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版本《清明上河图》比较评介

2015-11-02张雅晶

北京观察 2015年8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

文 张雅晶

三个版本《清明上河图》比较评介

文 张雅晶

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画卷都是后本比前本长,内容比前本丰富,人物情节比前本生动,卷首处理比前本舒展辽阔,结尾处理比前本完整壮观。画面颜色却是后本不及前本淡雅,这与时代变化和审美取向有关。

说起清明节,就让人联想起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中国绘画史上,冠以《清明上河图》之名的图卷,有近十本见于著录。其中,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仇英《清明上河图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清·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较为著名。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简称“宋本”(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设色,当时并未署名),整个画面内容,描绘了宋代汴梁城内外和以汴河“虹桥”为中心的航道两岸城乡,在清明节这一天,不同身份的人们所进行的贸易活动和市井生活,刻画出汴河两岸“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

明·仇英的《清明上河图》,简称“明本”(纵30.5厘米,横987厘米,绢本设色)。仇英很好地借用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表现模式,基本上是遵循张择端之景物顺序来布局。只是,所绘对象不是宋本的汴梁,而是故乡苏州。绘画中有苏州城的山川桥梁、城墙街巷、房屋店铺和戏台校场等,再现了当时赶集、婚娶、宴饮等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天平山、运河、古城墙,当时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山清水绿之明媚。”展现出明代中期江南苏州城乡清明时节的一派繁荣景象。

清·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清明上河图》,简称“清院本”(纵35.0厘米,横1152.8厘米,绢本设色)。由陈枚领衔,率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清宫廷画家,参照历朝摹本,汇集各家所长,五人联袂完成。图卷结构整体布局,陈枚基本遵循明仇本。“清院本”增添了踏青、表演、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明清时代的特殊风俗,画面较“宋本”和“明本”更加丰富多彩。加之,受意大利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西洋画风的影响,画中街道房舍绘法均运用透视原理,且有西式建筑在画中出现。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但“清院本”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娴熟,桥梁房宇、车马人物,皆严谨细腻、生动别致。实属上乘之作。

“宋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本”《清明上河图》

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时代不同,画面所反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宋本”开卷“以静寂的春郊景象为开端”:薄雾中几户茅舍,田野小道上,脚夫赶着驮炭毛驴,赶集乡人,骑驴抬轿。柳林新枝、大地回春。画上方小路 “一队有插满柳枝的小轿、官人骑马和不少仆从的行列,似以在扫墓之后回城。”画下方小路有另一行列:“两位老妇骑驴,却各有年龄不同的男子随伴,似已自城里返回。” 画面透着北国早春的气息,进城和出城的两队行人,“都明确点醒这正是清明佳节”。

接下来画面由田间小路渐次向城里延伸。路边出现茶坊酒肆、顾客小贩,小船卸货、背运粮包。河面水纹带漩涡,画作渐从沿河大街转入河面的多种舟船:大船逆行,岸上纤夫俯身用力。对于江面船只各部位,画家用笔描绘精致出神。大船顶上维修、人物活动逼真,小船摇橹、倒水人物表情传神。两船过桥,恐有相撞,船头船舷,岸边桥上,众人挥手叫喊助威,提醒避免险情。

到了斜跨画面的“虹桥”,这里也是《清明上河图》的中心,分“虹桥”形大桥和桥头街面两部分。这部分主要描绘的是横跨河面、不设梁柱、结构繁密、全木制作的“虹桥”桥上桥头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

桥上桥头行人众多:游客凭桥栏杆,观赏河中船只。大桥中间人流熙攘:除步行者外,挑担的、骑马的、骑驴的、推车的、抬轿的一应俱全。各样摊贩比比相邻,交通拥挤场面热闹。桥的左右两侧航运繁忙、两岸街面市井生活场景生动;通过没有城墙的城楼门进入城内,街面店铺成片,生意兴隆。通过庞大建筑物——城门楼,就进入繁华的汴梁城区。城区路的南北两侧,屋宇鳞次栉比,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习文习武、士农工商、男女老幼,形形色色。画卷的尾部是“赵太丞家”医药门诊所,隔壁墙门边就有一蓄胡须的盲人正给人算命。他们是《清明上河图》中,最后出场的人物。画卷到此戛然而止,给世人留下了想象和议论的空间。也有人认为画卷不该在此结束,或许是后面被丢失。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北宋年间汴梁城乡的市井民情和社会风俗,画作也反映了汴京水陆交通发达,漕运兴旺,汴京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商贸交流中心。

“明本”《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这一绘画题材自北宋张择端起,受到历代画家追捧,后出现众多摹本,其中,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最有影响,苏州一带坊间大都以此为底本。

