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步法”

2015-11-17谷淑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步法质疑阅读能力

谷淑英

摘要: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经常性地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兴趣 质疑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他们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尝试运用“三步法”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步:要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喜爱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畅谈读书感受。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力量。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区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发挥故事魅力。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能会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让学生主动去读。

第二步:要通过质疑,让学生主动阅读。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大胆质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质疑。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从课题引入质疑。一般来说,课文的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总是提纲挈领之言,它常对课文起制约的作用: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定的对象材料,有的介绍了文中主要人物或事件等等。只要我们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进行质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而平时多进行类似的训练,就能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尽快进入主题。他们极想了解自己所提的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此时,就这样借助学生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你们希望老师来告诉你们呢,还是自己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呢?”学生马上要求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体现出来了,并且能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从重点词句质疑。课文的疑点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将教学过程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学生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这个层次上。我觉得通过学生自己推出问题,自己解决,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另外,在质疑教学中我们也提倡学生驳问,因为它能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学生的驳问也是他们主动钻研精神的表现。

3.从理解难点质疑。课文的难点,往往文字含蓄深沉,余味无穷,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时,老师不宜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去探索解决。通过对难点的探索,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在师生互问下,学生体会到自己努力去探索,才能找到自己的路。这样就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质疑问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的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就是阅读和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步:要教会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就没有质量可言。诗圣杜甫在诗中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要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2.要学会选择。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我做了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了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3.要学会记录。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

我们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猜你喜欢

三步法质疑阅读能力
新课改下课堂提问“三步法”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三步法”在球柱处方转环曲面处方中的运用
“三步法”教会学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