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居民肠易激综合征肠镜检查情况现状分析▲

2015-11-15刘春斌李致忠

微创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警报镜检查结肠镜

刘春斌 梁 谷 李致忠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 53002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基于腹痛、腹部不适、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其症状在便后可有改善,且症状缺乏可解释的形态学、化学异常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s),其全球的患病率约为 5% ~ 20%[1]。IBS的临床症状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等器质性疾病有一定的重合,使得IBS的临床诊断具一定的挑战性,对于IBS过度关注的撒网式的辅助检查会增加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从而使症状加重,但对器质性肠病的漏诊及误诊亦会延误病情而导致不良的后果。中国2007年IBS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指出,对IB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当发现如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粪、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其他不能用功能性疾病来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时,即警报征象时应进行粪便常规、结肠镜或钡餐灌肠等相关的检查,以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2]。本研究旨在探讨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IBS的患病情况及使用胃、肠内镜检查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本地区IBS护理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南宁市区的5个城区中每城区随机抽取1个社区,对18~80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随机、整群、分层抽样行问卷调查,排除外地人口、有精神疾病、严重视听功能障碍及无法沟通难以完成问卷调查者,共发放问卷2 9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773份,有效率达95.62%。

1.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设计及诊断标准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3],由消化内科医生在调查完成2周内复核部分问卷的准确性并筛查出IBS患者,并逐一通过问卷及电话回访核实患者是否出现便血(含黑粪)、贫血、发热、体重下降等IBS警报征象及进行胃、肠内镜检查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类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BS患病情况 回收有效问卷2 773份,其中男性1 147人,女性1 626人,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3],最终确诊IBS患病人数为181人,其中男性患者61人,男性人群患病率为5.32%;女性患者120人,女性人群患病率为7.38%,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6,P=0.030)。南宁市城区居民整体人群患病率为6.53%,在筛查出的181名 IBS患者中,年龄<40岁者81人(其中男性34人占41.98%,女性47人占58.02%),年龄≥40岁者100人(其中男性24人占27.00%,女性73 人占73.00%)。

2.2 各年龄组出现IBS警报征象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43.09%的患者自述出现过1个以上的IBS警报征象,其中警报征象以便血(含黑粪)较为常见,年龄<40岁及≥40岁两组IBS患者出现IBS警报征象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出现IBS警报征象的情况 [n(%)]

2.3 IBS患者行胃、肠内镜检查情况 无任何警报征象的IBS患者而进行过胃镜或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30.10%及16.50%,其中年龄<40岁的 IBS患者组中,行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18.18%及2.27%,而≥40岁的IBS患者中,行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38.98%及27.12%;存在1个和2个及以上警报征象的IBS患者而进行过胃镜或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37.18%及28.21%,其中年龄<40岁的 IBS患者组中,行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29.72%及16.22%,而≥40岁的IBS患者中,行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43.90%及39.02%;两个年龄组中存在不同的警报征象情况的组间行胃镜、肠镜检查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IBS患者中行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41.00%及32.00%,年龄≥50岁且为男性的患者曾进行过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57.14%及21.43%。见表2。

表2 IBS患者行胃、肠内镜检查情况

3 讨论

目前IB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而临床上也缺少可信度高的客观检测方法。以往人们常常认为IBS是一种排除性诊断,而目前美国及欧洲的IBS指南均指出IBS不是一个排除性诊断,指南均提倡临床医生对IBS做出阳性诊断并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必要的检查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罗马Ⅲ诊断标准是一种基于症状学的诊断标准,虽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都有一定的局限,但属于尚可接受的范围[4]。IBS患者常常有多种下消化道的症状,使得其难以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很多器质性肠病鉴别。而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死亡率为第5位,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5]。因而选择性的使用包括血清学、粪便检查及结肠镜检查以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也非常重要。

Hamm等[6]对1 452例经罗马诊断标准诊断的IBS患者进行了包括粪便、结肠镜等进一步辅助检查,发现其结果的异常率并不高于普通人。尽管研究表明胃镜、结肠镜检查用于IBS的临床价值有限,但仍有很多IBS患者常常接受这个检查。很多医生及患者认为,即便得到的是一个阴性的结果,也可以让患者放心,从而提高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表明,对于年龄<50岁的IBS患者而言,一个阴性的结果无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和相关的生命质量及“放心感”[7]。2009年发表的美国IBS诊治现状报告指出,对诊断为IBS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或钡餐灌肠检查,其检出的器质性疾病/结构性疾病的比例仅为1.3%,建议对50岁以下的IBS患者,如无警报征象,不必常规进行包括结肠镜在内的结肠影像学检查[8]。中国2007年IBS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亦建议:对于没有警报征象、结直肠癌家族史及新近出现症状发生形式改变的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可以先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或予以治疗,根据检查结果及治疗反应再选择是否进行结肠镜或钡剂灌肠X线等进一步检查,共识亦未推荐胃镜作为常规的必要的检查[2]。本研究结果发现,在本地区无任何警报征象的IBS患者而进行过胃镜或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30.10%及16.50%,其中年龄<40岁IBS患者组中,行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18.18%及2.27%,而≥40岁的 IBS患者中,行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38.98%及27.12%。总体上,本地区并不存在结肠镜检查指征过宽的现象,但调查也发现有少数患者在没有明显检查指征的情况下多次进行胃镜或肠镜的检查,而不加以选择地辅助检查会增加患者不适及经济负担,甚至还可能加重症状,临床上应该予以适当的疏导。

