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老年人安全性考量的居住区公共空间及服务设施调研

2015-10-21高心娴黄梦娇孟婕

科技致富向导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安全性老年人

高心娴 黄梦娇 孟婕

【摘 要】早在上世纪老龄化问题就崭露头角,至今,已经成为全球问题。针对老年人日常在居住区生活的安全性,本文做了各方面的探求,找出现存问题并给与一定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老年人;安全性;公共空间

1.绪论

1.1我国老龄化特征

自2001年起,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而就在2014年2月19日,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中国现今已经是老龄国家了。

表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由于中国20世纪中期和后期的超多子化的出生率和21世纪初慢慢演变的少子化和超少子化的出生率,中国的老年人人口数量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最高峰(表1)。但是在城市化发展极其快速的今天,中国并没有及时的把注意力放在适于老年人的生活的设施和空间上。对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没有专业且系统的研究,这会对今后的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1.2我国老龄人居住现状

多数中国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是老人的居住现状令人堪忧。现在我国城市居住区应对老年人公共空间安全性的设施建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在整体布局的规划上,缺乏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探讨研究,居住区的道路,绿地,公共活动,入口,楼梯等区域的设施,与老年人安全性的需求程度不相匹配,老年人的场地设施没有深入设计;(2)在政策法规上,缺少文化、卫生、社区服务设施等居住区公共空间在老龄化背景下的建设原则和标准;(3)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及设施适应老年人的设施及无障碍设计。老年人在住区的生活并不安全,并且缺乏舒适度。

2.老年人安全性的负面特征

负面特征的产生。

2.1生理特征的退化

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很多问题是针对感知能力、反应能力以及防御能力的下降。

老年人的感官感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中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主要感知能力是触觉、视觉和听觉。老年人的触感减退,对于温度和质感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烫伤或者冻伤,而且疼痛感变得迟钝,难以及时避免伤害性刺激的危害[2]。视觉上由于眼角膜的变化,甚至会过滤掉紫色蓝色和绿色,即使是鲜艳的颜色也会在老年人的眼里变成灰色[3]。而在听力上,敏感度的下降对于高频声音影响较大,老年人只能听到低频音,导致了对声音听不清楚的现象。老年人即使知道自己面临一些危险,但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肌肉弹性等的衰退,造成了他们反应迟钝,他们更容易骨折,更容易因为机体的退化发生特殊且急切的病情。

2.2心理负担的加大

老年人,特别是刚刚步入老年生活的老年人,他们更加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高龄老人并没有因为习惯于老年生活而更感安心,越来越衰退的身体有时更加加深了他们内心的抑郁和焦躁。衰退的身体产生了对于多样性活动的积极性的打压,产生了不愿意拖累儿女亲戚和想要更多的和家人在一起的矛盾的的心理负担,还有面临死亡威胁的惶恐感。

2.3社会存在的缺失

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社会地位的转变,老年人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而这种负面情绪则反映在活动范围的自动减小,不愿主动接近人群和新的事物,更加沉默和寂寞。而太安静的老年生活不利于老年人心境的培养,更加导致负面情绪的爆发。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老年人生活安全也令人担忧,他们强烈的需求一种社会归属感。

3.基于安全性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观念和探讨

3.1交通空间的分流和便利

3.1.1人车分流,建立良好步行系统

越显复杂的小区道路和不成体系的慢行步行系统的不完善却给老人步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给老人的行走安全带来了隐患。在设计上的建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车要分流,而是有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

人车分流有两种形式,一是水平向人车分流,二是竖向分流。

水平向人车分流主要是在车道两边增设人行道。并控制居住区内的车速,将其限制到20km/h。同时,可以在车道两旁增加竖向元素如栏杆或者植被,让道路看上去狭窄,造成视觉障碍,或者直接铺设减速带,让驾驶者主义减速行驶。

竖向人车分流是人和车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上通行。这样在小区内部,地表上只有人流,机动车在地下完成行驶和停车动作。

将步行系统扩充,设置步行节点,并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步行体系。首先它具有通行功能,需要保证行走过街等的安全性,比如设置一些特殊的安全措施。其次相较于车行体系,步行体系承担休闲和休憩功能,所以路径形态也是多样的。但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他们的方向感變差了,步行道路不宜过度变化,并且尽量避免高差,在有高差的地方应在台阶旁设置坡道,利于老年人行走通过。

3.1.2增设户外无障碍设施

在必要的地方,如景观亭入口、住宅楼入口、步行道高差变化处,都应该设置坡道,为了适应老人坡度应该比设计标准更加平缓,宽阔。同时在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的平台也要设置雨棚[4]。对于坡道较长的或者较陡的则应增设扶手或围栏。同时,在无法设置坡道的地段,可以增设扶手,以帮助老年人上下台阶。

3.2必要的导向、警告和报警设施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差、反应迟钝、对伤害的抵抗力差,同时自卑感导致时时担惊受怕的心理问题等一系列因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指导和提示。所以在生活区应该设有导向标志、警告标示等帮助物。

3.2.1增设导向设施

由于老年人方向感差并且记忆力下降,在居住区中增加导向设施是必要的。小区路网有多种形式,如果再加上结构单一的行列式住宅排布,并且当今住宅形式单一且重复,缺乏特色和标识性[5],老年人就会很容易在其中迷失方向。所以在进小区时,就应该设有小区平面图,让老人一目了然的明白自己的方位和应该前进的方向。当然,可以在平面图上标明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以便老年人铭记。而在小区主干路的分支路口,也应该设立方向指示标牌。当然,这种导向标志可以不仅仅是牌子。富有特点的景观小品,或者是造型独特的服务站或小亭子,都能起到导向作用。

