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度保护孩子带来的危害及预防

2015-10-21金燕虹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独立性过度关怀

金燕虹

家长与孩子的双边思维,家庭是一个人温馨的港湾,然而对孩子来说,有时候这种温情已经在家长与自己的冲突中,被磨损到了极其微薄的地步。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让孩子心灵受到损伤。

从家長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才,这种观念是着眼于未来的,其是以家长的社会经验与生活观念作为标准的。核心是:确保孩子,少走弯路来获得成功,用命令、压制的办法,来处理孩子与家长观念中存在的冲突。让孩子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却由于需要恪守许多规范,而不得不按照家长要求,被保护的生活,服从是对孩子教育的准则,价值在自己设定的程序中,长大成为家长所期望的人。

当然,在孩子弱小的时候需要家长营造出安全的环境,其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但是这样的观念会建立在一个孩子独立性永远是零的前提下。但是在孩子看来,自己每天都会变得成熟,变得能够逐渐承担一些责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而家长却对此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家长提供适当保护,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免受外来侵袭,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环境,如果保护没有根据孩子的身心成长发展变化做调整,那么保护本身就对孩子有益的个性成了限制,那么势必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伤害。

过度保护会削弱孩子的责任感,有许多孩子最初对过度保护会感到反感,但是习惯这种保护后感觉事情由父母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样也养成孩子过分依赖的性格,丧失了未来作为人的责任感。

过度保护会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发展,时时依赖家长,孩子也就不能独立承担责任,不能靠自己的思考做出选择,最终实现自己意愿时,也就难以谈独立性,更谈不上独立人格发展,影响孩子创新能力发展,在家长保护下,孩子从小就失去独立行事的机会与权利,而创新与应变的能力,恰恰来自于大量实践。当我们孩子失去做事的机会,不但没有创新能力,还会使原有能力退化。

也许是太爱儿女了,父母在对子女教育的时候总是倾向于为其提供无微不至的保护,这种保护既体现在物质层面,又体现在精神层面。那么所谓的精神层面,是家长总是尝试根据自己对社会的理解,以自己的生活观念替儿女做出选择,当然出发点是好的,也包含很多宝贵经验,但是往往忽视一点:孩子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他们独立的过程。独立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当孩子开始长大时,就已经自己独立思考过程,大到对社会,对人生,小到对自己的喜好,每天要做的事,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做主。家长认为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幼稚的甚至愚蠢的。这样孩子自我认知无法平衡会导致双方都出现矛盾,结果往往是倍感痛苦。

家长过于保护即拉长,也就打压个人独立性发展。家长对行为难以认同,甚至强行打压,家长本应该给予孩子的心灵关怀逐渐散落流失。孩子总觉得权限受到限制或者说得不到父母理解,而父母则感叹孩子过于复杂,过于任性,孩子不懂家长的苦心,备感家庭关系难。

那么在这样过度保护下家长往往无视孩子的个人志趣,这种思维也会彻底将孩子与家长对立。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样的问题,需要的是沟通,需要的是家长能够静下心来与孩子有个短暂的平等交流,这样的心灵关怀会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与意愿,可以分析这种想法,引导孩子实现这样的意愿。

那么我们如何来做心灵关怀,如何使家庭教育心灵关怀形成机制。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都要有一些理解,能够有效地沟通,不要一味地以别人的某一面成绩来定位,也需要为孩子自己的爱好、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而非自我认知的打压。

猜你喜欢

独立性过度关怀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