警报征象是提醒医生需要对IBS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排除包括结直肠肿瘤在内的器质性疾病的重要信号。在排除有警报征象后,罗马症状诊断标准对IBS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可提高[9]。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直肠出血的症状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4%及52%,贫血症状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9%及90%,体重减轻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22%及89%[10]。基于大量的结肠癌筛查证据,西方国家将年龄≥50岁作为需进一步检查的指征,而将年龄≥50岁且为男性者列入 IBS的警报征象[8,10]。对于年龄的界值,我国尚缺乏足够系统的循证证据;但大量的证据表明,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患病年龄要低于西方国家。赵波等[11]的一项关于广西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本地区40~49岁人群中女性结直肠癌罹患率明显升高,在50~59岁达到高峰,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为(59.23±14.15)岁,男性高发于女性,但女性高发年龄较男性年轻。中国2007年IBS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建议,对于发现IBS警报征象的患者应进行结肠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而对于新近出现IBS症状的患者或出现症状加重或发作形式改变、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年龄≥40岁者,应将结肠镜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列为常规检查[2]。

本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IBD患者中年龄≥40岁者占73.00%,而自述存在IBS警报征象者占43.09%,其中以便血(含黑粪)最为常见。在自述有警报征象的IBS患者中,进行过结肠镜检查的比例仅为28.21%,年龄≥40岁的IBS患者中行肠镜检查的比例为32%,年龄≥50岁且为男性的患者曾进行过结肠镜检查的比例仅为21.43%。课题组进行的一项关于广西基层医生对IBS罗马警报征象知晓率的调查发现,广西基层医生对IBS警报征象的知晓率仅为20.3%。因而笔者考虑,对需要使用肠镜等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指征的患者行肠镜检查比例偏低的情况与基层医生对IBS警报征象的知晓率低、不能及时地给予患者相应的关于疾病随访及进一步检查建议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关。

综上所述,本地区较多的IBS患者均存在警报征象而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器质性肠病的指征,而这部分患者接受包括结直肠镜在内的进一步检查的比例偏低,而我国在2006年已经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增加了结直肠癌筛查,广西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也于2014年11月15日在南宁市正式启动,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借此契机,提高认识,加大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宣传力度,以期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得到疾病的早诊早治。

[1]Krogsgaard LR,Engsbro AL,Bytzer P.The epidem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Denmark.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in adults ≤50 years of age[J].Scand J Gastroenterol,2013,48(5):523 -529.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38 -40.

[3]Longstreth GF,Thompson WG,Chey WD,et 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480-1491.

[4]Sood R,Law GR,Ford AC.Diagnosis of IBS:symptoms,symptom-based criteria,biomarkers or‘psychomarkers’?[J].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4,11(11):683 -691.

[5]曾红梅,陈万青.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J].化学进展,2013,(9):1415 -1420.

[6]Hamm LR,Sorrells SC,Harding JP,et al.Additional investigations fail to alter the diagnosi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subjects fulfilling the Rome criteria[J].Am J Gastroenterol,1999,94(5):1279 -1282.

[7]Spiegel BM,Gralnek IM,Bolus R,et al.Is a negative colonoscopy associated with reassurance orimprove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astrointest Endosc,2005,62(6):892 -899.

[8]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Task Force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n evidence-based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Suppl)1:S1 -35.

[9]Hammer J,Eslick GD,Howell SC,et al.Diagnostic yield of alarm featur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J].Gut,2004,53(5):666 -672.

[10]Winawer SJ,Zauber AG,Fletcher RH,et al.Guidelines for colonoscopy surveillance after polypectomy:a consensus update by the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 and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J].CA Cancer J Clin,2006,56(3):143 -159.

[11]赵 波,钟华戈,高 枫,等.广西3720例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14):2239-2242.

猜你喜欢

警报镜检查结肠镜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假期终结者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是谁的责任?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拉响夏日警报定格无痕迹美肌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