3.2.2增设警告标牌

居住区中虽然安全,但是仍有一系列安全隐患。因为居住区道路多岔路,而且多数居住区没有条件进行人车分流,所以在居住区道路上应设置警告标志,一是警告驾驶员放缓速度,注意行人;二是警告行人,注意前方来车,提早躲避。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遇到危险躲避的反应能力较差,所以提前警告,拉升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人车碰撞的灾难。

居住区景观设计多喜用水,设计水池、河流等景观。在晚上光线不明的情况下,也需要设置夜间警告标志,沿河处做荧光警告条。

3.3增设娱乐空间和服务设施

在调查中发现居住区中针对老年人的娱乐设施、活动器械都太少了,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服务站点也是少有。所以,增设该方面的相关空间与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3.3.1娱乐空间的特别要求

小区中一般都会设有活动区,在这里有一些运动器械。但是这更多适用于成年人,居住区没有或者少有为老年人专设的活动器械和娱乐空间。老年人一般的娱乐活动多为散步,慢跑、跳舞,打拳、兵乓球、羽毛球这种动态类,和观望、下棋、听广播这种静态类。由于这些活动多数是集体活动,少数是个体活动,所以设计娱乐空间应既有动静边界又有动静联系。现在住宅区就是缺少一块较大合适的、平坦空旷的硬质铺地,而这块地就是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基本要求。同时可在场内安置老年人专用的运动器械。

3.3.2增设服务站或者幫助中心

住宅小区中,最好设有托老所。对于那些半自理的老人来说,家人白天上班,无暇照顾他们,可以由社区建立白日制托老所,这样白天有所依,晚上还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依的原想。或者可以设置帮助中心进行上门服务,做一些简单的服务如送饭、陪聊等,这样能够让老年人体会来自社会的善意。

3.4休憩空间的特殊设定

老年人最明显的缺陷就是体力大不如前,所以足够的休憩空间才能保证老年人安全并舒适的活动。在不同的功能区设置不同大小、不同形式的休息区是需要被探讨的。

3.4.1交通区的驻留空间

当下,年轻人忙于工作,老年人大都还是操持家务并帮助带孩子。老年人在外购物回来时,常常大包小包,负担自己身体不能长时间背负的重量。从进小区开始到进入住户的一段距离,老年人在背负重物的情况下走得很艰难。故应在步行道路边每隔20m-30m就应该布置一个休憩点,而在主干道等非休闲娱乐区的步行系统旁却不宜设置大空间的驻留区域,所以休憩空间趋向发展小空间。这种小空间可以只是一个齐膝的平台,方便暂时存放重物;或者将花台宽度放大,可供人们坐下休息。

3.4.2休闲区的休憩空间

老年人的交往方式多为聊天、下棋、静坐等,这些都休憩空间来支撑。对于人少的活动本身就希望所处空间的僻静和私密,而对于人多的活动则希望空间开放和活泼。休息区不仅要满足老人们的身体需求,还要从设计上满足老人独处或交往的心理需求,已达到心理平衡,获得安全感。

(1)私密式。

由于老年人相较于成年人更缺乏安全感,所以对于私密的休憩空间更需要一种围合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程度的空间,而这种围合空间可以通过景观墙、植被、栅栏等物来构成。而这种私密式休憩空间一般设置在道路的末端或者住宅间的零碎地等少有人去的地块。内部需设置单独的座椅以满足老人独处的需要。这种空间尺度不宜过大,4-6m见方皆可。

(2)开放式。

对于多人一起休息、聊天的状况,所设置的休息区是开放式的,是为了满足老人的交往需求,重现老人的社会存在感。开放式休息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和走道相连的休息区,点线模式;一类是和活动区相连的休息区,点面模式。

点线模式中,由于休息点和流动性大的道路相结合,休息区的空间较为开放,人们之间的视线交流、语言交流较多。一般情况下有三个以上的休息点分布在线性道路旁,点和点之间的联系也相当重要。虽然在一条线性道路上应该控制合理的节点密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均质的分布。如若采取疏密相搭的方式,部分联系较少,开放度较低;部分联系密切,开放度高,节点之间形成视线网,将联系各个节点的那段道路活跃性拉大。

点面模式中,休息区和娱乐性大的活动区相结合,空间基本是全开放模式,便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和进行团体交流。一般休息区排布在活动区的一侧,保留两者联系的同时也保证了空间功能的边界。由于活动区人流比步道要大,休息区很容易就引起老年人的聚集,所以这里的休息空间要大尺度,较大面积,这样聚集的人多了,对活动空间的使用的老年人也会相应增多。

4.结论

居住区中,应对老年人安全性问题的内容非常丰富,综合性强,该论文还有很多未详尽之处。但是在接下去的半个世纪中,全国的老年人口激增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矛盾更会给居住区的设计研究带来困难。所以尽早完善老人居住、生活问题,对于整个社会的前进有着积极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王炜.住宅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以上海住宅小区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3]汤羽扬,段伟.居住区中适合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N].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3,18(1):27-33.

[4]刘丽丽,肖斌.老年社区的户外环境调查分析—北京东方太阳城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36(27):11758-11759.

[5]杜洁,王楠.浅谈现代居住区的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J].现代园林,200,04:49-50.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安全性老年人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