“明本”卷首以青绿重彩工笔起笔,开卷苏州城郊外连绵的青绿山峦,树木参天。远方几条船扬帆航行,碧波水面。旷野上几丛柳树间有牧童或牛背横笛或放飞风筝,河溪静静流淌过。村头戏台正演戏,台上演员表演生动,台下观众聚精会神。村屋庭院桃花盛开,女眷和孩童隔篱栅观戏。乡间道上行进着:扛粮袋的、挑粮袋的、推车运粮的,大树下草坪上村童摔跤滚打,绿山背后,纤夫牵拉商船沿江而进。

路中还有一队二十余人鼓乐齐鸣的娶亲队伍。前面是四人肩扛明角灯,后面跟随着吹号、敲鼓、吹笛、弹琴的仪仗,其后,有挑酒坛和提鱼的,接下来是四人肩担的花轿,花轿边有三位身挂红带男女,花轿后两男,分别头顶、肩扛嫁妆随行。不远处两骑马男子像似在马背上告别,马后有一男仆肩扛货物步行。路南,在桃红柳绿中有一处带院墙的楼阁,门口有两大人两孩童,其中,孩童手指花轿。路北,两户人家中有临窗观望和趴窗观看的女子及孩童,路边,还有三妇人抱着、牵着四个孩童驻足观看。绘画中村外热闹的戏台、宁静安详的乡村、喧嚣的娶亲队伍,一幅苏州城郊外悠闲祥和如田园牧歌般的安逸景象。

画作的上方空旷的场地是校场,正在骑射练武,校场边上有一组点将台建筑。这是“宋本”没有的。将近“虹形”拱桥,可见饰有彩画的官船驶出,“虹形”左右两边还有许多商船停泊。

“明本”画作的桥,不如“宋本”粗放。另外,“宋本”虹桥是木质的,“明本”改变为石拱桥。“宋本”在桥头下方两侧的房屋采用俯视角度,多画建筑的屋顶,并且房屋数量较多较乱,约占三分之二画面;而“明本”桥头下方两侧共有五间店铺,且是房屋正面,房屋比例也小。“宋本”桥上摊铺比较简陋,顶棚是竹编平顶,“明本”改用竹编拱形,并挂有招牌。

“宋本”和“明本”的桥上桥头,人物活动都十分丰富,各行商旅人头攒动、骑驴骑马生意兴隆,描绘生动细腻。桥上人物各式各样:连辔骑马、策鞭赶驴、鸣呵而行、凭栏观望、出售吃食、挑担叫卖,还有摆地摊出售古玩瓷器者。桥头两侧还有说书、测字者、头顶宝幢化缘的托钵僧侣等。树下,一群人正围观两个人比试摔跤者,充满闹市的气息。

至城楼,“明本”不仅绘有城楼还绘有长长的城墙,城墙改“宋本”夯土城垛为砖城墙。城门似乎与苏州城的阊门相似。城楼有两城门,分别用于水路和陆路通过。河面上,半条船已过城水门,水门有两兵丁抄手而立,陆门上挂有旗帜。

“明本”用更大长的画面,彰显城内街道整齐、行人众多、车水马龙、店商林立。骆驼商队和市井商贩,骑马牵驴和肩挑手提,青色小轿和随行仆妇,场面热闹真实。运河码头、粮船云集。河水在城中曲折延伸,又小桥流水人家,妇人凭窗,临岸取水,篷船泊暂,好个江南水乡美景。

“宋本”进城不远就戛然而止,结束画面。而“明本”城内又向西增加了朱墙碧瓦的皇家宫苑。朱墙里面有高大楼宇伸到河水中央,绿顶和黄顶的宫殿,朱门玉阙,四周朱栏围护,汉白玉底座和台阶高洁醒目。黄顶宫殿上有黄色鸱吻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瀛台中,树木细秀清丽,青绿淡雅。河面水纹碧波,宫廷画舫龙舟,彩旗飞扬,其中是靓装女人们操楫。远处,高大坛台,帝王祀天祈福之处,庄重肃穆。至此,“明本”画面以皇家宫苑收尾。

“明本”《清明上河图》虽说是摹本,其实也是“再创造”。改东京汴梁变为江南苏州,描绘的是江南苏州城乡清明时节的一派繁荣景象。构画出一幅有气势的青绿重彩风俗画,这里面倾注着仇英的心血和他对苏州城的深情。

