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2015-10-21张喆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

张喆

摘 要: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词句不懂、知识积淀不深、想象力匮乏的困境。针对这一情况,就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提出了“举一反三”式教学、“比较法”阅读、多渠道激趣等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诗歌教学;文言基础;课前说诗

有人说:“一个远离诗歌的民族,算不上是文明的民族。诗性的衰颓实质上是人性的萎缩。”对于一门培养学生人文思想的学科而言,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望闻问切,寻找症结

高中语文教材将诗歌列为教学重点。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理应能结合自身经历鉴赏诗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首首优美的诗歌,难以打动学生。在仔细研究后,我发现了其中的症结所在。

1.词句不通

诗歌是语言高度凝练的结晶。本来文言文就是难点,再加上高度概括,一些文言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读之如同天书。例如“林月低向后”一句,有不少学生理解为“林间的月光向山后照耀”。

2.不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与古人生活太远

意象是解开一首诗歌谜题的钥匙。但很多学生脑海中积累的意象,仅仅停留在思乡的月、坚贞不屈的梅花、出淤泥不染的荷花的层面上,非常浅显。例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不少学生不仅不知道折柳曲,更不知道它代表着送别。

3.缺乏想象力,无法感受诗歌意境,继而揣摩感情。

诗歌创作时,诗人往往将自己置身于特定情境中,通过描述环境中的景象来表情达意。读者读诗,也必须“入画”,然后再进行赏析。可惜的是,不少学生习惯性把诗歌切成几块,破坏了诗歌整体的美感。例如《天净沙·秋思》,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将多种景物并置,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学生在赏析时,眼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想象力,所以并不能理解这首诗的精妙所在。

二、对症下药,直击病灶

结合本班实际,针对诗歌教学的困境,“对症下药”。

(一)夯实文言基础,“举一反三”式教学

既然诗歌和文言文都是用文言所写,那其中就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初中三年的系统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我在平时讲课时,在讲解一些字词时,常常援引诗句来佐证字词释义。

例如,我在讲解沈约《宋书》中“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中的“缘由”一词时,就提到了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两句中的“缘”都有“因为”的意思。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读懂了眼前的文言材料,又积累了诗歌知识。

(二)开设专题讲座,“比较法”高效阅读

诗词中的意象很多,仅凭点滴积累不仅效率低,而且不够系统,学生的理解始终浮于表面。我认为必须通过讲座式的系统学习,才能对诗歌意象内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以达到“似曾相识”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对意象的学习更加高效,我搜集相关资料,采用“比较法”的教学方法。诗歌中的比较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一首诗词时,精心挑选题材、主题、风格、意境、情感等相近或相反的诗词,引导学生比较其异同,从而深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和内涵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月”是诗歌中非常常见的意象,但在不同诗歌中,却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感情。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夜,短松冈”……

李白对月或起思乡之情,或表思念友人之意,真挚感人;苏轼对月或顿悟人生或悲思爱妻,深沉感人;王维对月,领略到山乡人家惬意舒适不夹杂尘俗之气的生活,张九龄对月则充满对远方亲人深婉、绵绵的思念。

(三)多渠道激趣

1.课前说诗,张开想象的翅膀

诗歌之美,是白话文无法比拟的。我要求学生在每周的诵读课上介绍诗歌时,必须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诗歌画面。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我提示学生可以丰富说诗的形式。这一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学生为了再现诗歌意境,忙得不亦乐乎。配乐、配画已经是最简单的方法,甚至请同学伴舞,现场书法创作。一时间班内掀起了一股读诗、品诗的热潮。

2.配图配乐,增强学生的想象

诗配画、配乐,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如教王维的《使至塞上》,教师可择机展示大漠雄浑壮美的图片,配以苍劲悲凉的民乐,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大漠景色。经过一番探讨,大家发现,王维准确地抓住了最能表现大漠苍凉辽阔的景色,“直”“圆”二字仿佛一幅意蕴丰富的简笔画,于寥寥数笔间,便勾勒出大漠的精髓。

解决诗歌教学的困境,既要注重系统知识的积累,也要注意调动学生读诗、学诗的积极性。只要教師善于挖掘、善于探索,一定可以使诗歌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06.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的隐痛和矫治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反思
以读代析,让诗歌教学富有诗味
感悟意境,走进诗歌教学的“核”