的高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又优化了思维结构。

三、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潜能

《礼记·学记》所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拂仰,开而弗达。”这就是说,数学教学中一是要引导、鼓励、激发嘘声的探索活动,激发潜能,使其敢于质疑,动手动脑,发现探索,善于质疑,创新求异,另辟蹊径。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思维情境,寓“情”于“发现”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展开奇思妙想,大家一起来探讨对问题的解决,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大脑思维能力,达到开发智能的作用。

四、注意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倡教学反思

“数学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从解题之初的预测,直到一个解法后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的安全过程。”它集中反映了数学认识结构的特征,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而这一基础的关键,则是逆向,反思。如果没有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完成的解答,通过从新思考和从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能力。这就是提醒我们,要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之人物,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问题后的延续过程反思的一面,同时还包含着能否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思考同一问题的另一面。这样的数学活动,既可使学生从反思中检验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又可使教师从反思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完善、补救自己的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问题情境数学思维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