“明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明代后期,仿制的《清明上河图》散落民间,几种摹本先后又进入清内府,鱼龙难辨。清宫不得不组织画工,另起炉灶,重画《清明上河图》。乾隆十年,它被著录于《石渠宝岌初编》,存于养心殿,名为“清画院清明上河图卷”,今人称之为清院本。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开卷是远山、宽阔河面,柳林田畦、童手挑夫,比“明本”娶亲队伍,人数更多,色彩更鲜艳,场面也更热闹。“清院本”戏台上下也比“明本”规模大,用木柱基座搭建的席棚戏台上,演员表演认真,观众在蒙蒙细雨中翘首欣赏,观众身份不同,神态也各异。一片早春田园欢乐景象。离席台稍远处:文人模样男子站在高凳上,拈须而观,仆人高举雨伞为他遮雨;河畔船夫坐在船头船顶观看;女子足不出户却携子爬到屋顶远看;树上、戏台支架杆上及台后都有观众,凝神而视。河面拉船纤夫、赶猪牵牛放羊倌、骑驴抬轿推车赶车者,挑夫贩夫、打铁卖茶,好个热闹。

在去“虹桥”的河两岸,人流不息。河北侧的禁军演武场,旌旗招展,骑兵飞奔,比“明本”更壮观。“清院本”的“虹桥”是一座石材拱桥,桥上和桥头的地面有明显的石料接缝。河面大船行驶,“虹桥”右侧停泊着正装卸的商船,左侧有高悬龙旗的官船。桥上两边排列着四十多个前后带沿边的店铺,比“明本”数量更多更整齐有序。桥头,吃喝的、说书的、看相的、修脚的、议价的,形象生动。临近城门,还有女子在走索表演。

接下来是城楼,“清院本”的城楼,和“明本”城楼格局相似,都绘有长长城墙,不似“宋本”只有城楼没有城墙。“清院本”城楼为重檐歇山,加腰檐和擎檐柱,红柱、绿沿、黑瓦,雕梁画栋,城墙也比“明本”更宽。“清院本”“明本”的入城门比较相似,陆门和水门并列,均有瓮城。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院本”的城内,有成片房屋建筑,路北首处房屋和“明本”相同,都是公所衙门。“清院本”和“明本”画面在城内“U”字形处,都有显赫的府邸,“明本”是“学士”“世登两府”,“清院本”则是“圣书”“状元及第”。“清院本”府邸,牌楼后是三进宅院,还有一座观波楼和一座桥亭,长堤横跨湖塘。庭院中楼台、亭桥、水榭环湖而建,园内假山、湖石藤萝架、绿树、桃花融合相配,别具一格。比“明本”更显富贵。

“明本”和“清院本”与染坊相邻处,都绘有一座富丽堂皇的院落建筑,“明本”是高大粉墙、楼阁长廊、雕梁画栋。“清院本”是“虎皮”石墙、庭院深处有灰砖高楼、顶部塔形装饰物,似乎带有阿拉伯风格;湖水碧波荡漾、卷棚歇山顶楼阁、各色亭阁、游廊环绕、假山耸立、嘉木成林、桃花盛开、仕女荡秋千;院墙东门外有马夫、轿夫等待主顾。如此豪华之建筑,尽显主人地位不凡。

城内街道上人声鼎沸,多种车辆络绎不绝。各行商贩神态各异。另外,出现“宋本”和“明本”只有药店诊所,“清院本”出现古医科的分支的咒禁科诊所。“清院本”还增添了踏青、表演、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明清时代的特殊风俗,画面较“宋本”和“明本”更加丰富多彩。

画作至接近皇家御苑处是一码头,这是“宋本”“明本”所没有的。

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画卷都是后本比前本长,内容比前本丰富,人物情节比前本生动,卷首处理比前本舒展辽阔,结尾处理比前本完整壮观。画面颜色却是后本不及前本淡雅,这与时代变化和审美取向有关。三个版本的画家都是宫廷画家,“宋本”、“明本”是一人完成,“宋本”当时并没有署名,“清院本”是五人联袂之作。对于“清院本”的用笔,余晖曾有评价: “人物鞍马用工笔设色、山水树石系用青绿画法、建筑舟船用界画法、浮云流水用白描画法。全卷设色独具风格,色彩在柔和中显得丰富而统一。”《清明上河图》在“清院本”前后都有画作,然而,就其艺术性来讲,有人认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是这一题材的绝响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三本《清明上河图》都有行进中的骆驼队。“宋本”一队骆驼正由城里通过城门楼向城外行进,其中,两三只骆驼还在城内,而一只半身已走出城门。“明本”是两匹骆驼刚进城;“清院本”则是两匹骆驼,驼着物品行进在城里街道上。作为连接内陆和塞外物资交流的工具,骆驼商队,当年就走在丝绸之路上。

作者系北京市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
泰顺廊桥:《清明上河图》里的遗梦
《清明上河图》是描写清明景象吗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清明上河图》里的秘密
《清明上河图》的黑色幽默
《清明上河图》藏了什么危险的秘密
让你看懂《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植入了多少商业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